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6 营地设备


       高质量的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值得花费一番工夫来制作舒适的床铺。避免直接躺在冰冷、潮湿的地面。在热带地区,将床铺安置在高处效果更好——既可远离潮湿地面,又可享
受阵阵凉风。而在气候严寒地带,如没有一个作永久打算的避难所,可多准备些燃料,在寒冷的夜晚烧火取暖。在火堆后竖起一个反射器,以便将热量反射到你睡觉的地方。

  如果地面足够干燥或在避难所中,可在火中加热一些石头(参见“火”一节的警告部分),然后埋在一层薄薄的土壤下,这样即使到了深夜,床铺都可吸取到热量,温暖舒适。

  6、1、1 架子床

  用木棒制作一个牢固的框架,使床铺离开地面。将两双木棒成一定角度插入地下,二者间距离超过自己的身高,每两根木棒的顶部用绳索绑在一起,如地面坚硬,则要在每个框架的两脚之间及两个框架之间固定上横挡加固。

  6、1、2 管形床

  管形床制作最为简便,用一块质地结实的布匹等材料就可制作,可将两边缝制在一起,也可用皮带绑在一起。一个大的塑料皮带较为合适,但太薄了就易断裂。质地结实的布料也可以,不过缝成的床铺通常过窄。一般的织物不适宜制成管形床——或者承受不了你的重量,或者接口可能撕裂。

  首先制作一个架子作支撑物。选用两根大体相当的平直的木杆,每根木杆的长度要稍长于两框架之间的距离;将木杆穿过用塑料带等制成的管形床面,然后放置在框架上。每一边都应受力,管形床面可自动阻止床体下滑。

  6、1、3 树枝床

  在针叶林丛生的区域,冷杉的枝丫可形成一层层台面,可在上面安置一舒适的床铺,其芳香的气味有助于你的睡眠。

  6、1、4 梯形床

  制作两个框架作支撑物,像管形床一样选用两根木杆,同时也需要许多短树枝——具体要多少树枝依睡觉者的身高和床的种类而定。弹性强的小树枝显然比大树枝更舒适(假定小树枝足够结实)。

  先将两根横挡(树枝)绑在框架支撑物上,使每边都有所突出。将做好的梯子放在框架上,绑结实。铺上欧洲蕨等植物,就是一个不错的床铺。

  6、1、5 吊床

  在吊床上睡觉还需要一定的训练——吊床用绳索吊起,每边都向上翘起,成一弧形将人体包裹其中。

  用降落伞制作吊床

  这种方式效果不错,降落伞伞面有许多支索线,穿过伞面,直达伞顶。如图所示,割取五块伞布,但不可割断支索线。

  如图(a)所示将五块伞布折叠在一起,然后抚平。

  将三根支索线拉在一起,在接近伞布的位置打一个结(b)。

  将三根支索线编成辫形(图c)(参见“结”)。

  取一小木棒,棒两端刻上凹槽,然后如图(d)所示插在支索线间,支索线卡住凹槽,将吊床系在相近的树上或牢固的木杆上。

  在吊床上部再系上一根绳索(e),轻松披上垫单或雨披就可快速形成一座“小棚”。要确保吊床的一端用一可迅速解开的结系牢固(参见“结”),在情况紧急时,有必要离开吊床。

  如果还有绳索,或能够用一些无用的支索线编一根绳索,可将吊床上的绳索系到固定的环上(f),例如单套结(参见“结”)。试着用不同的方式悬挂吊床,直到认为牢固舒适为止。

  6、2 座 位

  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下,可随便找些东西,如圆木。如果没有座椅,可简易制作:将两根矮木棒绑在一起作支撑物,照此再作一个支撑物,然后将另一树枝放在两个支撑物上。

  制作一简单的盒形框架支撑物,腿部的木棒较短,用交叉的木棒连接在一起。用藤本来回缠绕编织,或用一块帆布或塑料皮带就可缝制成一座椅。亦可用一片光滑木块或金属片放在上面,或者用韧性强的小树枝绑在框架上,树枝要紧密交错。

  6、3 梯 子

  采集食物、建筑防护棚、设置陷阱以及做许多其他事,有一个梯子都会更加方便简单。梯子的制作也很容易,将横档(木棒)绑在两根长木上即可,捆绑时采用交叉方式。由于两根长木杆是成一定角度放置的,并非平行,所以横档不会下滑。

  6、4 滑 车

  搬运燃料或捕获的猎物或其他重物时,如果地面足够平滑,使用一个滑车会简便省力。当然不可在崎岖不平、遍地石砾的地面使用滑车。选用两根韧性良好的长树枝,如梯子一般绑上一些横档,使用交叉方式捆绑,然后加上一些额外的树枝起固定作用(见图)。

  运用滑车运载重物就像一个小雪橇。如果距离较短,在滑车上绑上一根绳带即可(a)。如果物体较大,搬运时,放至滑车的前端。用皮革或织物制成背带放在肩膀上拉动滑车(b)。

  关于搬运设备和雪橇,请参见第七章“旅途”。

TOP

7 动物制品


  7、1 动物毛皮

  所有动物都可提供毛皮,但其质量优劣取决于以下因素:剥皮时的技巧和经验,杀死动物的方式(是否损伤毛皮),动物的大小及季节(如交配季节,季节性的脱毛蜕皮都可影响某
些动物毛皮的数量和色泽)。常见的毛皮缺陷多由于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以及打斗引发的皮肤溃疡等引起。

  蛇、蜥蜴、鳄鱼和其他爬行类动物都有优质皮革。体形大的鸟类如鸵鸟的毛皮质量也不错。一些水生哺乳动物如海豹及其同类,也有优质皮革。像陆生哺乳动物一样,鲸鱼和海豚的皮革质地坚硬。鲨鱼不似其他鱼类多鳞片,也产皮革。鸟类的皮肤上附着羽毛,可制成保暖衣物或被褥等。动物的毛皮也是食物的来源之一,在食物极度匮乏时也可以食用,甚至已经处理保存或做成衣服的皮革也可食用,虽由于极其坚硬而难以咀嚼,还是能够打发食欲。有许多在恶劣环境下食用自己皮靴的实例。尽管我们强调毛皮可以食用,但同时应该记住,食用这些东西必须有足够的饮用水储备。

  皮及皮革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如果不经特别处理就加以保存,很快就会腐烂。如何进行处理要依据是否需保留动物毛发而定。但在初始阶段的程序并无区别。如用来制作皮靴、庇护棚、系带、皮带、水袋或皮制船,则应去除动物毛发。如用来制作保温衣物、床上用品和优质地毯,则应保留。

  经适当处理的毛皮柔软而结实,抗拽撕,抗磨损,不变形,不延展,穿戴舒适,保温良好,但易透风,易渗水。

  7、1、1 清洁毛皮

  在一个框架上将毛皮拉展开,清洁和干燥毛皮都相当容易。毛皮的边缘要开些小洞以拉细线,但小洞离边缘不能过近。取一根骨头(或岩石,甚至木头),用骨头边缘刮擦皮子就可除去脂肪和肉,但不要将毛皮割破;每一点肉迹都应除去。也可将毛皮放在地上,蚂蚁或其他的昆虫就可帮忙吞食脂肪和肉,但不能让其进一步吞食毛皮本身。

  7、1、2 毛皮的干燥

  展开毛皮,尽可能绷紧,放在阳光下。所有的水分都应蒸干,以免腐烂。在毛皮上擦一些盐或木灰有助于水分蒸发。

  不要让皮子接触湿气,直到毛皮已完全干燥。存放毛皮时注意不可受到雨淋或被早晨露水打湿。

  毛皮绝对要经干燥处理,如阳光少而弱或没有阳光,可将毛皮放在火上烤干,当然要离火苗足够远,仅利用其热量和烟(这样更利于保存)。

  7、1、3 毛皮的加工

  毛皮处理干净后,用石块沉至水下,在水中浸泡约2~3天时间,直到可以用手拔去皮毛。

  将动物的大脑和脂肪混合到一起,然后放在火上煨烤,直到十分稠密,成为一团。

  毛皮的每面都要刮擦,除去体毛,保持毛皮湿润。坐在凳子上,将毛皮放在膝盖上,耐心工作。

  将大脑和脂肪的混合物撒在仍然潮湿的皮子内侧,展开,操作同前。

  放在火上用烟将毛皮熏干,毛皮离火苗要足够远。烟能使擦在毛皮上的混合物溶液发生反应,使毛皮松软柔顺。

  7、1、4 系带与皮索

  动物皮革是制作系带和皮索的最好材料之一。

  沿方形皮革的长边切割皮条,经加工即为较短的系带。

  为了制取较长的皮索,可在皮革中绕圈切割,当然皮条的宽度要保持一致,否则皮索上就有薄弱点,容易拉断。

  用肌腱制作皮线

  后腿肌腱和腿部其他主要肌腱——特别是体形大的动物——晒干后可制成皮线,缝制皮革制成庇护棚和皮衣。肌腱外表看起来像细线,呈白色,质坚韧,易于辨认。

  也可用肌腱制作弓弦和短的皮绳。其特点为受潮时呈粘性,干燥时结实。

  7、2 动物膀胱

  由于膀胱的正常功能是储存尿液,所以形体较大的动物膀胱自然可以用作储水袋——胃同样有此用途。将膀胱或胃的开口部位系住就可存水。

TOP

8 服 饰


  某些时候,当服饰缺乏或不合身时,可用多种方式临时制作弥补所需。一般情况下,毛皮不易取得,而织物纤维的取得较为容易。毛巾、毛毯、桌布、垫子、坐垫、窗帘、船舶飞机失事后的麻布袋(常令人意想不到)等任何织物都可用来制作衣物、床上用品甚至遮护棚。


  多添加些东西以增添隔热性和保暖性,在一层袜子上可再加一双袜子,然后在之间填塞一些干草、苔藓。草、纸张、毛皮、毛发等都可用来塞在衣服间。记住,报纸也有良好的隔热性。

  8、1 防水雨披

  用塑料布、被单等可制作简易防水雨披。也可割下大片的桦木树皮,除去外皮,将轻软柔顺的内皮缝制在衣服外面,许多雨水就可顺势滑走。其他的一些易去除外皮的光滑的树皮也可制成雨披,不过桦木树皮是最好的。

  如在野外时间过长,可在衣服上涂擦动物脂肪,提高衣服的防水性能。在气候极其严寒地区就不必这样做,因为这些地区雨水较少,而且这样做会使衣服的隔热性大大降低。

  8、2 鞋 类

  不要低估鞋子的分量和坎坷不平的地面的影响,翻越岩石或穿过碎石路面很快就会使一双制作精巧的城市用鞋面目全非。高跟鞋和凉鞋容易断裂,在崎岖的地面也极易磨损。

  □从橡胶轮胎上切割一片橡胶作为鞋底,在边缘穿出一些眼,用皮线缠着脚绑好,或者与鞋缝在一起。

  □多缠几层当然更好,可以用皮带捆绑紧,或者将三角绑带绕过脚面折过来,在其前部开一裂口,其他部分从脚后部绕过来,穿过前面的裂口,然后在脚踝处捆紧。

  □可用一块皮革割出一双软鞋,割出的软底比脚上的鞋底周边宽8厘米,用皮线在软底边缘穿进穿出,然后在脚上部将皮线系紧。照此方法,可再制出一个,这样更结实耐用。或者多费一点时间和耐心,用更厚实的皮革、条纹布、鞋帮制作更好的软鞋。当然,首先是测出脚的尺寸。

  8、3 护目镜

  在海上、雪地、沙漠中,人眼经常受到伤害,应该制作一副简易护目镜保护眼睛。从纸张、树皮上切割下来呈细条状的一片,系在眼睛上即可(如果气候严寒,可将脸部全部覆盖),但不可用金属片。爱斯基摩人常用木头来雕刻护目镜,在木头上开一细长裂口以便观察,弄些木炭涂在眼睛下作一额外防护,减弱光线刺激。

  针、线

  龙舌兰属植物有结实的纤维,可制作绳子和凉席,但制成衣服相当粗糙,其叶子尾部几乎总有一个尖硬的凸出点,可以抽出来,上面附着一根纤维,是相当不错的天然丝线。

  □将长长的叶子和织物纤维绕腰带或脖子上的箍带系好,垂下后可作为草衬衫或斗篷。

  □在地毯或毛毯上割出一个脑袋大小的洞作为雨披,在腰部系紧或用皮带捆好。

  □体积小的毛皮可用皮线缝在一起,毛皮作内衣有更强的隔热性,作为外套可更好地防雪。

TOP

9 绳索与细线


  绳索和细线的用途数不胜数:从建筑中的材料固定到灯芯制作以及用缘绳下降法爬下悬崖或设置罗网捕猎。制作绳索的传统用料包括大麻纤维、椰子果纤维、马尼拉大麻纤维(属于麻蕉植物)、剑麻和波罗麻(属于龙舌兰属植物)。总之,绳索可由纤维多且柔软的材料制成,将丝丝缕缕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足够的强度和长度。现在许多绳索是由尼龙或其
他人造纤维制成,它们强度大且承受压力均匀,重量轻、抗水、抗昆虫、抗腐蚀。但无论如何,有时尼龙绳并非首选之物。

  尼龙绳的缺点在于:受热易软化——绳索在摩擦时会生热——遭遇潮湿又易变滑,如果承受拉力过强,而边缘又较为锋利时,则可能会突然断裂。

9、1 绳索种类

  克勒型绳索(a)外部有一绳鞘包裹,内核由丝丝缕缕的纤维线组成,除了在雨雪天气中,克勒型绳索易于操作,但强度不如较粗的绳索,在有切口时容易散开。而普通的手搓绳索(b)由三股纤维线缠在一起,一股受力,其他也能分担。

  9、2 绳索选择

  比较各种绳索,手中绳索的粗细与长短应与你的要求相符。在气候温润的地域和要考虑绳子重量的情况下,尼龙绳比较有利。但要记住尼龙绳的缺陷。粗约7毫米以及低于7毫米的绳子不宜使用。

  粗约9~10毫米的绳子常作为绑绳,用于投掷与登山。如果应用缘绳下降法和固定保护绳等技巧,这种绳子可用作安全带。

  如果无其他物品拖累,应携带长约30~40米的绳索。

  登山用绳应有足够的弹性,这样可以消解一些震动,同时在不慎摔落时不会强烈地勒紧身体。关于绳索型号,可以参照当地官方登山机构的建议。

  9、3 绳索保护

  如无必要,绳索不要放在潮湿的地面或强烈阳光下(假定绳索是天然纤维制作),以防止啮齿类动物和昆虫的吞啮。

  如果绳索受潮,不要放置火上强行烤干,也不要拉直放在地面,这样脏物易渗入,砂砾就会在绳索内部磨损绳索。如天气晴朗,可将过于肮脏的绳索放在清水中洗净,然后晒干或风干。

  应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不同型号的绳子,最好别混用——登山用绳别用来晒衣服或制成鞭子。当然,在求生境地下,一条绳子不得不用于多个目的。

  为防止磨损,绳子末端可编织成鞭状。将绳子盘绕成圈放置,以防自身缠绕不清。这样更便于使用,需要时可及时抽出绳索。

  绳索的价值不可低估,甚至有时不得不把生命系于其上,一定要注意保管。

  9、4 简易绳圈

  将绳索按直径约35~45厘米的圆绕成圈,每一圈与上一圈紧挨,不能产生扭曲或缠绕现象。(1)绳两端要留一截,用来系紧绳圈,将绳的一端(a)弯曲到绳圈上,(2)用另一端(b)将其缠裹,(3)然后拉紧绳端(a)固定,(4)用一平结系紧(方法见后节所示)。

  9、5 长绳绕圈

  如果要在肩膀上或悬挂在腰带上或在背包里携带一根长绳,用以下方法。

  将绳子在手臂上一前一后绕成环状,绳环直径约35~60厘米,绳端垂下(a),将绳端拢在一起,然后沿环状线束缠绕几次(b),再将绳端留出一环,且穿过绳束的顶部(c),最后将绳端穿过此环(d)。可用一平结将其系在背包上。

  9、6 投掷绳索

  扔出一圈绳显然比仅扔出一根松弛的绳端更容易——无论向上扔或向外扔——也有助于绳索散开时不缠绕在一起。扔出的一端可打一个大的结或附一重物,同时另外一端要捉牢。

  把绳子另一端扔向目标时,要考虑固定的这一端是否安全,如掷出一根救生带,假如掷向一个在水中快速漂流的橡皮筏,会拉你下水吗?所以固定端此时可绑在树或重物上。多扔出一段救生带,以便即使被救人未抓住绳端,也有机会攫取绳子的其他部分。

  先在右手手指及手掌上缠绕一半绳子,然后抬起食指,将剩余部分缠在其他手指上,再将后一半放到左手。

  投掷时,右手绳圈比左手绳圈早放几秒。如果认为绳子会突然绷紧,或者所处地势危险,可将一端固定起来。

  投向远处

  在绳端(a)系上一个合适的投掷物,将绳子圈好放在地上,或者将绳子松松环在另一只手上,以便投掷时不会产生阻力。

  不要让身边的这端绳索松开,可系在一个锚上,如一个大石头,打一个锚结(详细后述)。

  如果绳索粗重,当绳索掷过一树枝时会荡回原处,要及时躲开!如果用绳索扔救生带,不要打着求助者。

  9、7 制作绳索藤本植物、禾木科植物、灯芯草、树皮、棕榈、动物毛发,都是制作绳索的原料。动物腿部肌腱能制成优质皮线,但易于干燥发硬(对于捆绑箭头或矛头相当有效)。

  荨麻茎制作绳子质量上乘,而忍冬属植物的茎可制作轻便的鞭子。纤维结实,制作的绳子也自然结实。一些质地坚硬的纤维经过蒸汽熏或加热后变得富有弹性。

  柔软的藤本和其他长茎植物制作的绳索在干燥时显得脆弱,用植物纤维环绕或打辫编成的绳索更加经久耐用。

  9、7、1 纤维来源

  □荨麻是优质纤维的来源,不过须事先精心准备。

  寻找一些生长时间长、茎干最长的植物,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铺在地上,用表面光滑的石头棰击。这样做可使外表面撕裂,纤维丰富的内部就会显露,然后小心梳理,除去肉质,悬挂至干燥。

  干燥后,将外表面剥除,将纤维“纺”成长线,然后打辫编成或搓成结实的绳索。

  □棕榈富含优质纤维,叶子、树干和叶柄都可使用,椰子的果皮在工厂里用来制绳和编席。

  □夹竹桃茎部富含优质纤维,且易于加工。

  □树皮,尤其是柳树树皮含有高质量的纤维,通常取材于新长成的小柳树树皮。死去的柳树内皮及树枝内皮不应忽视,但如果柳树枯死已久,那么大部分树皮或许都已腐烂,故使用前应先试试纤维的强度。

  □根:许多树木生长于地表的根部可制作鞭子。生于地下的根部或者甚至生于地表的根部,通常柔软且结实。云杉的根部就相当结实,北美印第安人常将白桦树皮用云杉根制作的绳子缝制在一起制成独木舟。

  □叶:如百合科等植物,特别是芦荟,叶子富含纤维。可撕一半叶子试一试,如果可分成一层层细线则证明其纤维可制作绳子,但要先将其浸泡在水中,除去肉质部分。

  □灯芯草、蓑衣草和禾本科植物在新鲜时就可使用,当然尽可能选用纤维长的种类。

  □动物肌腱:常用来将某些东西系在一起。使用时必须潮湿。

  劈开植物茎

  竹子、白藤属、其他植物茎部及藤本、树皮全部需要劈开之后才能制成各式绳子。劈茎时注意,拉动茎叶较细的部分可能会导致中途失败,而拉动较粗的部分就可避开这一问题,同时也能节省时间和体力。

  试验纤维强度

  打一反手结将两根长纤维系在一起。向两边用力拉动时力量要合适,如纤维突然折断,说明纤维太脆易断;如果两根纤维分开,说明纤维本身过滑。适合的纤维会绞合在一起。

  9、7、2 辫状编制绳索

  如果经验并不丰富,可采用手搓或辫状编方式来制作绳索。将线分成三股,将其辫状编制在一起成一更粗更结实的绳子。在编织时,如需加长,可错开线股,添加新的纤维。

  取一束纤维,将一端系在一起,固定好,然后均匀分成三股(a),将左边一股放到中间(b),再将右边一股放在它上面,将现在的左边这股再绕到中间放好(d),依此类推(e-f),继续缠绕,采用如上所示的辫状编织,要尽可能使股线间紧密、平滑。

  9、7、3 环绕式造绳

  将一些植物纤维放在一起旋转(如图所示,按顺时针方向,当然什么方向都可以,主要是保持旋转的方向始终一致),当需要增添纤维时,使其末端错开。

  当已经制好三根纤维,将它们固定在一起,使每根纤维继续旋转,使其足够紧密。在每根纤维末端系一套索钉(或小木棒),这样旋转更方便。

  将三股线放至一起,逆时针旋转——沿相反的方向旋转。

  继续增加,继续旋转,直到达到所需绳数。制作时有时感到进退两难,很不顺手,此时可将已完成的一部分固定;每股间要保持紧密。可将已完成部分裹着树干,这样旋转的长度就会变短。

  要使绳索更粗,也可将已制好的绳索作为其中一股,重复上一方法,或用简单的辫状编制法编在一起。

  切记:制作绳索时,每股纤维的粗细应相当,并且每股纤维自身也应保持粗细均匀,如果每股粗细不匀,则绳子造好后,轻细的部分在受力时就容易拉断。

  9、8 缠绕绳子加固法

  绳子的末端需用某种方式固定,以防散开。将绳索缠绕系牢,避免磨损。

  制作技巧高的绳索缠绕紧密且平滑,如过于松弛,则易松易散易脱落。绳索过粗缠绕时相当困难,而过细又容易滑动,只有依靠经验,你才会选出粗细合适的绳索。

  使用缠绕绳索技巧,在握斧柄和又大又重的短刀时会更舒服。

  1、将被缠绕物沿绳索放好,绳子的一端留出一段(a),除去绳端,留有一手宽的长度。

  2、缠绕绳子(b),缠绕移动的方向指向末端。渐渐覆盖放在被缠物上的绳子。

  3、将放在被缠物末端的松弛的绳头(a)弯成一个环,绳端(a)放在已缠好的部分。

  4、继续缠绕盖住环,直到缠到末端。

  5、将绳端(b)穿过绳环,拉紧绳端(a),最后将末端修理光滑。

TOP

10 结


  日常许多事务都需使用结,从事各项活动时,选择正确合适的结极为重要。当需要打结时,不应该一无所知。要学习、掌握每种结的用途及如何打结——在黑暗之中和其他各种条件下要能自如打结;同时也应知道如何解开结——在许多危险时刻,不会开结比不会打结更糟糕。


  说明:在以下叙述中,用来打结的绳索被提起的一端我们称之为活端;与此区分,绳索的其他部分我们称之为固定部分或固定端。

  10、1 一些简单的结

  有一些结十分简单,制作快速,掌握它们的制作方法,有助于对下文所述的更复杂的结加深了解。

  反手结

  在所有的结当中,反手结最简单。首先将绳索曲成一环状,将活端从后面穿过此环拉紧即成。反手结除了用来在绳端处打一结点(使绳头不易散开)外,很少有其他用场,但它是许多其他结的组成部分。

  反手环(结)

  此结制作极为快速,首先将绳索弯成一环,将此环套在一固定物体上,紧拉,再用活端与环打一反手结。

  “8”字形结

  此结同反手结一样可在绳端系一个结点,但却比反手结更为有效。先将绳弯曲成一环,将活端放至绳索固定部分的后面,然后绕过固定部分,再将活端穿过前面的环。

  “8”字形环

  此环比反手环更结实牢固,制作方法与“8”字形结相同,但使用双股线,将环端作为活端,可放在用来系绳索的钉锚上。

  “8”字结第二种编织法

  这是一种将绳索系在锚上的相当有效的结。可在物体(锚)过高不能将打好的结套上的时候使用。首先在绳索上制作一松弛的“8”字形结,将活端绕过物体再拉回,沿着原8字形结的线路重新作一“8”字形,然后系紧即成。

  绳索连接单编结

  用来连接粗细相同或不同的两根绳索,这比两根粗细相同的绳索系成的平结更为有效。对于材料不同的绳索,特别是潮湿或结冰的绳索,此结较理想。

  此结制作简单,在绳索未承受拉力时也容易解开。如果制作方法无误,且承受的拉力是稳定规则的,则此结不会滑开。

  1将一绳弯曲成环状,另一绳的活端(a)向右,从后面绕过环,再将活端从这根绳与另一绳之间的环间穿过。

  2拉紧。拉力增加时,此结自动系紧。

  双编结

  双编结比单编结更结实耐用,对潮湿的绳索效果不错,特别是在两根绳索间粗细相差悬殊时。不过,即使两根绳索都很粗,使用双编结连接也十分结实。如果绳索受到的拉力不稳定,普通的单编结就容易滑落,此时更能显出双编结的优点。

  1将粗一点的绳索弯曲成环状,将细绳的活端(a)穿过此环,先移到粗绳活端的下面,再从前面开始环绕此环一周,然后从后面将细绳活端穿过细绳与粗绳活端之间。

  2将细绳活端再次环绕一周,再穿过相同地方(细绳与粗绳活端之间)。

  3拉紧,此结完成。

  如果未拉紧,此结受力时容易松动。制作此结不宜使用光滑的绳索,如尼龙质的钓鱼线。

  渔人结

  连接两根质地柔软的绳索(或其他材料)时可采用此结,例如藤本或金属线。对于潮湿的或打滑的绳线也很有效,特别适于连接捕鱼用的钓线——首先在水中浸泡钓线,使其柔软。用此结连接细线时紧密牢固,但不易解开,在不能肯定平结或单编结是否有效时,可试用此结。但粗笨的绳索或尼龙线不可使用此结。

  1将两根线放在一起,末端方向相反,将其中一线的活端绕过另一根线,简单制作一个反手结。

  2用同样方式,重复另一根线的活端。

  3轻微拉紧两个反手结,然后彼此相向滑动,让两结紧挨,再系紧两结。

  两层渔人结

  这是渔人结类型中更加牢固的一种形式,但尼龙线、尼龙绳及粗笨绳索不能使用此结。

  1将其中一根线的活端环绕另一根线一次,然后再绕一次。

  2将活端穿过已形成的两环。

  3用同样方式,重复另一根线的活端。

  4将两个结彼此相向滑至一处,小心移动系紧两结。

  带结

  对于表面平滑的材料如皮带、布带等的连接,此结效果不错。当情况紧急、缺少绳索时,甚至可用被单或其他织物试一试。

  1用一根带子活端制作一个反手结,不要拉紧。

  2将另一根带子的活端沿反手结的运动轨迹的相反方向穿越此结。

  3活端应该恰好在结内,这样,拉紧时活端就不会滑落。

  10、2 制作绳环单套环

  此环制作快速,承受拉力时,既不变紧也不滑动。可用于救生环的末端或其他需要绳环固定的场合。

  1在离绳端一定距离处弯曲一个小环。

  2将活端向上穿过此环,从绳索固定部分后部绕过,然后向下再穿过此环。

  3拉动活端,使其变紧,小心使结固定。

  活动单套环

  此环可以滑动,可以任意松紧。先制作一个小的单套环,然后将绳子长端从此环穿过。

  不能将活动单套环系于腰间,特别在登山时更应注意。此环的功能类似悬挂人的绞索,可以致命。

  三重单套环

  是单套环的另一种类型,由两股绳制作。先将绳弯曲成环,将双股绳的活端穿过此环,然后从固定部分后面绕过,向下再穿过此环,这样就可产生三重绳环。可用来拖运设备或作为悬挂带:一股绳环环绕大腿,其他绳环环绕胸部。

  掌握好比例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所以使用之前要掌握制作技巧。

  环中环

  可以用来支撑或拉出在冰隙裂缝中或其他难以爬出地方的人员。制作时,绳子需双股,制作好的两环既不过紧也不挤压。用一个环绕过臀部,另一环绕过上体,就似一个工作吊板。像三重单套环一样,在使用前,要练习一番。你会发现环中环有许多用途,装潢房屋或船舶时,为支撑悬挂的平台,可在每一端使用此环。如果平台每个角有木杆,可在木杆上刻出凹槽,防止绳索滑落。

  1将双股绳索弯曲成一环,将活端穿过此环。

  2将活端向下(),然后套过双层环(),轻轻移至固定部分后面(),拉动大的双层环,使其变紧()。

  攀踏结

  通常也被称为蝴蝶结或炮结。此结有一个不可滑动的环,能够在绳索中间制作,但是在绳索末端不能用此结。在一根绳索上能够打出数个攀踏结,将人体套上,可以拉动,也可以抬起。登山时,携带打有攀踏结的绳索相当便利,手脚都可放在环上支撑身体,在感到疲劳时,还可以在上面休息一会。

  12将绳子折成一环。

  3再扭曲出一个小环。

  4将小环穿过原环。

  5轻轻拉动使结固定,小心拉紧。

  注意:如果在拉紧结时不小心出现错误,就可能成为一个滑环。

  如果环的扭曲不是如图3所示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制作此结的其他方式。环的牢固程度并不受扭曲方式影响,也不因扭曲是否变化而受影响。

  绳梯

  在一根绳索上打一些攀踏结,具体数目依需要而定,然后就可制成简易绳梯。也可使用横档,结实的棍棒或飞机、车辆失事后的残骸都可作为横档。

  用两根绳索,或将一根较长绳索弯成双股使用,攀踏结之间的间隔在两边绳索中要对应相等。制作绳梯时,将棍棒穿过相应的环。制作攀踏结时应注意使环勒紧棍棒,绳梯上棍棒的间距应合理。为安全起见,使用前要试试每个结是否牢固。

  绳梯结的制作

  在一根光滑的绳索上按一定间隔打上一些反手结,这使登山更加轻松自如。如果掌握了窍门,制作起来会十分快速。

  1、绳索的末端留出一截合理的长绳,在一根短树枝或圆木末端用绳索打一个半结。

  2、沿着圆木连续制作一些松弛的半结。

  3、将留出的绳端(a)向后依次穿过所有的环,然后将所有的环滑下圆木末端。

  4、将每个绳结依次穿过半结,另一端固定,系紧每个结。

  如果知道绳子的长度,就能估算出所需要的结的数目。选择圆木时注意其粗细,要能够在上面绕出所要求的圈数——因为圈数也就是所需的结数。

  套索索眼结

  这是另一种能够自由滑动的套索结,但此种结有一个明显的圆形环,适于投掷套取某物,所以是一种套索。套索的功能多种多样,但在野外求生时,如果仅有一根绳索,那么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试图用这种方式捕获动物并不明智,因为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你真正需要绳索时,或许它已经因为捕猎而损坏。但是,花时间练习用此种方法捕猎是值得的——掌握技能后,在真正的困境下就会取得回报。

  1首先打一反手结。

  2在离绳端一段距离弯曲一个环。

  3在反手结与环之间再将绳索折成半环。

  4将半环穿过先曲成的绳环。

  5绕着半环将绳环系紧。

  6将绳索的长端穿过新的绳环。

  在用套索捕猎时,应注意手中绳索的长度。一只体型大的动物肯定会逃跑,如果绳索未抓牢,就可能让动物拖走,那就会偷鸡不成反蚀米。而将绳索固定在身上又会被动物拖,弄不好会严重受伤。那么,可以利用固定的“锚”承受动物的拉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将绳索绕过树干或一块岩石或许就会安然无恙,否则拉力过猛时人体难以承受。

  10、3 索 结

  可使用此结将绳索绑在柱、桩、杆等物体上。

   环绕后再系两个半结 

  这是在柱子上固定绳索的最好方式,可以承受来自任何方向的拉力。

  将绳索从柱子后面绕两圈,然后把绳索活端从固定部分上面绕到下面,再穿过刚形成的环,系紧,再重复一个半结,使其更为牢固。

  丁香结

  当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垂直时,此结相当有效。而当拉力方向与地面不垂直或拉力的方向经常发生变化时,丁香结效果并不好——因为这容易使丁香结发生松动。

  1先将绳索活端绕过木棒。

  2将活端压在绳索上,再环绕木棒一周。

  3将活端向上从绳下穿过,活端方向与绳索固定部分方向相反。

  4将两环靠近再拉紧。

  在绳索上制作一个圆环形丁香结也可以,然后将制成的结整个放到圆木上——假如可以够着圆木末端。许多经验丰富的打结者都用此法制结。在圆木上制作一松弛的丁香结,然后再滑下圆木。

  圆材结

  圆材结主要用来捆绑某物,也可用来扯起、拉动或牵引重的圆木。

  1将绳索末端环绕木棒,再绕过固定部分。

  2将活端塞进绳索的环形内,再环绕绳索数次,直到安全为止。轻轻拉动固定部分,系紧圆材结,木棒要能够固定牢固。

  小锚结

  通常也称为锚结——用来将绳索固定在做锚的重物上,在水中也可固定一个真正的锚,或者用来固定一根欲投掷的绳索的一端。

  绕着岩石或其他重物的一端制作一圆木结,沿着重物将绳索拉到重物另一部分,打一半结。

  索针结

  索针结制作迅速,可用来将船舶上的绳索固定在一根柱子或任何一根直立的木桩上部。暂时将绳子固定在一根短而结实的木棍上也便于拉动重物。

  1先将绳索弯曲成环——注意研究图示。

  2将环的一边拉到绳索固定部分上面。

  3将此环置于木桩上——使固定部分凸出绳环,将木桩穿过凸出部分与绳环之间,拉动活端,将绳索系紧。

  速解结

  此结安全牢固,只需简单拉动活端即可快速解开。在暂时固定绳索或需要快速解结的环境中,可使用速解结。

  1将一根绳索双股绕过一个柱子或栏杆。

  2将固定段再曲成一环穿过第一个绳环。

  3再将活端曲成一环,然后使此环穿过固定段形成的绳环,拉动固定段系紧此结。

  4将活端快速一拉,此结即解。

  10、4 缩短绳索

  缩结

  将绳索曲成三股,在外面一股绳索上打一半结,将半结滑动至另两股绳索的弯曲连接处外围。或者不用半结,在固定段扭出一环,将其滑到绳子弯曲端处,渐渐加力勒紧。

  在绳索弯曲处和固定段后部(a)放一小木棒,再打上缩结就更牢固。或者,如果能够着绳端,将绳端穿过绳环(b),加上一个木棒,也将更牢固。

  绳子过长时,不要动辄就想割断,你并不能断定何时需要一根长的绳索。一根打结的绳索的长度可以减半。用缩结可以将绳缩短,也可将受损的部分或薄弱部分排除在外。

  10、5 重载固定

  奥克斯交通结

  要将高高的重物固定在小船、木筏、雪橇上,或者将其系在屋顶下,此结极有价值。用力下拉,最后用两个半结固定就可承载最大限度的重载。如果此结变松,打开后面重新系紧。奥克斯交通结可以用在一条穿越河流或峡谷的绳索上,根据需要不时调整系紧。

  1将绳索弯曲成一环,在环下端再曲成半环。

  2将半环穿过第一个绳环。

  3此时又出现两个绳环,在较低的绳环上扭曲成8字形,再将绳索末端绕一个固定物,然后穿到8字形扭曲环下面。

  4拉动绳索末端,系紧。

  5将绳索末端环绕更低的环,系两个半结固定,然后放松这些结。重新调整,再系紧。

  普瑞斯克结

  此结带有滑动环,登山时在绳索上使用普瑞斯克结效果极好,在承受重力时,此结不打滑,但当力量放松时,就可能沿着绳索滑动。对于需要不时重新调整的绳索,例如帐篷的牵索线,使用此结也令人满意。

  在绳索上安置一双普瑞斯克结,登山或悬空时(绳索与地平线保持平行)就可以提供支撑。当前进时,可沿着绳索滑动。

  (说明:相对固定不动的绳索称为主索,在上面打结的绳索称为附索。)

  1将附索双股绕过主索,成一绳环,将附索两端穿过绳环,保持松动。

  2再次将附索两端穿过绳环,小心系紧,不要让附索绳圈相互交叠。

  3这样在主索上普瑞斯克结显出4个环(a),登山者有时将附索再次穿过绳环,这样主索上就有6个环(b)。

  4普瑞斯克结能用固定的绞结环制作,将此绳环环绕主索,穿过自身环,再重复一次。

  5对于将一附索附在悬于峡谷中的主索之类的情况,可将附索的末端在一个“锚”上固定。

  注意:当沿着主索登山或穿越峡谷时,用绞结环制作普瑞斯克结最安全可靠(如图4)。如果没有绞结环,那么在结制成后,将附索末端系在一起。使用之前,要仔细试试结的质量。

  10、6 捆绑技巧

  由于横梁、圆木、木杆等位置的不同,捆绑的方法也随之变化,应掌握这些技巧。在制作遮蔽棚、橡皮筏和别的建筑物时,这些技巧是极为有用的。

  方形捆绑

  用来捆绑固定横梁,当二者呈直角时,方形捆绑相当有效。

  1首先制作一个圆材结,然后将绳索在两个横木上下轮流绕横木一周,再沿逆时针方向将绳索上下围绕横木(仔细看图示)。

  2缠绕三四圈之后,转变方向到另一根横木上按相反方向缠绕。

  3在一根横木上打个半结,完成缠绕,然后在另一根横木上用一个丁香节将绳索固定。

  圆形捆绑

  增加横木的长度或将两横木叠放在一起可使用圆形捆绑法。

  首先用绳索在两根横木上打一丁香结(a),然后绕着横木将结系紧,在另一端(b)再用一个丁香结,捆绑好后,在绳下加一楔子,使其绷紧。

  对角线捆绑法

  可以代替方形捆绑法,在两横木不是直角相交时最有效,特别是横木在重压下彼此重叠时更有效。

  1绕着两根横木,首先打一倾斜状的圆材结。

  2继续缠绕绳索,将圆材结遮住,缚紧,在靠下面的横木后面将绳索转个方向。

  3按另一个倾斜方向缠绕缚紧,再将绳索转个方向,按正方形缠绕三四圈——如图从上面横木的上部通过,在下面的横木下面通过。

  4在一根横木上用一个丁香结结束捆绑。

  剪式捆绑

  用来捆绑平行的两根木材的末端,可制作成一个“A”形框架。

  首先在一个圆木上打一丁香结(a),然后用绳索缠绕两根圆木——不宜过紧;然后将绳索转向,在两圆木之间缠绕绳索两圈,再缚紧;最后在另一圆木上(b)打一丁香结,将圆木拉成剪刀形,这样捆绑也自然变得更紧。

  用此法捆绑三根圆木,可以制成一个三角架,方法与上面的介绍近似。首先将三根圆木缠绕在一起,然后将每两根圆木之间的绳索缚紧。A形框架和三角形架的脚犹如一个锚,可将捆绑的绳索固定住,阻止绳索下滑。

  10、7 制 网

  制网时,通常是沿着线在交叉处打结或者一排排地编织网点。可将刺网悬于两树之间,捕获鸟类;由麻线制成的袋网可放至动物的巢穴口来猎获动物;而利用这种方式,也可用结实的麻线来制作吊床。

  刺网制作

  制作刺网可使用降落伞索线或者将麻线成双股使用。降落伞索线有内外两层,其内层线质地优良。将内层线抽出,切割为易操作的相等长度。线的长度会决定网的宽度,通常网的宽度为线长的3/8。

  决定网的长度,按此距离固定好两根木杆,在两木杆间系好一根降落伞外部索线(或者较粗的麻线)。制作一个小木块,宽约3、5厘米,用此作标尺将细一点的下垂线(降落伞内层线)分开。

  将每根细线折为双股,在系于木杆之间的主索上打一普瑞斯克结,在主索上重复用细线打结。使用小标尺滑动普瑞斯克结,使结之间的距离相等。

  制作第一排网点时,从左到右。首先左侧第一根细线的第一股线不使用,而将第二股线与下根细线的第一股线放到一起,用反手结将两线系好,然后再将剩下的一股线与下一根细线的第一股线放在一起用反手结系好。沿着绳索如此持续打结,同时用小标尺掌握距离。

  用同样方法制作第二排网点,但边缘的线也要打上结。细线结完之后,就产生了一排菱形。

  在制作底部时,在两个支撑木杆间另拉一根粗线,将所有的细线绕着粗线成双系好。

  网的顶线与底线在网的每个角都要固定好,以防网线从末端滑出,这样网才算制作完成。富余的线可以附在网上,使用时,要放好位置。

  织网

  尼龙线或别的优质线可用这一方式制网。在两根木杆之间系一根平行线,还需要一个网眼标尺和一根“针”。

  用结实的木头或竹子制一根约15厘米×2、5厘米的网针(a),在网针每端刻上凹槽,用来缠绕线。或者制成一个传统的形状,如图a中下图所示。网针必须打磨光滑,这样织网时丝线不会受磨损。

  在符合要求的两根竖直木杆上系上绳索(网的顶线)。用细线在上面系一丁香结(b),然后将网针从绳索后面绕过,隔一定距离再织一个丁香结(c)。沿着绳索重复系结,使用标尺让结间距离相同(d)。第一排完成后,走到木杆的另一面,继续编织下一排(这当然比在后面更简单)。每个新环要足够大,可形成正方形网眼(外部的线可形成半个正方形)。将网针从三角形线环后部穿过,然后环绕三角形线环,再将网针穿过新环形(e)。在系紧之前,用标尺调整网眼宽度(f)。再次改变位置,在相反的一面编织下一排,持续工作,直到网到达要求的长度。

  再拉一根较粗的麻线作网的底线,将细线用同样的结系好,要使此线保持平直。网角系紧,网便制作完成。

  网式吊床

  网的宽度约为75厘米,网长依身高而定,当然要长于身高。网的顶线和底线要使用结实的优质麻线或绳索——双股更好。网端要能承受体重,且两端绳索要留出足够长度,以便悬挂吊床。

  使用两根木棒,使吊床可以张开,木棒两端刻上凹槽,将顶(底)线滑入此槽(a)。为使吊床悬挂方便,可将两根顶(底)线的两端制成固定的环,如单套环,然后绕一圈,系两个半结,将一端固定。另一端应使用速解结,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快速离开吊床。

  10、8 鱼钩结

  鱼钩系丝线

  特尔结:浸泡丝线,然后将丝线穿过鱼钩眼壁,系一反手结,再将丝线弯曲成一环穿过反手结(a),制成一个简单的滑动结(b)。将鱼钩穿过滑结(c),绕钩柄拉紧。

  鱼钩系尼龙线(Ⅰ)

  混杂结:将尼龙线活端穿过鱼钩眼壁,再将活端环绕固定段四周,然后穿过紧挨鱼钩眼壁的那个环(d)。将此结系紧,然后将活端的多余部分剪去(e)。

  鱼钩系尼龙线(Ⅱ)

  两圈特尔结:将尼龙线穿过鱼钩,使活端绕固定段形成一环,再将活端在环边缠绕两圈,将绕圈部分拉紧,使鱼钩穿过环(f),拉动尼龙线固定段使环将鱼钩系紧(g)。

  詹姆结

  用来给简易制作的鱼钩系上丝线或绳子。

  有眼鱼钩:将丝线穿过钩眼壁,将活端在鱼钩上绕两圈,然后向上穿过所绕的圈(h),小心拉紧,试试是否结实。

  无眼鱼钩:将丝线绕过鱼钩柄形成一环,再从上向下制作两个半结,将活端穿过底部线环(i),拉动固定段将其系紧。

  尼龙线上打环(Ⅰ)

  双股反手结:将尼龙线成双股,然后在上面弄一反手结(a),将活端再次穿过反手结(b),拉紧(c),将多余的绳端剪除。

  尼龙线打环(Ⅱ)

  将尼龙线弯曲成一环(即双股),再使线端环绕固定段(d),将线端穿过新环(e),拉紧,剪除松动的末端。

  连接环

  可在尼龙线上使用,对质地不同的两根绳也有效。渔人结可能承受不了的拉力,可用这种方法。

  两根线都有自由端:每根线相互穿过另一根线的环(f),拉紧(g)。

  仅一根线有自由端:将一根线绕出一环,使另一根线的活端穿过此环,然后绕一下,再穿过此环,再将鱼钩上的尼龙线的每个结系紧。

  连接尼龙线

  双倍三叠纯种结:将两根尼龙线末端放在一起,将其中一线活端环绕另一线三圈,再向回穿过两根线之间(在另一根线的上面,在本线的下面)(h),用另一根线在相反的方向用同种方式重做一次,活端的终点位于相反的方向(i),小心拉紧。

TOP

第六章 信号阅读


1 信号阅读


  在着手探险之前,你必须仔细理解并掌握有关目的区域的所有信息和知识。如果有现成的地图可供参考,一定要带上。制定出行动路线。记住陆地的走向,河流方向,高地,显著特征物,盛行风,天气状况预测以及任何预期的危险,注意观察月亮变化周期以及昼夜轮次的时间——如果你突然间发现身处险境,所有这些相关知识都会非常有价值。突发事件可
能会把你带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你必须自己确定所处位置,找到有关生存的各类必需之物。

  选择露营地,寻找水源以及其他生存必需品都需要你理解掌握周围的地形环境——山那边也许就会是另一番天地——如果你决定离开该地,你必须既了解普遍性的地理环境,还得对你预备通过的特殊地形作一番了解。

  1、1 地 图

  仔细选择地图,确信它们会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你沿机动道路行驶上千里,那么非常详细标明每条小道和村落的地图也许毫无意义。过细的地图覆盖的区域不可能有多大,你的车子只得堆满地图,每行驶几公里就得换一张,这是很可笑的。另一方面,公路示意图很少能提供有关地形环境以及帮助步行者确定行走路线的细节材料。航海者必须携带保证他们沿正确安全航线旅行的精确航海图。海底地形如同陆地一样变化多端。飞行员必须了解哪里有高海拔的障碍物,山川、湍流的方向等,以便安全地飞行。从空中向下看,陆地上可能很平坦,但事实上等高线被展开了,没有相当的理解力,许多人并不能很好地领会地图所实际提供的信息。

  地图与地形

  高度从平面图上无法立体地显现,所以用有规律的间隔来表示海拔——通常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间隔为50英尺或10米——同等位置的点被连成线——即等高线。许多情况下这些等高线聚在图上形成封闭的环线,有些部分为不规则的心形,不时会凸出来一点。如果它们突然中断与其他线相冲突,则表示有高度的突然变化——事实上为悬崖或很深的落瀑。

  自然界你能看到的惟一的等高线只有沿着海岸的水平线(由于海潮的变化,事实上那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等高线)。但你可以把等高线想像成如同水平桌面的边线。如果你把衣物或其他东西堆在桌面上,就如同小山峰或其他形状。然而在这些等高线之间具体地形如何,都没有表示出来。等高线之间也不一定就是斜坡,可能是洞穴、凸起的岩石,以及其他各种高度变化在10米或50英尺之内的地势。从等高线的相应位置,你可以猜测地表大概会是如何变化的。但你也不能很确定。等高线之间的地形特征在你的等高图中并没有明确标明。

  理解地图

  要记住等高线之间的间隔只是表明同一理论高度下地平线上点间的距离——并非是地面山坡上点间的实际距离。它们只是用来表明相应的位置,并非根据地平面的比例。

  人们常有的错误想法是,一群等高线是按地图绘制比例缩小的地面高度——要知道典型的旅行地图比例是1∶50,000,10米在图上只有0、02毫米。图上间距5毫米的等高线在地表面的距离为250米而不是实际代表的10米落差,差距是1∶25。

  比例尺

  在利用地图之前你必须首先了解它的比例尺。通常地图上会用一条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英里或公里。或者直接给出比例——1∶50,000意味着地图上一个单位距离代表着地面上50,000倍同单位的距离。

  图示

  地图上通常也用一些图示来代表自然界或人造的地形——河流、公路、建筑物、森林或溪流的类别、海滩类型等等。能够在地图上图示的其实还有很多。如果个人地图上没有相应的图示,或者图示很多相互交叉,你必须知道它们各自的象征。有些图示相当明显:如果是彩色地图,河流通常用蓝色代表,沼泽通常用典型的一簇芦苇表示。

  并非所有的地形特征都能按确切的比例图示出来,公路通常只显示它们的走向,而用标准宽度线表示,溪流和江河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英国皇家军械后勤部地图,用单一蓝线表示水路,依次增加线宽,直至代表宽达8米的溪流,然后就会用双线,使你明白至少有宽达8米的江河需要跨越。几乎所有地图都用类似的表示方法,一旦你掌握了信息显示的方式,地图会供给你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坐标方格

  许多地图上标有坐标方格线。它们依据的或者是经纬度或者是制图当局规定的专用坐标方格。后者的好处在于能帮你迅速估算出实际距离,因为它们是依据地面测量结果画出的方格。例如在英国皇家军械后勤部地图上,方格线代表1公里间隔,对角线间隔1、5公里,如果你想找到或报告所在位置,可以用它在地图方格线上的相应位置来描述。对于利用相同坐标方格线的人来说,这是既快速又简便的方法。利用目测估计再把每方格分成十等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很容易告知营救者自己所处方位或者到达指定集合地与他们会合。

  利用坐标方格线,图中的黑点可描述为15、5×62、8。这个系统需要将每个方格线再十等分。“地图参考”通常用六位数,表示为:155628。地图上如果有字母代码,必须也要描述清楚。

  地图上的北方

  除非有经纬线,否则地图本身的坐标方格线并不代表南北方向,尽管有时会近似表示南北。记住指南针指向的是磁极北方而不是真正的北方——根据你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两者间的差异也有大有小,同时还因为磁北极也在缓慢改变它的位置。为了获得精确的方向,你需要了解这些变化。但是即使对方向只有粗略的了解,也会有助于你把地图与实际地形相对应起来。

  如果你有适当的指南针,了解它的偏差以及有关方格坐标线与实际北极的对应关系,你就能仔细地将实际地形与地图对应起来。这样即使能见度很差,或者地形挡住了你的视线,你也可以获知确切的方位,并依据它采取行动。

  许多地图已表明了那种偏差,或者直接标上磁北极的方向。如果没有给出这些信息,你可以通过观察北极星或者利用其他观察方法确定正北方向。在南半球通过同种方式利用南十字座确定正南方向(见后面的图例)。

  当地磁极偏差

  如果地图上没有标明当地的磁极偏差,可以把指南针指向北极星,标出指针方向与正北方的偏差角,就可以确定磁极偏差,给出校正值。

  将罗盘指针与坐标线对应,可以找出偏差,如果有的话。如果你按磁极方向行走必须记住偏差,以便修正方向。

  任何有计划的探险者都必须学会读懂地图,在山区尤为重要。拥有配置着刻度、比例和方向标记的指南针会使辨别方向变得相对容易些。仔细察看,并让内行人士向你解释清楚如何使用它们。

  在求生境况下,你可能要在没有此类复杂的配置下确认出方向,要学会以显著的固定物作参考物,不时地检查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

  坡度

  测距

  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有直边的测量工具量出,按照地图的比例尺大小换算出相应的长度,弯曲路线可以用软绳沿着相应的走向放置,然后将绳拉直后测量实际长度。坡度会造成相应点间距离的差异,也要考虑——比如倾斜角为45°的斜坡,在地面地形图上每200米需另加上8、2米。

  自制地图

  求生境地下生存者不大可能幸运地拥有一张适当的地图,那么你应该自己着手制作简单实用的地图。有了地图你就不至于会在赶回营地途中迷失方向——如果你有老弱病残者需要帮助,这可能又是必需的。

  你不大可能测出确切的等高线高度,但你可以自己设计相应的等高线的系统。

  登上制高点,观察周围的地形。爬上高大乔木也可以有更好的视野。注明脉岭的走向,数一数你能看到多少山脊。在每两条脊岭之间可能会有溪流或小河,不过肯定会有许多“死角”,是你看不到的地域。先用空白块制成大致的简图,通过其他制高点的观察以及地面上的探索活动,获取更多的信息,不断完善你的地图。

  在你的地图上标上一切会令你感兴趣的东西:河道,露出地面的岩石,孤零生长的树木,奇形怪状的障碍物等,都可以作为地面上的标识物。还可在图上标记不同可食性植物的分布区域。你也可点出陷阱、穴、食物源、燃料或其他补给物所处的位置,这比记忆或笼统描述会更方便于满足你或同伴的需要。

   1、2 辨别方向

  利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以及夜空中其他星星的位置可以帮助你辨别方向。它围绕轴线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倾斜一定的角度,由北向南逐渐靠近,最近点位于南北回归线处,太阳于6月22日位于北回归线正上方(北纬23、5°),12月22日位于南回归线正上方(南纬23、5°)。位于赤道正上方的时间为3月21日和9月21日。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但也不是正东和正西方。有一些季节性的偏差,太阳位于午时最高点时,在北半球,太阳所处位置为正南;在南半球时,为正北。南北半球的区分可以通过树影的移动来确定:北半球沿顺时针,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树影既可用来确定方向,又可确定时间。

  1、2、1 影钟法(1)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图a)。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图b)。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1、2、2 影钟法(2)

  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用另一种更精确的方法——在早晨标出第一个树影顶点,以树干所落点为圆心,树影长的半径作弧,随着午时的来临,树影会逐渐缩短移动,到了下午,树影又会逐渐变长,标记出树影顶点与弧点的交点,弧上这两点间的连线会为你提供准确的东西方向——早晨树影顶点为西。

  1、2、3 表法

  传统的手表有时针和分针,可用来确定方向,前提是它表示的是确切的当地时间(没有经过夏时制调整,也不是统一的跨时区标准时间)。越远离赤道地区,这种方法会越可靠,因为如果阳光几乎是直射的话,很难精确确认方向。

  1、2、4 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摩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磁性不会很强,隔段时间需要重新摩擦,增加磁性。

  如果你有一块磁石,会比用丝绸更有效——注意沿同一方向将铁针不断与磁石摩擦。

  用一根绳将磁针悬挂起来,以便不影响平衡。但不要用有扭结或绞缠的绳线。 

  1、2、5 漂浮式指南针

  在迁移中悬吊式的简易指南针当然实用,但在宿营地或行进间暂停休息时,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把磁针平放在一小块纸或树皮或草叶上让它们自由漂浮在水面上。

  1、2、6 电磁针

  如果你有电压为2伏以上的干电池或其他电源,利用电流可以磁化金属(铁针),你得准备一小截金属线,最好外包绝缘皮。

  将外包绝缘皮的电线绕成线圈,让铁针穿过线圈。如果电线外没有绝缘胶皮,可以首先把铁针外缠几层纸或一块卡纸。将线圈两端连上电流,至少五分钟。

  1、2、7 刀片指南针

  薄而平的刮胡刀片也可用来指示方向,因为它是由两类金属粘合而成。小心在手掌上摩擦刀片就可使它带上磁性,然后悬吊起来。

  用其他方法确定哪个方向为北极,然后检测你新制各式指南针的南北极,并作好标记。不时地给你的指南针充实磁力。同时总要把检测出的方向与观测日影得出的方向作对照。但是如果附近有大量的含铁金属或矿藏,你的结果可能会偏差得离了谱。

  1、2、8 方向指示植物

  即使没有指南针或者阳光,你也能从植物中得出有关南北方向的信息。植物一般都趋向阳光生长,从而它们的花儿和大多数生长充裕的叶片在北半球时朝南,在南半球时朝北。

  树干上苔藓朝着阳光的一面会更绿、更充裕一些(对应面可能会变成黄色或棕色)。具枝的树木,在树干南面的颖果也会更密集一些。

  如果树木已经倒下或者被砍倒,树桩上年轮的模式也能指示方向——在面向赤道的一边年轮间距更宽一些,生长更茂盛一些。

  还有一些能直接指示南北方向的植物种。

  北极针

  生长于南非,向北方倾斜生长,以获取充足阳光。

  指南针

  分布于南非,叶片方向指示南北。它的东西侧面与南北侧面差异很大。

  1、2、9 风向指示

  如果季风的方向已知,可用来保持方向的确认——全世界各地季风有着一致的模式,但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如果强风总是沿同一方向刮来,植物和树木会沿同一方向弯曲,能明显指示风向。但植物并非风向的惟一指示物,鸟类和昆虫通常把巢穴修建在风儿刮不到的隐蔽处。雪或沙丘也会被沿高压带外围形成的季风吹成一定的形状。

  1、2、10 观察月亮

  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当它以28天多一些的周期沿地球公转时,由于相对位置不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也会有圆缺之变。如果月亮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时,会看不见月光,称之为“新月”(a)——然后随着逆时针的公转,逐渐反射太阳光,月亮渐圆变满。满月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b),这时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圆,接下来又逐渐变亏,周而复始。这可用来确定方向。

  如果月亮在太阳之前升起,被照亮的一面处于西方。如果月亮升起于太阳之后,“发光”的一面位于东方。这种方法看上去简单明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夜晚你都可以用月亮来辨别东西方向。

  1、2、11 观察恒星

  恒星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从地球上看去,它们总是在夜空中处于一定的位置。每隔一晚它们通过地平线的时间会提前4分钟——每月相差两小时。如果你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观察一颗恒星,你会发现在北半球时第二夜会比第一夜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了一度。如果你位于南半球,则沿顺时针方向偏移了一度。恒星从东方升起,到达天顶的距离与天顶到达西方落点处地平线的距离相等。

  人类研究星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各种动物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星座有许多。

  北半球有许多整夜都可观察到的星座,它们围绕着惟一一颗不动的星星旋转——那就是北极星:它是很有用的方向指示者,它几乎正指着北极,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也没有相对较亮而且稳定的南极星,但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座来确定方向,本书随后会进行解释。

  1、2、11、1 北方夜空

  首先要学会辨认的是北斗七星星座群,包括大熊星座(a),仙后座(b)和猎户座(c),它们都明显地围绕北极星(d)转动。其中大熊星座(北斗星座)和仙后座是不落的星座,也易于辨认。

  根据所处纬度不同,这些星座升起于夜空的时间也有差异,如果你靠近赤道,猎户座会是最有用的星座。

  通过不同的方式,每个星座都可用来检验和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但是一旦你已经辨认出北极星,也就没必要每次都检验一下了。

  仙后座与大熊座勺柄星间的连线通过北极星,你会注意到大熊星座中位置最低的两颗星(图中),几乎正指北极星。银河系横贯夜空,犹如一条玉带,沿着它寻找,会帮助你尽快找到这些星座。

  北斗七星(大熊座)(a)

  是大小熊座的首要特征星座,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Dubhe(X)和Merak(Y)间的连线,沿Dubhe向前延伸,延伸距离为它们之间距离的4倍时,几乎正好到达北极星。

  仙后座(b)

  形状像字母“W”。也围绕北极星转,它位于北极星的另一边,距离几乎与北斗星相同。

  晴朗漆黑的夜空中,仙后座可以被看见躺在银河系中。在有些季节里,大熊座模糊不分明时,找到仙后座对于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会大有帮助。仙后座中央那颗星几乎直指着北极星。

  猎户座(c)

  沿赤道上空升起,南北半球都可见到。不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它几乎沿正南方升起,沿正北方落下。Mintaka星几乎正位于赤道上空。猎户座离北极星比前两者似乎都远。三颗亮星组成猎户座的背部,三颗较弱的星组成猎户的剑,这两个特征组合会有助于你找到猎户座。

  其他恒星

  其他有升有落的恒星也可指示方向:在地面上竖直固定两根相互平行的木棍,其中一根较短,这样沿着顶点的连线可以观察到星星。沿着两点间的连线,视野向前延伸,观察任何一颗恒星——除了北极星——你会看到它的移动。从恒星明显的运动轨迹你可以推断出你面对的方向:

  明显上升:面对着东方

  明显下降:面对着西方

  沿弧滑向右方:面对着南方

  沿弧滑向左方:面对着北方

  这些只是提供了大致的方向,但你会发现它们与磁极相当。记住,在南半球方向正好相反。

  1、2、11、2 南方夜空

  在南极上空没有易于辨认的很明亮的星星。相应的可以利用显著的星座来指示方向:南十字星座(Crux)。它由互成十字形的恒星组成,其形状比其他十字形星座要小,它还有两颗指极星。这些特征使它们易于被辨认。

  寻找南十字星座

  沿着银河系寻找南十字星座是一种方法。银河系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河带状明亮星系。在它的中心有一黑斑,镶嵌在闪亮的群星背影下,人们称之为煤袋。煤袋的一边是南十字星座,另一边是两颗明亮的指极星。

  辨认南方

  沿着十字交叉线较长的一根想像中向前延伸约4、5倍长的间距,然后垂直下落。牢记地平线上显著的标记物,或者在落点处放置两根交叉相叠的木棍,以便白天能记起方向。

TOP

2 天气信号


  天气变化更加当地化,尽管世界各地的天气都被期望归入一个统一体,而且有些地区天气变化形势是相当稳定的,可是有时小块地区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会使得此处的天气相当异常。


  天气形势部分取决于全球范围内风和雨水的宏观运动,还部分取决于当地温差及引起空气流动的大气压的差异。这些因素产生风,带来降雨。

  通常空气由高气压带向低压带移动。暖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下移。暖空气带走水蒸气,在高海拔或气温下降时,水蒸气凝聚成云,下落成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高山迫使空气流上升,山坡上会降雨。在有些地区蒸发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大范围内都是有降雨预兆的干旱地区。这并不意味着从干旱地区翻过分水岭,就会到达雨量充沛区。山脉的走向有时比预期的要延展得更远,或者在云层运动过程中已经使得它散失了绝大部分水分。

  2、1 海岸地区

  无论是海洋还是海岸或湖泊岸边地区,日夜间风雨一般都为逆转变化。水吸热或散热都比陆地要慢,从而水温与陆地相比,会夜暖昼凉。温度差影响了空气流动。白天,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夜间改变,由陆地吹向海面。

  在靠近大陆的岛屿上,这个规律可能会被更大范围的气流移动所掩盖。而有规律的日夜变化表明,在日间风吹来的方向上会有一定的气息能提供许多远方的信息。即使毫无经验者也能闻出大海的气息。对于海难幸存者来说,植物的气息意味着陆地的方向。然而也不能盲信你的嗅觉,同时利用其他证据来各方面证实。

  仔细琢磨风向及相应的天气,并记下来。根据气压的变化,一定方向的风总是意味着类似的天气变化。根据积累的经验,风向会逐渐成为天气的预报者。

  如果一直吹着干燥强风,无雨天气会一直保持下去,直至风力变弱或转向,然后才能降雨。

  如果多雾,你可以获得水蒸气,但不大可能会降雨——但如果风力加大,吹走浓雾,可能会降雨。

  在晴朗的天气里,明显感觉到风力增加意味着天气变化(见“灾难”章飓风和龙卷风)。

  2、2 云 层

  注意观察云层变化,因为这是预测天气最可靠的经验之一。水汽集聚形成云层,当遇冷时,落下来,被称之为雨。当温度上升时,它们又蒸发成水汽,云层也就散去。

  这里介绍十种云层形式。每种类型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

  云层越高,天气越好。

  在黑压压的云层下飘浮着小块乌云,通常会有阵雨。

  悬在高地上的云层意味着会有雨,除非它在午时之前移开。

  - 卷积云

  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状纹,常被称为“鱼鳞天”。一般预兆晴朗天气。通常在接下来的一场暴雨之后云层会被驱散;留下一片万里无云的蓝天。海拔高度5~8千米。

  - 高积云

  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115~6千米的高空。

  - 积雨云

  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千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 积云

  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5千米。

  - 卷云

  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通常也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9千米。

  - 卷层云

  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

  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层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 高层云

  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5~6千米。

  - 雨层云

  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四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降雨会持续几小时。

  - 层积云

  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通常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明亮晴朗的蓝天。高度低于2、5千米。

  - 层云

  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5千米。

  2、3 天气预测

  遇到糟糕的天气,对于求生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了解预示通常的天气形势的特定的迹象和位置,能够短期内预测出天气情况,会有助于你事先有所准备,有足够的时间避开恶劣天气或修建庇身场所。

  在准备进行某项活动之前,先留意天气变化。学会观察所有的云层和气压变化及其产生的后果。

  留心观察野生生物

  动物对气压变化相当敏感,观察它们的反应可以预测近一两天天气变化的情况。

  食虫类鸟,比如燕子,天气晴朗时在高空捕食,暴风雨来临之前飞得相当低。

  如果兔子在白天例外出现,或者见到松鼠在巢中贮存过多的食物,通常意味着天气变糟。

  大自然并不能给你提供长期的天气预报。松鼠囤积物的多少,并不能预示冬季的长短,熊穴的深浅可能仅仅是土壤松软程度不同引起的,而并不预示着冬季的严寒程度。浆果更大只是表明在这之前气候不好,植物产量发生补偿性加大,以增加物种存活下去的机会。

  观察篝火

  如果烟火稳稳上升,表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会很好。如果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有暴风雨。

  在暴风雨将要来临时,木制工具的把手会变紧。盐会吸收空气中增加的湿气,化成盐水。

  身体变化

  当天气变糟时,卷发者会感觉到头发变紧,更不易梳理——动物毛发也一样。如果变得易于缠绕或者不再如通常那样挺直易于梳理,很可能等待你的会是一场暴风雨。任何有风湿性关节炎、鸡眼或相关症状者在空气湿度增加时都会感到更加不舒服。

  声音和气味

  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声音会传得更远,气味也更易于辨别——饱和湿空气犹如它们的放大器,是良好的传导体。

  观察天空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古老的天气谚语。因为落日下红色的余晖表示天空中水汽很少,在随后的两小时之内不大可能下雨或下雪。但如果早晨红了半边天,通常会有一场暴风雨。

  灰色的晨空意味着又是干燥的一天。灰云是低层大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造成的。

  灰色的夜空意味着有雨——灰尘和水汽混杂在一起,很快就会降雨。

  早晨山谷中升起薄雾,天空通常会晴朗。在多山地方,如果午时薄雾还没离开散去,整天都会存在,午后很可能会转变成雨。

  清爽的夜空通常意味着美好一天的开端。但在夏末,这可能会是起霜的预兆。夜间云层笼罩在地表上空可以阻止散热,没有云层很可能会带来霜降。密度更大一些的冷空气会填充山洞,避开它们露营。

  日华或月华可用来准确预告天气。日环变大是天气晴朗的预兆——这表明水蒸气正在蒸发,蓝天会更加清晰。

  缩小的日冕意味着将要下雨。

  午后太阳如果闪烁绿光,表明天气相当不错,至少24小时会是这样。

  傍晚的彩虹也是天气晴朗的预兆。

TOP

第七章 旅 途


1 旅途中


  决定是否能够外出探险或者遇难时回归文明社会的是你是否拥有航行和探险的技巧和能力。你必须能够按预定选择的方向前进,或者确信自己还能够回到露营地。即使你没有地图,你的勘察能力也会给你带来正确的判断。你还必须自我估计,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超出能力自己做不到的。


  作短期探险应标注你前行的路途和方向,确信自己能够找到回来的路。在较短的距离范围内你可以利用环境的地形特征作标记物,但如果路途遥远,或者踏在艰难的回归文明社会之途,你得利用能够得到的所有航海和航行装备和工具。

   1、1 决定前进

  除非当地确实十分危险,或者缺水少食已经使你无法在露营地继续生存下去,否则你最好还是呆在原处,等待援助。如果有伤员,食品又很有限,你可以考虑派出一部分体质良好的队员组成小分队,外出寻求援助,另一小部分留守并照顾伤员。最好集体跋涉,留守人员中应包括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以便照顾伤员。

  但是如果无法获得营救怎么办?当地的资源可能会逐渐枯竭,每天你都得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采集柴禾,周围的猎物越来越少,植物、真菌、果实越来越难以采到,或者分布区域离宿营地越来越远。灾难境地下的幸存者在同一地区呆得太久,也会增加暴发疾病和瘟疫的危险。即使是严格执行卫生规则,生病的机会也越来越高。

  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你决定前行的渴望。是迁移到新的环境或者是采取长途艰难的跋涉回归文明社会,都会面临许多同样的问题——大家首先都会有强烈的愿望,希望回归文明社会,早日结束这场灾难,除非仍有伤病员需要恢复,或者有利于前行的装备和理由还不够充分。移向更宜人的环境,建立更舒服一些的宿营地,会给受伤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恢复条件,也可以为更长远的跋涉作好更充裕的打算和准备。

  你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会直接影响你的决定。这些信息来源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还取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性质。要记住:看上去的捷径,通常并非是最易于通过的。

  如果你有地图或者确切了解你所处的位置,可以向最近的人群聚集点前进。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所处何处,通常应沿着河向下游走,因为这样一方面易于确认路线,另一方面通常会走向人类群居之地。

  如果你只是简单地移动一下露营地,太近是没有意义的——很快你又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同样的理由会迫使你再一次迁移。至少要前进两至三天的旅程,这样,燃料和其他资源才可能还没被摄取。

  在穿行于类似的地区时,期望有类似的资源可以得到,记住你已经有狩猎和搜索粮食这方面的经验,知道哪些是你最想得到的东西——食品、燃料和水。在新的环境下,你又得寻找新的资源来满足基本需要。不同的环境下可利用资源可能会变化很大——可能会变得充足,也可能正好相反。

  1、2 准 备

  在你最终放弃原宿营地之前应留下显著的信号,表明你曾经到过这儿,现在移走了(见“救援”章的“信号”一节)。留下团队成员的名单和你行动意图的详细情况。在前进时沿途作好标记,假如搜索者发现了你们放弃的宿营地,可以随之而来,找到你们。

  如果你准备穿越无水区,制备好食品贮藏袋、水瓶和更大的容器,准备好合适的鞋子和衣物,以及携带装备和给养的包裹。有些运输方式也许可值得选择——雪橇或木筏。带上衣物、帐篷、雨毡,甚至在你即将穿越地区难以找到的木棍等。能够迅速装配的庇身棚会使你节省许多能量,做更重要更紧迫的事。很自然地,你应该准备发送求救信号,也许被营救机会就在眼前。

  仔细研究天气形势,选择良好天气开始前进。

  赫德森背袋

  是一种临时制成、便于携带装备的背袋。这需要有很好的防水材料,面积大约1米见方。还需要两块小石头和一根足够长的绳。

  将石头吊在防水布的两角,折好角以包住石块。用细绳捆紧。固定好位置。石块可以阻止细绳的滑落。把布平放在地上,把携带物依次裹紧在布中。把背袋系在腰上,或斜挎在后背上。

  背包外构架

  制一个梯式构架来固定你的背包。底部固定垂直三角木,拴好背带和肩带。可用来支持背包,或其他系好的装备和给养。

  叉状构架

  更简易但效果要差一点。叉状粗木上平行拴上短树棍,系好背肩带,就可以用了。

  婴儿袋

  用来背负婴儿和幼童的布袋。底部两角围系在后腰部,上部两角系在颈后部,婴儿放在怀里,布袋会把他牢牢兜住。颈部可加上衬垫布以缓解压力。

  如何携运老弱病残者

  用软布袋长距离运送伤员是不现实的,担架也不易携带。小孩可用背包外构架背在背上,或者用抬椅可以同时容纳好几个人,如果承负者就你一人,试一试用雪橇或者滑车(见“露营”章“组建营地”),同样的方法可用于携带装备。

  制备雪橇

  在雪地和冰上,雪橇是相当有用的运输工具,它们可以轻便地滑行,在相对光滑的地面也可以利用。雪橇前端的造型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雪地上,你可以利用失事飞机或车辆的门板和整流罩。把线系在前端弓形曲架的两边便于拖曳,在开始长途跋涉之前先彻底检查它的牢固性。

  1、3 计 划

  如果你位于高地上,眼前可见大片的平原,可以比较精确地确定出行动路线。在大多数情况下视野都会很有限,你必须推测哪条路可以通向远方,哪条道会走不下去。即使你已经看到了前方的地形,具体细节你也很难弄清。从远处看上去像是可以通过的斜坡,靠近时可能会发现有一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你拥有望远镜,可以用于很好地研究地形路线。

  沿着河走

  沿着水流向前,无论它是多小,沿途一般都有可维持生存的资源,最终你将回归文明世界。大多数江河最终通向大海或湖泊。除了在很少的情况下河流突然间会消失于地下,绝大多数都会为你提供清晰明确的路线。有时,在它的上游分支,可能会被山峡阻隔,沿河岸前进就既不大可能又不符合实际了,因为两岸很可能怪石林立,悬崖陡立。在这种情况下,先登上高地,观察河流的走向,也许可略去许多弯曲的河段,沿着大致的流向向前跋涉。

  在相对较平坦地带,沿着河走会相对容易。你也可以利用河岸两边的动物的足迹辨别前进的方向。在热带地区河流两边小型植物茂密——因为阳光可以更多地透过树林照向地面,河岸两边可能会难以前行。如果河流足够宽广,可以考虑修建木筏。

  在平原地区,河流蜿蜒曲折,里弯常会形成沼泽,易于暴发洪水——你可以在这类湿地中观察到葱翠的草木和灯芯草类植物。如果可以,应避开沼泽地,直接穿过河湾。

  保持方向

  正确选择了方向后,应尽可能沿着它向前。在远方选好特征物,迎着它走。穿越森林时要保持方向相当困难,这时指南针会大有用处。

  如果周围环境没有突出的特征,可以用三点间连成一条直线的原理保持方向,不时检查是否正确。如果你是随队依次前进,只要不掉队就行了。如果团队总是替班接力前进——第一位先走一段路程,停下来休息时,第二位沿其路途向前,这样依次前进,可以保持沿直线前进。如果独自一人应不时地回头注意自己走过的足迹。因为若是在雪地或沙地上,足迹会十分明显。最好在沿线垒起柴或石堆,这样彼此可以检查是否脱离团队原订的路线。

  如果可能应绕过岩壁或密林。到达高处时应仔细选定接下来的路线。

  1、4 团队前进

  应有效地组织好团队,不可散漫拖拉。形式应固定,不要随意组合,这会易于发现有无掉队者,便于帮助遇困者。在白天出发之前,简便讨论一下行动路线、可能障碍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分工负责

  一人负责侦察,选择最佳路线,避开死道、松动的岩石等,同时还应能找到通过下坡的最好的路。

  另有一人负责进一步落实侦察结果,还应预先通知大家绕开障碍物,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等。其他人应经常替换他们。因为引路者的工作尤其辛苦。

  其余的人应注意搜寻可食性植物及其果实。每个成员都应负责注意至少后面一名不会掉队。有些人应负责有规律地检查装备,特别是在趟越河流或通过极其险峻之地时,领队注意每个成员的状况尤为重要。

  至少应成队出行——恶劣天气下尤其要小心,如果你必须夜间前进,就不应随便分散。通常队列中前部成员会脱离队伍——后面的人会更注意向后观察掉队者。第一位侦察人员爬过障碍物,第二位注意观察他的指示,然后告知其余人相对较容易的路线——团队成员紧随其后,而第一位很可能不注意就会脱离队伍。如果大家都知道预定的目的地,而且沿途有许多明显的地形特征可以参照,即便紧急情况下相互失散,成员们也会知道如何重新聚集归队。

  注意获得各种必需品,应随时留意沿途适于的庇身之地——如果天气突然变糟,可以撤回躲避一下。

  1、5 行速和进程

  大型团队可以先派遣出一支先遣小分队,负责探清路线,建起夜营地,为伤病员或体弱者作好接待准备等。能力强者多携带一些行李装备,随时准备帮助不胜力者。应为病弱者提供充分的护送以免他们遇到不便和困难。

  领头者相对跟进者不要行进过快。在跨越障碍之后等一等,在再次行进之前确保每个成员都跟上了队伍。

  最好能保持平均的行速——这样会相对更轻松,也能持续更久地跋涉。注意摆臂——尤其是在上下坡时更不应将手插在口袋里,否则会更易失去平衡而滑倒。

  不时地休息,停下来坐下,看看每个人的情况如何。调整各自的负载以便更舒适一些,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打包。平均来说每行走30~45分钟,应休息10分钟,具体还应依地形和团队的实际情况来定。

  在艰险之地行速应该降慢,反之加快。下坡时不要跨大步,这样会使身体运动节奏失调,更易于疲劳。

  在艰险之地或上下坡,利用绳索有助于团队统一行动,帮助成员们更容易通过险象丛生的路程。在通过冰坡或山麓碎石地时,绳索会是很宝贵的装备。

  也可利用上面打了许多普瑞斯克结的绳索来帮助老幼者,他们可以用普氏结联系在安全绳上。(见“露营”章之“结”一节)

  每小时在预期路途中你可以行走3公里,上坡时允许步速为2公里。

  1、6 夜 行

  在未知地域夜间行进会是非常危险的,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也是必须的——例如沙漠地区,夜间行进就会更舒服一些。

  夜间很少会是漆黑一团,即使对人来说,室外夜视能力并非完全退化消失,然而由于不能清楚地看清物体,你会很容易偏离方向。指南针会相当有用,会帮助你消除这份恐惧。在树林中会比开阔地要更暗一些——因此应尽可能沿开阔地行进。

  夜间观察物体最好观察它的边缘和轮廓,黑暗的中央部分很难看清。

  一旦眼睛适应了黑暗,夜视能力会越来越强,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0—40分钟,但其后要避免亮光刺激,否则恢复这种能力又得相当长的时间。如果必须要用亮光,可以先捂住一只眼,这样至少可以保持这只眼的夜视能力不消退。再比如你需要查看地图时,用红色滤片覆在手电筒前面,会有助于你维持夜视能力。

  黑暗中听觉会很有用——例如河中流水的声音,会告知它的流速,黑暗中草木的气息能够感觉到,相似的气味会有助于鉴别。

  黑夜里应缓慢前进,重心前移之前应试探一下,如果是下坡可以拖着脚走。

  1、7 山地行进

  在山地和多山地区,最好沿高地行走——这样会更易于把握方向,也易于前行。河流两岸会有悬崖峭壁,河水落差也会很大,河中石块圆滑,赤脚过河会相当困难。不要在水中浪费时间。

  利用山嘴攀越山谷,到达脊岭。如果毫无遮蔽,夜间你还得回到下面野营和找水。沿着山嘴观望,你的视野会相当宽阔。

  沿着穿越崇山峻岭的河流行走是没用的。可以先从山谷爬至a处,沿着山岭前行(如图中箭头所示)可以避开攀爬险峰。

  在b点暂停,可以下山补充水,也可以提供庇身之所,不过不可避免地要露营在光秃秃的山岭上。

  当心水的消耗以及自己逐渐衰退的精力,在耗尽它们之前要找好休息场所。如果你沿途可以找到露营地和水源,就没必要退到谷底了。这样不仅节省能量,山岭比谷底也会相对温和一些。小块冷空气通常会降入谷底。如果你带有水和宿营材料,可以直接在高地上寻找最佳露营点。

  沿着山脊前行,直至河流变宽,山谷向外扩展延伸处降至宽阔的谷底,重新回到河流的边缘位点c。

  险坡

  在高原和山地地区,可能会遇着冰雪,即使没有冰雪覆盖,那些松软易崩的岩石、险峻的陡坡和悬崖峭壁在前行中也可能必须要通过,尽管这会相当危险。

  通过险坡时采用之字形路线。在你变换方向时,用上坡的脚法,这样可以避免双腿交叉,不会失去平衡。在攀爬险坡起步时双膝紧靠——这可以让腿部肌肉更轻松一些。

  下坡时,双膝弯曲,尽可能沿直线下来——如果你的速度变得太快,应坐下来暂停一下。避开松软的山麓碎石。但如果必须通过,下坡时脚跟着地下踏,身体后仰会有好处。在重心移动前要确定落脚点是否可靠,不要直接踏在险坡的岩石或圆木上,它们可能会发生移动。

  对于有经验者来说,从松软之地向下时可跳跃行走——后脚跟着地向前滑动——前提是下面没有突然的断层或落差。双脚平行,双肩张开,使自己平稳地滑行。当你速度增加时,脚下灰尘会扬起,你会逐渐失去控制跳起来,重新开始。如果山坡太险,放弃这种方法——沿绳滑下法是个解决之道(见第三章“气候和地形”之“高山地区”部分)。

  1、8 丛林跋涉

  在茂密的丛林中,如果原来没有路,你得砍出一条道来。注意砍伐时让树木倒向路的两旁。不要留下尖桩,如果有人倒下去或踩在上面,锋利的竹桩甚至会致人死命,各种藤本植物通常也可砍断,留出一条路来。

  丛林草木经常会有许多棘刺,你得小心躲闪,避开周围的植物。忽略它们勇往直前只会变得更糟。各种攀缘种棕榈,例如马来人称之为“等一会”的植物,腋处着生鱼钩状的倒刺。不要强忍着撕开“等一会”藤林——会让你遍体鳞伤。不久你就会知道它的鼎鼎大名的由来!

  将脚部包裹保护好,免被棘刺刺伤和被毒蛇和沙蚕咬中。不时停下来除去寄生者。超过一小时,咬附在皮肤上的沙蚕就会引起感染。

TOP

2 水 路


  如果河流足够宽广可以航行,漂流会比沿着河岸走更容易,进程更快一些。长期野外生活的生存者可能会有制作独木舟的经验——把一截粗壮树干中央部分烧空,或者在上面钉牢桦树皮或兽皮柳木构架,也可以仿制古欧洲人建造的那些用芦苇扎成的漂艇。


  要想造得很好,经得起波浪的敲打,不会是那么容易的,即便在制造它们作为传统手艺的群落中,也还是需要专门的手艺人。

  2、1 筏

  对于幸存者来说,建造木筏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即便材料不是很好,也不会轻易倾覆。在出征之前,每只浮艇和木筏都应在宿营地附近的安全水域进行充分的试航。

  尤其在丛林地区,季风性的河水会让你感到借筏漂流是完全可行的,你也可以弄到足够的船木或理想的竹林,也可以用连根拔除的树木,它会结实坚固,不会腐坏。如果你必须砍伐船木,可选择那些倾斜的树木,会容易一些。顶端有死枝的树干通常仍很结实,可用来扎筏。

  可选用油桶或其他漂浮物支撑木筏漂浮。如果找不到坚实的船木,一块防水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也可以用作柳木船上的运载工具。在后面过河漂流装备中会进一步介绍。

  不要用轻薄脆弱的木筏在任何水域中碰运气。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河水流速通常很快,只有真正坚固耐牢的结构才能幸免于难。在下游宽阔的河面如果木筏散了架,你必须游很远才能到达岸边。

  2、1、1 借筏前行

  将所有的装备系牢在筏上。确信没有物品在晃动中会荡出筏外。

  筏上所有成员腰部都要系上安全绳,把安全绳系牢在筏的安全线上。

  竹筏

  单层竹筏可能无法支撑你的重量,或者过长难以操纵,所以最好制成双层竹筏。将粗壮的竹杆砍成三米长的一段,两端与中央分别钻孔,利用坚韧的树棍穿过竹孔,再用藤条把每根竹杆与树棍绑牢。双层竹排间更要相互压紧,绑结实。

  夹筏

  制作最迅速的一种。圆木作筏身,用四根足够长度的厚实木棍,分别在圆木两端将其固定成木排。

  舵筏

  为了便于掌握木筏前行方向,用一根长篙,前端绑牢一片舵板,长篙绑在木筏尾端固定交叉成“A”字形的构架上。构架底部钉入筏身圆木上已钻好的孔洞中,顶端分别用绳索拉紧,系牢在筏上。

  救生索应长短适宜,既允许你自由运动,又不至于因为过长而使你落入水中。在急速穿越水流湍急、落差很大的狭窄险滩时,安全索最好解开。如果木筏失去控制,冲向极其危险的水域,还是果断放弃,游向河岸为妥。

  狭窄水域中,用篙撑可能是控制木筏的最佳方法。最好有两根撑篙——一人在前,一人在后,互成对角线,共同掌握航行方向。

  如果求生者队伍庞大,会用上好几个木筏。首筏必须是最强的,上面不负载装备和给养。它可以作为前哨,观察和探索最佳前进路线,并对潜在的危险及时发出预警。前行时如果不得不放弃首筏,也不至于损失多少装备。

  飞瀑与湍流总是在尚未到达前,先闻其声。空气中也会有飞溅的水雾预示。不能确定河流是否安全时,应紧靠岸边浅滩缓行;或者系泊木筏,沿岸步行勘察。

  前方面临一段险滩时,可让人员与装备脱离木筏上岸。一部分人员在下游作好接应,木筏自由向下游漂去,通过险滩。到了下游木筏也许要重新整修,但至少人员都会安然无恙,装备也无大的损失。

  切记:漂流只能在白天进行,黑夜里绝不要冒险。夜间应将木筏系牢停泊——早晨醒来时要确保仍在那里。在远离水边的高地上暂时露营。

  2、2 泥沼地

  如果你不可避免要穿越沼泽地带,尽量把落脚点选在簇生草木上。陷入泥沼时,别试图向上跳,应迅速采取俯泳姿势,靠向牢固地点。身体贴着地表展开,可以将体重的承受面积大大增加。

  2、3 穿越河流

  河流上游通常水流湍急,河道狭窄。两岸可能陡峭崎岖、怪石林立,不过一般还是能够找到适于渡河的地点的。河道较窄的上游,锳水过河也许可行——但首先要用撑竿试一试河水的深浅。可能会有落脚的岩石,也可人为地放置石块,帮助自己锳过河去。

  团队探险时,部分人可能能够直接跳越狭窄的河谷,或者利用岩石穿过溪流,但如果还有许多人做不到,意义还是不大。从圆滑的岩石上摔倒很容易扭伤脚踝。

  河流三角湾处通常波涛汹涌,河面也很宽,有些河流甚至会受潮汐影响,不要在该处穿越。除非有木筏或浮艇,要不还是向上游前进,寻找适合穿越的河段。

  在宽阔河面,尤其是靠近入海口处,即便拥有木筏与浮艇,也不要轻易穿越。很可能会被河水冲走,离理想的彼岸远来越远。不过这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水流和风浪对航行的影响程度而定。

  如果水温过低,不要轻易做出游过河去的决定,这很可能会被证明是致命的错误。可以制作木筏,当你到达彼岸时,只是湿了双脚,可以及时生火烘干。或者河水很浅,仅会弄湿鞋袜时,你才可以考虑锳水过河。

  (足堂)水过河

  即便河流相当宽广,也会有相对狭窄的某段河道,适合锳过河去。但决不要低估了难度。砍一根木棍,以帮助你维持平衡,直接面对水流方向穿过河,这样会减少被河水冲走的可能。将裤腿卷起,高出水面,可以减少阻力;或者直接脱下来。穿上靴子会比光脚更易于控制平衡。解开背包的腰绳,当你滑倒很危险时,立即挣脱它。但不要放弃背包,它肯定能够漂浮,可以帮助你顺利游向岸边。

  背对彼岸,身体与河道有一个倾斜角,水流会帮助你向对岸移动。步距不可过大,应拖着脚走。用棍棒试探河水深浅,探测落脚点是否可靠。

  团队(足堂)河

  团队成员集体锳水过河时,应由能力最强者领队,大家沿线依次前行。后者抓住前者腰部衣物,慢慢向前移动,尽可能减少水流的阻力。

  另外,所有队员可以手拉手排成一列,共同抓住一根长篙或棍木以保持队列,可以面对着河岸向前移动。只有第一位成员身侧直接阻挡水流,减少了水对集体的阻力。集体也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平衡保证。

  警告:当心潜没在水下的树枝,一不小心就会给绊住,失去平衡或扭伤了关节。

  当你顺着水流前行时也许注意不到水流的力度。但是当你与障碍物相抗争时,水流会成为束缚你的阻碍者。

  研究水流

  河面上水流的运动能提供许多有关水底的信息。水下有岩石或其他物体阻碍时,水流会形成“V”字形波纹。

  某处波纹总是凸起,表明水底常有巨砾或圆石,使得水流向上偏斜。

  靠近水面的水下障碍物会在其下游产生旋涡。如果一块巨型圆石挡在向下倾斜的河床上,这些涡流会产生强有力的回旋,将下游的物体包括游泳者吸住——它们是相当危险的。

  利用绳索(足堂)河

  如果有绳索帮助,锳水过河会更加安全——但是环状绳索应有三倍于河宽的长度。团队成员也不能少于三人。两人在两端拉紧绳索,第三人拉着绳索过河,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被拖上岸。

  能力最强者第一个过河。过河者将自身安全绳系在绳索上。其他二人在其过河时控制绳索的安全,如果过河者滑倒,可以在另两人帮助下控制住局势。

  第一位过河者到达对岸后,解开安全绳,握紧绳索,成为绳索控制者,第二位过河者不再控制绳索,而是同第一位过河时一样,利用安全绳控制在绳索上,在两岸的两人控制下,开始过河。这种方式运送多少人都可以。

  第二位上岸后,第三位系上安全绳,在前两位的控制下过河。其中第一位承重力量最大,第二位随时作好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

  危险的河流

  除非别无他法,否则不要轻易下水。要仔细选择正确的泅渡地点。

  □避开难以攀爬的陡峭河岸。

  □避开水中障碍物。

  □外湾处水流最急,而且此处陡峭险峻的河岸也会使登岸成为泡影。

  □寻找相对平缓的水域——鹅卵石河滩处可能最适合(足堂)水过河。

  游过岸去

  如果你不会游泳,就别作尝试了——依靠他人用某种漂浮物帮你过河会更安全有效。即使你是能力最强的游泳爱好者,漂浮物也会大有帮助。游泳时不要穿外衣。下水后,衣服是无保温作用的——过河后,穿上干衣服则可以保暖。

  确保对岸有适合的上岸之地。如果没有沙滩,你会需要支持物帮助自己上岸——但要避免与水中树枝纠缠,很可能会被它们困住。要考虑到水流会把你带到斜对岸下游的某个地点,应在上游的适当地点下水。最好多估计一段,可以在水中调整好,以便登上选定的上岸地点。

  观察流水中漂移的浮木,估计水流的速度与力度。研究水面上形成的涡流及其下方隐蔽的障碍物。

  在水中遇到水藻时,用棍杆拨开通道。开路的善泳者拨开一条道后,其他人可以随之依次通过。

  利用漂浮物过河

  油箱、塑料瓶、圆木——任何能够漂浮的物品都可加以利用。也可用衣物填充防水袋,里面留下充足的空气空间,系住袋口,打折后再系紧,可用来帮助漂游。趴在漂浮物上,双腿游动,向前推进。

  若有防水布也可以利用。用嫩树枝和稻草堆积在布中央,以便产生更多的充气空间,再在上面堆上衣物和轻巧装备,防水布四角紧紧拉紧,捆扎严实。

TOP

第八章 健 康


1 脱离危险


  首先减少任何可能会造成伤员或自己进一步受伤害的危险。把他们移向安全地点。在公路事故中,封锁交通。电击事件中,首先断开电源,如果办不到,可以站在干燥的非导电材料上,用杆挑开电线,使之脱离受害者。如果有毒气体正在扩散,先关上阀门,将受害者拖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中。


  对于未知伤在何处的病人来说,移动会是一种冒险,但是如果危险依然存在,他们必须移至安全的地方。

  移动脊椎受伤的伤员是很冒险的——很可能会增加其伤势。惟一安全的方法需要几个人共同行动(见“脊椎骨折”)。

  1、1 伤员昏迷

  如果伤员昏迷,首先检查他们是否停止呼吸。如果需要,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检查伤口及流血情况,尽快查出昏迷原因。

  如果伤员呼吸正常,似乎也无脊椎受伤的症状,检查口部有无阻塞物,处理流血不止的伤口,把他按恢复态放置,你只需轻轻让伤员侧躺,通常抓住髋部衣服会更容易做到。这样任何从胃部或鼻腔中流出的液体或呕吐物不会封住气管或进入肺部,舌头也不会后压封住气管。

  警告:不要把脊椎可能受伤的伤员按这种恢复状态侧躺。用人工呼吸使他们呼吸通畅,直至苏醒过来。

  一定要检查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

  恢复态放置

  让伤员平趴在地面上,手脚分别分开放于身体两侧,肘部和膝部弯曲,头部与身体偏向同侧,下颌朝前,留意舌头是否堵住气管。松开扣紧的衣服。

TOP

返回列表

Powered by Discuz! X3 ©Comsenz Inc.

GMT+8, 2024-3-19 16:0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