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公告:SCLUB雲端專屬主機己開放租用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3 动物类食物


       所有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食物来源。有些动物,比如蠕虫和昆虫类,捕捉时几乎不需什么技巧。但多数动物必须通过布置陷阱或直接狩猎才能得到。这要求你最好掌握一些有关动物特征及生活习性、捕捉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动物你了解得越多越好,但在野外你还得利用上已知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帮助自己发现和找到更多的可猎之物。条条大道通罗马——你必须在失败与挫折中学习和积累经验。

  必须研究每种动物的特性,了解它们在何处藏身、栖息、食性、何处饮水等细节。必须学会如何最有效地杀死猎物,设置何种陷阱,在何处狩猎等。不要滥杀无辜。要用人类天性的善良来抵御求生的自私和贪婪。

  味道最为鲜美、肉量最足的是那些成年雌性动物。动物越年幼,瘦肉越多。成年雄性动物在发情期前脂肪含量最多(随种类及所处地区不同会有所差异)。在发情期间它们的脂肪会越来越少,甚至正常富含的骨髓量也减少了。为了安全度过严寒的冬季,动物会积累脂肪,在夏季脂肪组织又会逐渐减少。越老的动物脂肪含量越高,肉质也更粗糙。

3、1 寻找猎物

  动物的踪迹几乎分布于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但时常看见野生动物却并不那么容易。学会辨认动物留下的踪迹,并能从中分辨出是何种动物,将会有助你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狩猎或者布置陷阱。你将知道用何类诱饵最有效,并设置相应的陷阱。

  多数哺乳类动物只在早晚时分外出活动。白天只会有大型猛兽烈禽外出奔走。大型草食性动物也需要整天觅食以填充各自的胃口。有些小型动物需要频繁进食,也会整天不间断地活动——但是大多数小型哺乳类动物,如兔子,主要在夜间觅食,除非天气变动时才会改变饮食习性。肉食性动物会在各自的猎物外出活动时捕获它们。作为求生者,你也应与它们一样。但是你有更多的机动性,可以通过设置陷阱捕捉到那些甚至根本不曾谋面的猎物。
  
动物踪迹

  多数动物活动都很有规律,在饮水、觅食和归巢之间有很规则的路线。留意这些踪迹信号。在湿地、雪地和松软沙石上动物足迹会更明显一些,在密林地区还会有其他更明显的信号。足迹大小基本与动物体型成正比。通过判断足迹的清晰度及其内含水渍的多少可以精确判断动物通过的时间。有水渗入或雨水充盈其中吗?是否已经污渍不清了!足迹越清晰,动物通过的时间越靠近。

  清晨,可以留心观察和检查地面上动物留下的踪迹。如果露水或蜘蛛网被碰掉或破坏,动物离去时间离现在可能不会超过几小时。有些动物,比如兔子,活动半径不会很大,相应的足迹很可能说明它们就在附近。有些动物会从茂密的矮灌木丛中打开通道。通道大小表明了相关动物的体型大小。沿着足迹延伸的道路两侧嫩枝的破损程度也会提供有关动物的信息。检查破损树叶断面的新旧程度:被践踏的枝叶是否已经枯萎?破损枝条还支撑着,还有新鲜的绿色吗?在树木之间作好记号。动物采食信号和被遗弃植物也是有用的指示。动物粪便也能提供许多相关信息。
  
啃食信号

  树皮被剥落的方式、啃食后留下的坚果皮壳、部分吃剩下的浆果及嫩枝上的牙痕、肉食性动物吃剩的猎物尸体及猎物巢穴被毁坏的状况等等都会有助于你判断生活在附近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

  许多啃食植物嫩茎的鹿类动物会留下相应的牙痕,茎干树皮会留下破损的边痕。兔类啃过的树皮边痕则是光滑的。在夏季,被鹿类啃过的树皮被撕拖成长条形,完全暴露出树木的木质部——冬季里树皮附着紧密,只会被啃咬出一块块疤痕,这时能见到大量清晰的牙痕。雄鹿常常会用鹿角磨蹭树干——在磨破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留下长条状的疤痕。

  绵羊和山羊也啃食树皮。它们留下的牙痕通常是斜歪的,而鹿类的牙痕则是垂直的。啮齿类动物啃咬的痕迹常位于树茎底部——剥光幼树的嫩皮通常也是野兔们的杰作。勤不知倦的河狸啃过的部位看起来好像用小手斧砍过似的,有着圆锥形顶部的深痕。

  松鼠会爬上树茎的顶部剥啃幼嫩枝条的树皮,木屑及树皮碎片通常会散落到树干底下。如果你见到地面上散落的松木屑,很可能树上就有松鼠落窝的巢穴。但如果同时又有坚果或松子之类散落树下,则表明这有可能是爱偷食坚果的鸟类干的。在地面上一堆空果壳附近,很可能有一个啮齿类动物居住的地洞。

  如果仍然生长的树苗枝头似乎曾被水平修剪,或者树木底层枝干在一定高度被整齐剪去上段嫩枝叶,你可以推测这是喜吃嫩枝的草食性动物如鹿类留下的印记。
  
排泄物

  粪便也是确认动物类别的最好参考物之一。动物体型大小也可从中略见一二,粪便干燥程度是判断它们何时从此地经过的指标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粪便会变得坚硬,特征性气味也逐渐散失——新鲜粪便会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飞动的苍蝇可以使你注意到附近的动物粪便。

  哺乳类:许多哺乳类动物粪便有强烈的遗臭,这是由开口于肛门内侧附近的腺体分泌产生的,它们有标记领地、发送性信号等重要功能。

  植食类动物,诸如牛、鹿、兔子留下略圆的马粪状排泄物。肉食性动物,诸如猫、狐狸等的排泄物为长条形。有些动物,包括獾和熊类,是杂食性动物。掰开一团干燥的粪便察看是否能找到有关此种动物猎食习性的线索,以便在布置陷阱时选用动物偏好的诱饵。

  鸟类:分为肉食类和植食类,通过辨别鸟粪可以区分它们。食谷物的植食类鸟粪便体积较小,多数情况下新鲜鸟粪为液态。肉食类大型猛禽排出丸状粪便,粪里可能还会有未完全消化的肉类残渣,如鱼、鸟、鼠或啮齿类小动物等。松散的鸟粪表明在一定的地域内可能就有水源,因为小鸟不会飞离水源太远。但是肉食性鸟类却不会依水源远近限制它们的生活区域。地面上富集的鸟粪通常表明周围会有鸟类的巢穴。鸟类喜欢在枯树上就餐,那里有许多蠕虫可供捕食。
  
掘出的土堆

  有些动物在地上掘洞以寻找昆虫和蠕虫类食物。野猪会翻拱大块的地面。如果明显有新的潮湿的碎土,很可能不久前就有动物光临过这里。大块泥泞加上动物打滚留下的痕迹通常是猪类动物留下的。松鼠掏挖植物根茎会在地表留下小面积扒痕。
  
遗臭与气味

  留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注意空气中遗留的气味。它们很可能预示着野生动物何时出现。一种动物存在之地很可能会有更多其他种在此生存——有肉食性猛兽存在之处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捕食对象。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嗅觉功能。有些动物嗅觉非常灵敏,尤其是狐狸。随时睁大你的双眼,天气寒冷时,大型动物的呼气往往凝结成可以看得见的雾气,如果你处于有利地形,即便相距较远也能察觉到。

地洞与兽穴

  许多动物通常在远离水面的高地上打洞做窝。有些种类的动物,比如兔类和松鼠,尽管有狡兔三窟之说,要捕捉它们其实也并非很困难。兔子应急的洞穴很容易被挖开,或者用一段刺蕾枝或带倒钩的丝线就可拖塌离地表很近的地洞,把兔子钩出来。

  肉食性动物通常藏身洞穴之中,这在多林地带很是普遍。洞穴周围的排泄物或兽迹会暴露出它们的行踪——同时也表明洞穴已被占用。尽管有少数动物,比如獾,会有规律地在远离洞穴之地排便。   
3、2 哺乳动物

  以下图示的各类动物足迹中,没有添上后足部毛皮着地的痕迹。多数图示的是某类家族中的代表动物。由于种间差异,足印的大小也会变化很大。足迹1代表右前脚,足迹2代表右后脚。

猫科动物

  包括家猫和老虎,彼此间体型可能会相差很大,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之外的各大洲,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大量分布。它们习惯于夜间活动,躲避人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你可能会见到万兽之王——狮子,但很少见到猫科动物。它们全都是你潜在的食物来源——但不可捕杀稀少的大型猫科动物。你可能会遇着已腐烂的被大型猫科动物捕杀后吃剩下的猎物尸体残骸——但要当心:肉的主人可能就在附近。猫科动物的肉可能会难以消化,要彻底炖闷。但小型动物的鲜肉味道很好,与兔肉差不多。它们的肌腱坚韧有力,是做弓弦的好材料。

陷阱设置:
强而有力的弹性陷阱平台或诱饵圈绳套。动物的内脏杂碎可以用作诱饵,其他的诱饵如动物血块或肉类也可用。猫科动物行动敏捷,很可能会跳出绳套,要提前防止这一点。

  足印:行走时脚趾着地,前四趾印大小相当,后一趾印稍大些。行走时脚爪缩回(猎豹例外)。粪便长条形,越靠近尖端越细,但通常它们会自觉地隐蔽好排出的粪便。尿味很浓,刺鼻。

野狗类

  狐狸与野狗分布范围很广,从沙漠不毛之地至严寒的北极地带都有分布。但在新西兰岛,马达加斯加以及其他一些岛屿上没有此类动物。狼类现今绝大多数分布于北美洲和中北亚的野外。灵敏的嗅觉使得犬科动物极难被跟踪,但好奇心会趋使它们踏上陷阱。模仿四脚动物爬行会吸引它们——也许是潜在的美味呢。在远东地区狗肉是美味佳肴,不过吃肉时需要用力咀嚼。处理肉类时要除去肛门腺。

陷阱设置:
对付狐狸要安排四脚套陷阱。尽可能不要让它们嗅出人的气味。
  踪迹:行走时四肢着地,前足每只有四趾,而且有四道爪痕——外侧两趾印小于内侧的。粪便长条形,至尾端渐细,其中可能还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如动物毛皮、碎骨或昆虫外骨骼等。狐狸的粪便臭味刺鼻——但在松软之地它们会主动用沙土掩盖。

  鬣狗类 一种广泛分布于东非至印度地区的食腐性动物(不是真正的狗类)。肉中可能有寄生虫,应彻底沸煮。

  麝猫类 分布于热带非洲及亚洲的食腐类动物。按照对付狗类的办法设置陷阱。烹煮之前应除去肛门腺。

  熊类

  生活于北美、北欧及亚洲部分地区的一类独居性猛兽,喜好多林地区(北极熊例外)。体形强健、奔跑迅猛的熊类可能会光顾你的露营地。大多数熊类会爬树。熊要杀死一个人易如反掌,对它们要避而远之。如果设置陷阱可以捕捉它们,那将是营养富足的好食物。但是依靠临时拼凑的简易武器就想捕猎它们是非常愚蠢的,只会带来一场悲剧。将熊肉彻底煮熟以防寄生虫。绝不要食用北极熊的肝脏——它含有足以致命的高浓度的维生素A。

  陷阱设置:可选用落石式或弹性四脚套陷阱,但后者必须选用最牢靠的材料——熊能撕碎大多数常见的四脚套。必须尽可能置熊于死地或者使之完全丧失反抗能力——否则受伤的熊对狩猎的人来说是极具威胁性的。

  踪迹:熊掌留下的印迹长约30厘米,宽18厘米,前端有五爪,趾间靠近,爪印清晰。后足印后端渐细,易被误作人的脚印。熊几乎可以捕食一切动物,可以追捕猎物,将猎物撕成碎片,也可轻巧地踏翻蚁穴,寻找食物。

  水獭类

  平时很难见到它们,也很少遇到它们陷入陷阱。主要生活在水边或沿着河岸的洞穴里,好奇心很强,因此沿着河岸布置弹性四脚套并选用新鲜鱼类诱饵可能会捉到它们。

  踪迹:五趾着地,网状,近乎圆形,长7、5厘米,宽6厘米。在某些地方,常在岩石上,能很有规律地见到它们留下的细长条形粪便,略有鱼腥味。

  黄鼠狼类

  黄鼠狼、貂、白鼬以及臭鼬等都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但在北半球的北部地区,它们在荒野中很可能是求生者重要的食物来源。

  当心它们锐利的牙齿。

  陷阱设置:弹性四脚套或落石式陷阱。放置一些诱饵,比如鸟蛋或动物内脏等。

  踪迹:不明显,除非是在松软之地。五趾及五爪相互分得很开。趾上的毛发会带来污渍。跳跃式前行,使得前后脚印部分重叠。黄鼠狼的脚印在这一类动物中是最小的。

  狼獾

  分布于北半球的北部,体型矮胖结实、类似獾形的食肉目鼬科动物。主要靠觅食动物尸体腐肉为生,但可以无需费劲地拖倒一头驯鹿。数量很稀少。除非你拥有锋利的武器,否则别去惹它。

  陷阱设置:强力弹性四脚套或诱饵绳套阱——如果在苔原地区你能幸运地弄到合适的诱饵。

  踪迹:足印平均长8厘米,宽7厘米。五趾,前有强有力的爪印,掌上的毛皮会使印迹模糊不清。

  獾类

  分布于北美洲、非洲、东欧至印度尼西亚一带。体型矮胖粗壮,常在夜间活动。严冬时会冬眠。在它们经常活动的例行路线上以及它们经常排泄之地设置陷阱。如果被陷阱夹住,被困的獾会变得异常凶猛,别轻易靠近。幼獾肉味与猪肉一样鲜美。

  陷阱设置:选用夹腿套阱,诱饵可随意摆放。也可用落石阱或诱饵绳套阱,但都必须布置得相当巧妙而且坚固结实。

  踪迹:五趾,前有清晰爪印。有时足印会与小熊相混淆。步长约50厘米。粪便与狗粪类似,但地上会有浅的挖掘痕迹。地表被掏出的树根以及撕开的蚁穴可能会是獾类动物所为。

  臭鼬

  分布于南北美洲。有着一条长而多毛的尾巴,体型与小獾类似。遭遇敌人时会由肛门腺释放出恶臭的液体以自卫。

  猴猿类

  所有的热带地区几乎都有分布,通常群居生活在树上。即便被小猴咬伤,也会留下一块疤痕。它们很聪明,难以捕捉——在敌人还没靠近之前,就会发出警惕的嚎叫——但它们喜欢冒险,富有好奇心,这会对你很有利。肉味相当好。

  陷阱设置:活动的或带有诱饵的尖矛陷阱,四脚套或诱饵绳套阱。诱饵可选用它们爱吃的水果或其他能唤起强烈好奇感的东西。

  海豹

  一对足迹的中线是腹部拖过的痕迹。图中箭头所指为前行方向。见“气候与地形”章中的“极地地区”。

  蝙蝠

  分布于除严寒地带外的所有地区。夜间活动。生活于温带的蝙蝠有冬眠现象。食肉性蝙蝠的捕猎对象包括昆虫、鱼类及其他小动物。南美洲产一种吸血蝙蝠,会传染狂犬病。在有吸血蝙蝠活动的荒野露宿时,全身都应盖好,以防万一。以植物果实为生的一类蝙蝠体型更大些,有的种双翼伸展时宽达1米,生活于热带非洲东部至澳大利亚一带。肉味鲜美,尤其是多肉的植食性蝙蝠。烹烧前应切除翅膀和腿,像处置兔类那样剥皮,并掏出内脏。

  陷阱设置:在飞狐(植食性蝙蝠)觅食的果树上布网。想办法惊扰白日里留在巢洞中栖息的蝙蝠,让它们自投罗网。

  踪迹:群居蝙蝠的巢穴很易发现,通常分布于大型岩洞里。植食类也常将巢穴筑在树上。

  野牛类

  牛类常群居生活,而且生存地区必须有水。北美、非洲及南亚地区分布着北美野牛和其他种野牛。野水牛分布于欧美,存量极少,受国家保护。澳洲北部野外生活着一些从其他洲引进的水牛。荒野之中有时也能见到走失的家畜牛类,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野牛会带来极大的危险——尤其是离群独居的狡猾的老公牛。

  陷阱设置:只能选用最强硬的四脚套阱、弹簧阱或落石阱。如果仅以捕捉幼仔为目的,倒是可以不必这样。

  踪迹:两道清晰深陷的蹄印,前端狭窄,后部大而圆。排泄物类似于常见家畜牛类,是很棒的燃料来源。

  野绵羊/野山羊

  野绵羊常小群居生活于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的高山草原上。北非很少分布。另外从阿拉伯地区到中亚高原也能见到它们。相当警觉敏捷,喜欢生活于人类难以到达之地——使得你无法靠近。

  欧洲和北非几乎见不到野山羊,它们主要分布于亚洲的高原地带。脚步稳健更甚于野绵羊。肉味很鲜美。

  陷阱设置:在其常经过的路上设置四脚套或弹性四脚套阱。在岩石地带利用自然的障碍有助于设置落石阱,但期望值不可太高。

  踪迹:两点分开的纤细偶蹄印,绵羊的蹄尖总是外张,有时山羊也是如此,但山羊蹄前端更圆钝些,不过比其后端还是狭窄。如图所示,左侧是家畜绵羊的蹄印,右侧是野生小羚羊的。它们排泄的球状粪便类似于家畜绵羊。

  鹿类/羚羊

  鹿类生活于除澳洲大陆以外所有大陆的多林地带。体型相当,从北部驯鹿到热带鹿类体型大小差异至多45厘米左右。羚羊和瞪羚分布于东非至亚洲印度一带,体型大小变化不大。有一种叉角羚,生活于北美大陆。它们性情温顺、害羞,远离人类居住之地,过着群居生活。鹿类有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多数在黎明及傍晚时分外出活动。除非是在荒漠地区,否则绝不会离水源很远进行活动。鹿肉味美,还可熏烧保存。鹿皮尤其珍贵,鹿角则是相当有用的工具。

  鹿角可用来制作武器,用来抵挡其他大型猛兽的攻击,而且刺或戳都很有威力。

  陷阱设置:对付小型动物可用四脚套阱或落石阱,更大型的可用尖刀阱或平台阱。诱饵可选用动物的内脏——好奇心会趋使它们上当。

  踪迹:两长方形的偶蹄印。驯鹿则是明显的圆形蹄。如图所示,上面部分是牡鹿前后蹄印,下面部分是驯鹿的前蹄印。注意驯鹿偶蹄中的肉爪。行走类动物前后蹄相互重叠,奔跑类前后蹄间常有间隔。排泄物长方体形至圆球形不等,通常成堆。温带地区,到了冬季它们的粪便会更轻一些,富含更多的纤维质。幼树茎上有它们留下的擦疤、啃咬留下的伤疤等破损记号。

  野猪类

  野猪以及其他猪类的体形变化很大。多数种类皮肤上生有刺毛,但都有着猪的体形。长鼻,两颗獠牙或其他类型的大牙在口部两侧各一颗。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群居生活于森林地带——但非洲野疣猪例外,它们更喜欢呆在大草原上。尽管野猪没有鹿那样警觉,可是仍难以潜近猎捕,除非是在热天里它们躺下寻求阴凉时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留意倾听猪类打鼾声。育种期的雄猪和护仔的野猪几乎不需多少外界刺激就会应战,单个人会很容易被它们击倒。被獠牙咬中会伤势严重,尤其是经常会伤在靠近大腿的股动脉处,极其危险。猪类肉味鲜美,冬季时节会含有大量脂肪,但肉必须充分煮熟,以防寄生虫。

  陷阱设置:强硬的弹性四脚套、落石阱、尖刀阱,布置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必经之道上。猪类食性很广,一切易得的食物都可用来作诱饵。

  踪迹:偶蹄印,有点类似于鹿科动物。在松软之地,短边趾印会与鹿类明显相区分。幼仔有更多的点蹄。粪便经常不成形,但不会是细长条形,通常都很松软。乱糟糟的地面上有扒露出的树根,泥泞之地有狭长形的动物打滚后留下的污渍,是它们出没于此地的最好说明。疣猪类有着体积很大、类似地洞的睡穴。

  野骆驼类

  广泛分布于中北非、东亚至中亚一线的沙漠地区,澳洲也有引种——但要捕捉它们需要极为强固的尖刀阱或者弹射类武器。被激怒的骆驼会有很强的攻击性,在你的手和脸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留下严重的伤痕。

  美洲驼类

  南美产野生动物,长毛浓厚。包括羊驼和驼马等许多种。用对付羚羊的陷阱即可捕获它们。作为半家畜类动物,羊驼或驼马的出现意味着可能在不远处即有人烟。

  貘类

  生活于热带美洲以及东南亚原始热带丛林中的一类性情害羞的野生动物。有着松软的长鼻,体型近似无毛的野猪。在它们出没的必经之路上设置四脚套、尖刀阱或落石阱。

  兔类

  分布区域极为广泛,从寒冷的北极地带到热带沙漠和丛林中都有兔类生存。在大多数地区它们会成为陷阱的首位来访者——北极雪原和远东地区分布的长耳大野兔很可能会成为你的救命恩人。兔子多数生活于地洞中,常大群居,生活路线很有规律——这对设置陷阱很有利。幼兔在受到惊吓时常会静卧不动,甚至用手就可将它捡起。野灰兔一般不常生活于地洞中,行动路线也趋向无规律。兔类粘液瘤症会导致许多病兔不得不生活于地面上。

  陷阱设置:简单的四脚套阱即可,不过尖刀阱会使猎物离开地面,减少被其他动物偷食的可能。

  踪迹:有毛的脚掌即便在松软的地面也不会提供多少具体线索。但可以利用其后腿长、前腿短的特征加以辨认。野兔前脚五趾,但最内一趾短小,几乎不留趾印,后脚细长,只有四趾。奔跑时后脚印会落在前脚印之前。兔类的粪便体积很小,坚硬,圆粒状。被它们啃咬过的树皮上会留有两道明显的门牙痕。兔子砰然坠落之声犹如有人在击打衣垫。

  危险!

  兔肉综合症:兔肉是易于获取的食物,但它缺乏人体所必需的脂肪和维生素。曾有报道,糊涂僧海湾有限公司的捕猎者们尽管有充足的兔肉食用,许多人却悲惨地死于兔肉综合症。

  人体消化兔肉时需要消耗自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有许多最终随着粪便被排出体外,因此必须不断补充这些营养要素,否则人体就会越来越虚弱,并出现另外一些缺陷综合症。所食用兔肉越多,身体会变得越糟糕。其实海湾公司的那些捕猎者只需同时食用一些植物性食物就可以存活下来。如果植物被积雪覆盖,生存者无意识中仅以易于捕获的兔肉为食时,这类悲剧经常发生。

  兔类粘液瘤症是一类病毒感染性疾病。在病发部位,尤其是头部,会类似粘液腺发出种种怪味,让人倒胃口。不过这类疾病不会感染人类。病兔行动迟缓,眼睛往往会瞎。兔皮剥去以后,病兔病灶部位的惟一症状是肝部出现白色小点。

  小啮齿类

  动物王国中数量最大的类群,有时也是最易捕获的一类。大多数种类体型太小,陷阱不大适用。不同种类的足印不易区分。其中老鼠随处可见,分布范围极广。笼阱可能会诱使它们陷入其中,也有可能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而设置的落石阱中。老鼠携带许多疾病原,在去除内脏时要小心,不要把它们弄破了。鼠肉应彻底烧熟。除了为生存者提供肉食来源外,鼠类并不受欢迎。如果它们贸然侵犯你的帐篷,要毫不客气地捕捉。

  天竺鼠:在它们生活的安第斯地区,可用水果或蔬菜叶作诱饵引诱它们。肉味美极了。

  水猪:在热带南美部分地区的洼地中生活,体型大的与小绵羊差不多。以家庭为单位群居,水陆两栖生活。如果它们逃离的水路被切断,会惊慌失措很容易落入预先设置的陷阱中。瘦肉鲜嫩,味道鲜美。

  豪猪类

  分布于美洲、非洲及热带亚洲,种类繁多。有些种会爬树。地面生活种一般行动蠢笨,因此可以很容易追寻诱捕它们。当心被豪猪刺戳伤。

  河狸类

  体形矮胖,常在河堤上筑穴,水陆两栖生活。长着多鳞桨状尾巴。分布于北美及北部非洲。沿着溪流的日常奔走路线很有规律,便于设置陷阱。肉很鲜美,尤其是尾部。

  陷阱设置:在河狸经常出没的水面上拉上强硬的罗网或绳套阱线。在其经常奔走的地面路线上设置尖刀阱或落石阱。

  踪迹:五趾着地,趾前有爪,但经常地面上只能见到四爪印记,后趾网状圆形。留意堤坝边的洞穴、靠近水边的地面上散落着曾被嚼碎的树苗残渣、树皮碎屑等。

  刺猬

  性情害羞,主要于夜间活动,分布于欧洲、非洲东部至印度尼西亚一带。它们白天呆在十分隐蔽的巢窝中,在温带地区有冬眠现象。爬行速度很慢,很容易就可追上。有时你也会很容易抓获到曲成一团的刺猬。逮的时候要小心。刺猬常染有寄生虫,肉应彻底煮熟,味道十分鲜美。皮毛很容易连同壳刺一起剥去。

  陷阱设置:尖刀阱一般用不上。可以布置落石阱——刺猬喜欢嗅碰奇异的障碍物。

  踪迹:五趾印,有长爪,通常只会见四爪。

  松鼠类

  松鼠和草原犬鼠分布于除澳洲和南北极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在比较寒冷的冬季会冬眠。性情警觉,敏捷,大多数日夜活动,以坚果、浆果、嫩茎为食,有些种类也吃鸟蛋。搜索树洞里的松鼠巢穴可能会发现其幼仔——当心它们用来防卫的尖锐牙齿。在地面生活的种类居住于地洞里,经常大群生活。多数种类肉味鲜美。

  陷阱设置:设置小型四脚套阱,选择合适的诱饵,比如劈开的水果或鸟蛋等。捕猎树松鼠,可选用一端5厘米直径的环形四脚套,斜靠在它们经常出没的树枝上——作为活动路线的捷径,它们会不断地上当。

  踪迹:前足四趾细长,趾前有爪,后足五趾。喜欢啃咬树皮,偷食坚果和树下的球形落果。在树枝之间可能会发现它们用细树枝搭成的巢窝。

  大袋鼠类

  包括一些其他相关种,分布仅限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

  当心,它们的前脚富有攻击力。有些种类已适应爬树。奔跑时速度很快,难以追上。多数在夜间活动,有些以洞穴为家。平原袋鼠有时会出现于远离水源的地区。

  袋鼠肉相当不错,可惜捕捉它们并不容易。

  陷阱设置:选用落石阱或者四脚套阱——不过选定合适的设置位置却让人头痛。可以用水果、树叶或树根作诱饵引诱树袋鼠从树上下来。

  踪迹:只会见到后足两脚印,与大兔子的脚印有点近似,只是因为它们的前腿并不常用于支撑体重,所以难以见到前脚印。

  负鼠

  分布于美国南部至南美洲一带。体型小,夜间活动型的食腐类动物。在澳洲大陆有体型相似但亲缘关系很远的相关种。善于爬树。负鼠馅饼是一道传统美国菜。

  陷阱设置:诱饵可选用多汁的水果或者蛋类。它们常爱管闲事。

  袋熊

  性情老实,体型似獾,分布于澳大利亚桉树丛林及其他干燥地带。塔斯马尼亚地区也能见到。常在夜间活动觅食。陷阱可以类比獾类设置。

  浣熊类

  体型似猫,尾巴粗条状,密生浓毛。在北美广泛分布。喜欢靠近水边的树林。北欧有引进种。爱管闲事,习惯于夜生活。夜间出没于树林或岩洞中搜捕青蛙、昆虫、软体动物和其他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它们也以植物果类为食。热带拉丁美洲的食蟹浣熊类是它们的近亲种。

  陷阱设置:选用带诱饵的四脚套阱。

  踪迹:五长趾,趾前有清晰爪印;前足印小而圆,后足印大,为长方形。   
3、3 爬行动物

  鳄鱼类

  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体长1、3米以下的小鳄鱼可能会成为你的猎物。更大的就要避而远之了——它们外被坚韧的盔甲,有些种,比如分布于印尼海域的河口鳄类,体型相当庞大,性情凶恶狡猾,在已知它们出没的流域要小心防备。因为它们很善于伪装,能静息于水中很长时间,等待毫无防备的猎物进入它们的攻击范围。它们的尾巴能够发挥巨大的剪切威力,凶狠程度不亚于它的利齿。鳄鱼尾部肉味鲜美。

  陷阱设置:可用外包诱饵的三角木,被吞咽后它能卡住鳄鱼的喉咙。可以直接将三角木漂浮在水中捕钓鳄鱼幼仔,也可用线串起。猛击两眼之间部位可以杀死它们。

  蜥蜴

  蜥蜴体表有着许多珠状凸腺,外形奇异,性情温和,不过毒腺能分泌毒液(见“健康”章末的“危险动物”)。所有的蜥蜴肉都可以食用。大多数蜥蜴生性胆怯,有些美洲大蜥蜴和巨蜥在受到攻击时会咬人,它们有着强有力的利爪。不要与巨型柯猛都蜥龙过意不去(体长达2米),它们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

  捕捉时尽可能去抓蜥蜴的尾巴。小蜥蜴可能会爬得很快,有时它们会落入陷坑中,也许你会在你的日光蒸馏器中发现它们。捕捉大蜥蜴需要设置适当的陷阱。

鳖鱼类

  这类爬行动物肉味都很鲜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水或淡水湖中,产卵时会上岸。也有些种是陆栖生活的,其中匣鳖甚至不会进入水中交配。在远海也会遇到海龟,那可真是求生者意外的收获。在水中可用网或拖钩捕捉,在岸上只需用棍棒挑翻它们使之背部朝下就行了——但要随时阻止它们翻身,也要防止被它们的利齿咬中。重击头部即可杀死它们。沿腹部剖开,扔掉内脏,切除头颈部(有些种类颈部会有毒囊)。鳖肉应彻底沸煮,非常有营养。鳖血营养更为丰富。雌鳖腹腔里的卵也可食用。乌龟颈部很长,能回过头来——你必须学会稳住它。除去内脏后也可以烧烤,但必须将外盔壳撕开。

  踪迹:雌鳖或雌龟都要上岸产卵,在沙滩上会留下爬过的痕迹,一直延伸到鳖蛋的埋藏地。但你可能必须深挖才能得到它们。煮熟后可以保存好几天。

  两栖动物

  从迷你树蛙到非洲巨蟾,所有的青蛙肉都可食用。非洲巨蟾腿肉味道与鸡腿差不多。但有些种皮下有毒腺,烹烧之前必须剥皮。它们喜欢夜间活动,可以根据蛙鸣声判断它们所处的方位,一般总是在水边。用强光使之目眩——电筒或火把也行——然后用棍棒击中它们。白天可用外包诱饵的鱼钩垂钓青蛙。大青蛙腿肉尤其鲜美,与鸡肉不相上下。蟾蜍体皮有着令人讨厌的瘤腺,在远离水边的地面也时有发现,但它们的肉味很糟,又有剧毒皮肤腺,所以别去吃。

  蝾螈和水蜥在水中或近水区域生活,可用同样的方法捕捉,肉味还可以。

  蛇类

  克服自己的恐惧,你必须熟悉蛇类的生活习性。蛇肉鲜嫩如同牛排!但不要轻易动手,首先你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

  巨蟒长达10米,分布于非洲、亚洲及澳洲大陆。类似南美水蟒的王蛇体型也很大。这两类性情都较温和胆怯,即便体积巨大,要吞咽一个成年人还是很困难的。蛇类容易捕捉——但过于粗壮的巨蟒还是避开为好,它们虽无毒腺,锋利的耙齿仍会把你咬成重伤。如果你能撬开它们的下颚,会比拖动它们的身体安全许多。

  蛇的隐蔽能力特别强,轻微的动荡也会引起它们警觉地迅速逃离。在热带丛林中穿行许多天你可能也见不着它们,尽管有时它们就在你身旁。

  打蛇要打头部七寸。先用丫棍叉住头后部,用另一重物猛击头背部。对付树上栖息的蛇可先用棍棒将它们击落到地上,以防万一。

  全身卷曲、头部隐蔽的蛇很麻烦。用丫棍夹住最粗的一圈蛇身,用另一根长棍将其全身拨动,找出头来。

  绝不要用手捡起蛇身,或者过分靠近它们,除非你确信它们已经死了。有些种类,包括许多毒蛇,会很让人信服地假死。   
3、4 鸟类

  所有鸟类的肉都可以食用,但有些肉味鲜美,有些则令人难以恭维。鸟类分布于世界各地——大海、荒漠、高山和极地——但并不总是易于捕捉。常成为捕猎对象的野鸡、松鸡、鹧鸪、鹌鹑、野鸭、野鹅等都是美味佳肴——但它们都很机敏,多数善于隐蔽。鸟肉需用文火炖闷才会松嫩可口,同时也可杀死寄生虫。海鸟可在处理干净后用油煎,味道与鱼肉一样鲜美。

  陷阱设置:易落入圈套的常见鸟类有鹰、隼以及食腐性鸟类如兀鹰等;易暴露踪迹的常见鸟类有野鸡和海鸥等。

  鸟笼阱、落石阱、弹性四脚套都可用来捕鸟。放在树枝之间带有诱饵的绳套可能会捕捉到在此栖息的鸟儿。在森林地区可把陷阱设置在空旷地带或河岸上。水果、浆果或肉类都可作诱饵。多数鸟的体重都很轻,所以陷阱要布置得很精巧。

  也可用线拴着诱饵钩或卡喉针诱捕它们。

  小鸟会轻易上当,被诱饵所吸引;但在附近伪装一个猫头鹰造型效果会更好。好奇的小鸟会不断来攻击它——甚至外型很酷的造型也照样管用。

  踪迹 除具躞趾鸟类外,大多数鸟类的足印都很相似,通常只能提供有关鸟儿大小的信息,少数特殊种类会有例外。然而,在沙漠或雪地之中,鸟类的足迹对于找到它们的隐蔽之处会很有帮助。鸟鸣及飞行中的鸟类有助于你发现它们的行踪。警叫声能引出其他鸟儿。相当多的粪便意味着此处可能是它们夜间栖息之地。

  秋季换羽 到了秋季鸟类会全身换羽,有段时间无法飞行,或仅能短距离滑行。有些种,尤其是野鸭、野鹅和其他常见的野鸟在这时很容易捕捉。如果不是在水面上,你很可能直接追上捉住它们。

  鸟巢 地上鸟巢中的鸟蛋很容易捡到——许多鸟巢里会有一小堆鸟蛋。小心靠近——潜爬而不是大踏步——用石块砸或棍棒打,很可能会捉到巢中的野鸟。

  有些种类,比如海鸥,会誓死固守自己的巢穴。如果单人闯入群集的鸟巢群中,很可能会受到攻击。

  洞穴巢 海燕等一些鸟类在洞穴中作巢,它们的巢通常位于人迹罕至的海崖峭壁及岛屿上。它们白天整天在海上觅食,夜间回归洞中栖息。

  不会飞行的鸟:鸵鸟(非洲)、三趾鸵鸟(南美洲)和食火鸡(澳洲)。它们体型巨大,不会飞行。对付它们也得小心——尤其是鸵鸟,被它踢中会使你骨折。这些鸟儿种类和数量都相当稀少——但鸟蛋很大,也很易贮存。蛋壳是有用的容器。   
3、5 昆虫类

  昆虫是野外求生者能获取的最可靠的动物性食物资源。尽管体型小,但它们分布广、数量众多,能保证你采集到饱餐一顿的数量。

  同重量的昆虫比蔬菜所提供的营养要高得多。昆虫体内也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疏水性化合物,它们也许会成为救命之物,尤其是幼虫——肥厚多汁的蛴螬。你会很快克服那种恶心和欲呕吐的不快——要记住有些人还把它们看作上等佳肴呢。一定要把它们看作当然的食物,然后才会自觉地食用。

  采集:最有利用价值的是白蚁、甲虫、蚱蜢、蝗虫、蟋蟀、蜜蜂、毛虫以及各类水生昆虫等。

  多数昆虫在天气炎热时不活动,不过雨后会外出采觅雨水和湿气。在树缝、角落和各种隐蔽阴暗的湿地可以找到它们。蚁巢附近常会显现易于辨认的特征性松土。

  甲虫的蛴螬长三对小腿,体色苍白,体型多变,小至刚孵化的极微的幼虫,大至长15、5厘米的多汁“香肠”。在树皮和残枝上都能找到它们。

  采集那些鲜活的种类,弃去已死或病弱者。气味刺鼻难闻者或者手捡时刺激皮肤有不适反应的一切幼虫都不要。

  搜寻昆虫时要小心,它们的栖身之所常是一些不受欢迎生物的隐身之处,比如蝎子和毒蜘蛛,或者体型更大的毒蛇。

  警告:不要收集那些以弃物腐肉或动物粪便为食的蛴螬——它们很可能会使你染上疾病。

  牢记:颜色鲜艳的昆虫——包括它们的幼虫——通常是有毒的。那些纤细无异味的种类可以用作鱼饵。

  当心:大甲虫有着强有力的口器,捡起它们时要小心。

  多数昆虫可以弄净生吃,这样可能更有营养,但经过烹烧之后,味道会更美。沸煮是最安全的,可以彻底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容器在手,烤着吃会更方便些——只需把你的晚餐放在晒烫的岩石或火边烤一烤就可以了。

  食用前要除去大型昆虫诸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的小腿及翅膀。腿毛会刺激甚至阻塞你的消化道。某些种类幼虫的纤毛会引起皮疹。如果你要吃带毛的幼虫,可以通过榨压挤出肉质内含物——别吃它的外皮。甲虫装甲式的外壳也要去掉。

  诸如蚂蚁、白蚁类的小昆虫可以先捣碎成糊状,通过烹烧或烤干制成精粉,可用来作食品添加剂,也能贮存保质。对于不习惯于食虫的人们来说,虫粉也许更易接受,尤其是制成汤或与其他食物混合后食用。

白蚁

  分布于全球气候温暖地带。白蚁富含营养且味道不错。多数种仅食植物,但大白蚁有尖利的口器,可以咬食任意物品。用嫩枝插入蚁穴,轻摇慢搅,白蚁会咬住嫩枝,被你牵出来。但用这种方式你不可能收集到许多。

  白飞蚁和白蚂蚁在雷雨交加的日子里长出翅膀,大量落于树叶和嫩枝上,便于收集。

  在食用之前除去大白蚁的翅膀。可以沸煮或油煎,但生吃会更有营养。蚁卵营养价值也很高。

  采集:白蚁群能垒起很大的土堆,常高达几英尺。充满孔状通道的蚁巢里四通八达,分隔成无数小室。尽管坚如岩石,用石块或木棒还是能将之捣碎成土块,放入水中,白蚁会被迫爬出来。这样的蚁巢土块放入火堆中会烧烤出芳香气味,可以驱走蚊虫。也可以闷熏,用来保存火种。

蜜蜂与黄蜂

  蛹、幼虫和成年蜂都可以食用。蜜蜂还能提供蜂蜜,这是自然界上好的馈赠——易于消化且极富营养。可惜不易采集,蜜蜂会誓死守护蜂巢。

  白天工蜂飞离巢房外出觅食,但夜间都聚在巢中,这时有利于捕捉。用野草制成火把,燃着靠近蜂巢,使巢内充满浓烟,再封堵巢房出口,就可以杀死它们,很安全地取得蜂蜜,外加一顿美餐。除去蜜蜂的腿和翅膀以及尾刺。沸煮或油炸后食用,可以改善口味。

  蜂蜜可从蜂巢内抽取,即便蜂蜜变干发硬,也能贮存好几年。饮用蜂蜜会立即增强体力。由于它能极快地被人体吸收,所以蜂蜜是精疲力竭时最有效的恢复剂。蜂房能食用,其中的蜂蜡是很好的防水材料。缓缓熔化后可制成蜡烛。

  在有些地区,蜜蜂体内含累集的植物毒素,会使得直接食用变得有点冒险。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蜂类仅依赖单一种类植物存活的地区,例如杜鹃花分布密集的喜玛拉雅山区。特征性气味会提供某种线索,若有疑问,可用鉴别食用植物的方法与程序辨别它们。

  黄蜂比蜜蜂更具有危险性。不过它们属于另一种群,而且不产蜜。收集与食用方法与蜜蜂类似,但更要小心。有时你还能遇到无蜂巢的蜂群。

  蜂巢位置:黄蜂的巢穴常位于树枝上,外形类似一只足球,也有的呈圆锥形,进出口在基部。蜜蜂的蜂巢多数位于中空树洞或悬于岩石之上。

大黄蜂

  属于黄蜂家族的一种。如果你在成年蜂没发觉之前先找到它们的巢穴,就有食物了——幼蜂和蛹都极富营养。要当心,大黄蜂会誓死保卫自己的巢房。它们腹刺锋锐,刺在你没遮掩的皮肤上,引起的剧痛刻骨铭心。除非你已经陷入绝望——事实上有大黄蜂出没之地食物一般都很匮乏——否则还是先找一找有无更安全的可食物。

  大黄蜂有两大类群:白天活动型和夜间活动型。白天活动型可用捕捉蜜蜂的方式夜间捕杀,夜间活动型在白天也许可以捕杀,但被它们蜇中则非常不幸,所以最好还是别惹它。

蚂蚁

  蚂蚁能迅速收集残余废料,你也可寻迹找到它们或者它们的巢穴。当心,大多数蚂蚁口器都有蜇刺,被大型丛林蚁咬中会剧痛至少24小时。可以捕捉那些小型蚂蚁。

  有些蚂蚁,例如飞蝗种,膨胀的腹部充满琼浆玉液,被称为蜜蚁或糖蚁,肉味也不错。

  警告:被有些蚂蚁咬中犹如被荨麻刺扎过一般,有些种能喷射蚁酸。必须烹煮至少六分钟方能去除毒性,这样食用就很安全了。

蝗虫类

  所有蝗虫都有肥厚的身体和强健的肉腿。有些种体长达15厘米。某些地区中分布众多。

  用多叶树枝或衣物拍打捕捉,除去翅膀、触角和腿刺,洗净后就可以生吃或者油炸了。油炸既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虫,而且味道会更加鲜美。

  水生昆虫

  淡水中会有水甲虫、蜉蝣、石虫、球虫及其他一些水生昆虫的成幼虫生活,可以收集食用。

  用一衬衫或其他较能透水的衣物立入水中作“网”,如有必要可用木棍支撑。从水的上游开始搅动,这会使水流带起水底的浮游昆虫向下游的“网”上奔去。如果你不想下水,可以用棍棒搅动水面,也会有收获。

  最好将从水中收集到的昆虫彻底沸煮,以免去水源曾受到寄生虫之类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3、6 蜗牛/蠕虫类

  蜗牛、蛞蝓、蠕虫以及体型类似的软体小生物也不应该受到忽视。许多美食家把蜗牛肉称作佳肴,大多数人愿意吃水生软体动物,例如*#、蚌、章鱼等。蠕虫肉似乎有点令人讨厌——但是你可能看到鸟类是如何喜欢这类美食的吧。只有鲜活的水陆生蜗牛以及其他种软体动物才值得捕捉收集。但是有几类软体动物本身具有毒性,会给食用者带来危险。另有些种尽管自身原本无毒,体内可能也累集了许多对食用者有害的毒素。所以食用前需要将毒素清除干净。

蜗牛类

  生活在淡水、咸水甚至于荒漠地带。在非洲有长达20厘米的巨型蜗牛。蜗牛体内富含营养蛋白和矿物质。避免采集那些外壳色彩艳丽的种类——它们可能会有毒。海蜗牛,尤其是在热带水域,喜欢玩些花样,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别去碰它们。例如,太平洋及菲律宾海域中生活着一种锥贝,具有能分泌剧毒液的毒刺。有些种甚至能够置人于死地。活着的蜗牛被饿上几天,或者仅喂食一些无毒绿叶,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排泄干净。在沸煮之前将蜗牛放入盐水中可以促使其吐净内脏中的脏物,沸煮10分钟,加一些药草作辅料,肉味会更加鲜美。

  假如壳口没有张开,冬眠的蜗牛也能食用。

  蛞蝓

  蛞蝓无壳,外形类似蜗牛。捕捉及烹煮方法也与蜗牛类似。

  蠕虫类

  富含高比例的营养蛋白成分,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也很易于收集。食用前先饿上它们几天,或挤榨蠕虫身体以排出它们体内的废物。可以晒干或风干——一种方法是将它们晾在晒烫的岩石上晒干揉成粉。若必需,食用时可混入一些其他食物,这样也许更易于被食用者接受。晾干后也可以保存一段日子。
3、7 危险性

  疾病传染源

  蚊子、扁虫和另一些昆虫携带有大量病原菌,食物或水中会有许多寄生虫或者它们的卵。大量的水传染疾病甚至比动物的攻击更可怕。

  对付危险的策略

  直接被动物攻击的几率可能还是较少的,但与大型猛兽相遇还是比较危险。避开它们。其实相遇之时,它们也会同样感到吃惊。必须很好地自我控制,否则你可能会无意中唤醒动物的攻击意识。

  与猛兽突然间正面相遇——你很可能会倒吸一口冷气。但记住,要缓缓后撤,口中念念有词。多数情况下猛兽也会同样后退的。不要突然间移动,记住动物能感觉到你心存的恐惧——许多忘记这一点的猎手因此葬送了生命。竭尽全力保持平静。

  许多接受挑战的猛兽是由于你堵住了它的退路,那么就主动让开吧。

  如果猛兽成心要和你过意不去,而你又没被吓傻,逃跑时选择“之”字形路线——猛兽攻击时取直线,它们的视野也狭窄得可怜。

  经验丰富的肉食性猛兽,如狮子和老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有着极敏感的视觉,尽管它们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很差,而且难以分清静止不动的物体。如果你没被发现,那还不如乘机潜伏不动。

  大叫和夸张的骚动可能会吓跑肉食性动物。

  朝大树跑去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动物追到面前,你可能会在被逼无奈之时爬上树冠,而且不得不呆上一段时间。别碰巧选中多刺的树木。惊慌失措可能会使你受到更大的伤害,那可就极其痛苦了。

TOP

4 陷阱及其布置


      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型动物,设置陷阱比追逐狩猎要有效得多。即便猎枪已瞄上一只小动物,可是由于体型过小,很难一击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搜寻其他食物。


  人们设计了许多复杂的陷阱,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些陷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对于求生者,需要的是相对容易记牢和构建的简单实用型陷阱。但是,由于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习性,许多有针对性的独特陷阱类型还得掌握。如果某种陷阱不适用,再试试其他的——这是一个不断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取新经验的过程。

  求生者必须超越博爱主义而优先考虑自身保命。不幸的是,某些很简便的陷阱就会给动物带来相当大的磨难。某类为捕获特定类型动物而设置的快速致死型陷阱,比如勒死型,要是碰巧套住了其他种类动物的翼或肢腿,可能会使它们痛苦好几个小时。定时查看是必须的,否则会无端延长猎物的痛苦,也增加了被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也有可能猎物在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挣扎尝试后重新获得自由——动物本能地咬断一翼或肢,或用其他自我伤残法成功地逃离陷阱。

  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位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了。

  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是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必要时要加以修复,重复不起作用的可以移往别处。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使得“弹无虚发”。一次成功可能是好几次失败的结果——没必要因此而失望。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在进行规律性查看过程中,你可以同时巡查该地区,留意各种蛛丝马迹,扩充或修正已有的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同时也可搜集植物及其他有用资源,使以后采集时心理有所准备。

  诱饵会有助于引诱猎物,在求生环境下食物可能已很短缺,但考虑到会有猎物上钩,小小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它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4、1 地点选择

  查找猎物的踪迹,奔跑时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它们从巢穴至饮水或进食处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找到任何自然形成的隘道——动物必须经过的位置——设置落石阱。猎物穿过障碍物之下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设置别太靠近猎物的巢穴,这里常是它们静伏聆听及嗅探气息之地,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狐疑,从而静伏不动,或改变行走路线。也不要把陷阱设置在动物饮水之处,这里它也会很警觉,稍有异常就会引起注意。

  如果将陷阱设置在动物自然通过之地,也许它们会避开并改变行动路线。但在惊慌失措时,动物会慌不择路,本能地选择最短的捷径逃跑,这常是那些很明显也很粗劣的陷阱也能时常成功的原因。受到惊吓的兔子很容易就会落入陷阱。   
4、2 陷阱的设置

  设置简单的陷阱需要绳子或金属线。金属线可以很容易保持绳索的张开状态。救生马口铁罐上的金属线就足够理想了。更复杂的装备也不过增添一把利刃而已——用来加工必需的木块。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木材要选择弹性强而且坚韧耐用的。不要选择枯死树木。榛木易于弯曲,富有弹性且很有力量,是很理想的首选材料。
4、3 陷阱的类型

  陷阱设计师们会列出以下材料:轧刀,扼绳,吊架,缠网,落石,圈套等。利用弹性幼树设计的吊架可以把上当猎物吊在空中。幼树越高,承受力越强,就越有效。有些陷阱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设置规则

  设置陷阱时,请遵循以下规则:

  1、不要破坏原来的环境、不要踩踏猎物留下的足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在远离动物行走路线的地方完成。尽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2、隐蔽你的踪迹。构建和处理陷阱时别在周围留下明显的人的痕迹——诸如足印等,如果有条件,最好带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迹和气味。利用榛木布置陷阱,而不要选择与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气味的松木。每种树木都有特定的气味,猎物对之会很敏感——动物的嗅觉通常比人要灵敏许多。尽管动物怕火,但它们一般熟悉烟味,将绳套在篝火上熏一下会掩盖人的气味。

  3、巧妙伪装。用泥巴掩好木桩的横截面。放在地表的绳索要加以掩饰,越自然越好,和环境越协调越好。

  4、保持陷阱强劲有效。上了圈套的动物会拼命挣扎,为了逃命,它们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和潜能,陷阱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失败。   
4、3、1 绳套阱

  绳套是最简单的一种,任何救生宝盒里都应备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属线。应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线,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从中穿过。可以紧紧拴在树桩、岩石或树上。绳套是个活结,可以套住小动物的喉咙或大动物的腿。

  绳子、线、金属缆线都可以用来临时制作绳套。布置陷阱时要考虑到猎物的类别。例如兔类喜欢坐在较高草地上,四处观察,对周围环境感到满意时会跳跃式向前奔跑。把绳套放在障碍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与它们一次跳跃的距离相吻合。如果绳套过分靠近障碍物,兔子会将之冲离。

  金属线绳套可以直接用两根细树丫支撑,使活动绳套保持张开状态。

  简单绳套的使用

  可以捕捉兔类及其他小动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大至适当的比例,以对付较大型动物,如狐狸和獾等。

□ 绳圈宽度应有一拳。

□ 高度离地面约四指宽。

□ 距离动物奔跑路线上的障碍物一掌。

□ 检查是否拴牢在树桩上,如果需要,可用树丫支撑住绳套。
4、3、1、1 绷紧的绳套阱

  用弹性幼树绷紧绳套,可以把猎物弹离地面并吊起,这会大大提高捕猎效率。

  这种方法一方面剥夺了动物挣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
  
弹性绳套阱

  猎物被绳套套住后会扳动机关,幼树弹起,将猎物吊离地面。适用于捕猎兔类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来的猎物。布置在动物足迹沿线的自然隘口比较理想。

  先构建钩形扳机(a),钩在(b)的缺口上。将(b)竖立钉牢。(a)上端拴在弹性幼树顶端,使之绷紧弯曲。如下图。

诱饵弹性绳套阱

  机理同弹性绳套,但增设了诱饵。绳圈躺放在地上,诱饵悬在上面。猎物叼起诱饵的同时也会触动机关。

  适用于捕获中等体型的动物,如狐狸等。这类绳套阱应设在开阔地带,诱饵容易被发现。首选之地为森林中的小块空旷地。

  支撑诱饵的右边树桩只应稍稍插入地面,因为它必须与上了圈套的猎物一起被弹离地面。
  
诱饵弹性腿套阱

  用天然叉枝或两根树枝绑成叉状人字形,竖立在地面上,从被弯曲的弹性树头引下的线拴在短棍上端,绳套末端附着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与一端系有诱饵的树枝相接触,利用人字形叉枝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绳套躺放于诱饵正下方的地面上。这类腿套阱适用于较大型猎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对于草食性动物鹿来说,动物血或臭腺可以唤起好奇心。

  短棍上端压在叉枝上,下端压在绑有诱饵的树枝上,利用拉力与压力的平衡,整个系统得以稳定。

弹性压迫阱

  绳套臂(b)一端架在支持臂(a)上,另一端依赖吊绳与(c)桩侧向相连。当猎物钻入圈套时,绳套臂(b)一端从支持臂(a)上脱落,从而带动(c)桩上的绳索开关。适用于捕捉小型动物,如兔类。可设置在猎物经常奔跑经过的路线上。

  注意绳索开关是如何稳定住绳套臂(b)一端的。绳套开关线左端应靠近臂(b)的末端。

秋千弹性绳套阱

  这种设置可以同时控制空旷地带相邻的两条踪迹线。横臂上携带两个活动绳套,被吊线向上吊起,同时被束缚在树桩的“V”字形槽口上,以维持平衡。

  一旦动物上了绳套,会拼命挣扎,肯定会使横臂挣脱开,弹力会把猎物吊起在幼树枝头。

滚轴弹性绳套阱

  绳套臂横架在两支持臂前侧面的圆槽上。上拉的绳索扳机线最好稍向后倾,以维持平衡。猎获对象是兔子和狐狸类。中套动物在挣扎中将绳套臂从支持臂上挣离,在弯曲幼树的反向弹力下,被吊离地面。

  在长形水平棒上设置平行的多绳套,可以控制更宽的路面,提高陷阱的效率。适用于动物足迹分布较宽的路面。   
4、3、1、2 平台陷阱

  适用于捕捉较大型动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们体重相对较大,地面上会留有凹陷的足迹。平台阱两边各设置一个绳套。当动物踏上平台向下陷时,扳机臂从平衡臂上脱离,拉动绳套,动物前腿会被牢牢套住,进而被吊离地面。(a)图机理与之类似,但使用更大的绳套,没利用平台,而是通过动物踩脱平衡臂来直接带动扳机,绳套紧紧扣住小型动物的颈部。   
4、3、1、3 诱饵释放阱

  两根叉状木桩钉在地上,水平臂与垂直诱饵臂在同一侧与凹槽相互连接,诱饵臂上端被弹线拉起,维持平衡。绳套末端也系在诱饵臂上。可布置在森林中小块空旷草地上,捕获一些小型肉食性动物或野猪等。

  平衡臂横截面呈四棱形,从而卡在有凹槽的垂直诱饵臂上,以维持平衡。
4、3、1、4 双面四套阱

  竖直木桩钉牢在地面上,水平横臂卡在它的中部槽口上维持平衡,两端各有一份诱饵。四绳套直接系在弹线上,弹线下部末端系着小棒,小棒两端卡在竖直臂与诱饵臂的小型斜槽上构成正三角形结构,以维持平衡。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捕获相反方向奔来的猎物。在森林空旷地带可以对付小型肉食性动物。   
4、3、1、5 双弹性阱

  两根弹木下端分别钉牢在地面上,另一端绷紧,相互钩住以维持平衡。垂直诱饵臂上端系在弹木上,双面四根绳套也分别系在两根弹木上。留心弹木上端挂钩是如何设计的。绳套金属线必须有相当的强度,才能维持适当的环形。猎物咬中诱饵时,带动挂钩脱离,弹木带动绳套将猎物吊离地面。   
4、3、1、6 肘节诱饵释放阱

  水平诱饵臂一端插在矮木桩凹口上,另一端与竖直绳套臂连成肘节。绳套躺放在诱饵下方的地面上。还有一根水平臂两端卡在叉桩上,中间被系在绳套臂上端的弹线卡住,以维持平衡。动物拖动诱饵臂时触动连锁机关,弹线释放,带动绳套将动物吊离地面。

  从绷紧的幼枝顶端拉下的弹线拴在绳套臂上端,同时夹住水平横臂以维持平衡。诱饵臂与绳套臂连成肘状,从而稳定住绳套臂。   
4、3、2 落石阱

  理论依据——当猎物扑向诱饵时,触动机关,一块重物落下砸中猎物。捕猎对象包括野猪、狐狸和獾类。更大型落石阱可对付体型更大的动物,比如熊等。

  警告:大型落石阱对人类也很危险,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偶然情况下,没有猎物触动机关,落石也有可能会释放。即便求生时情况紧急,也要确保每个成员都知道落石阱的确切位置。在求生演习时必须警告成员远离落石阱所在地,演习结束后一定要拆除这类落石阱。

  单凭个人力量无法设置大型落石阱。落石阱应设在动物奔跑的路径上,自己要与下落重物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否则是很冒险的。平衡至关重要——很可能你不会一次成功。
  
肘节绊放落石阱

  机械装置与肘节绳套阱类似——用释放棒撑住肘节棒的一端,以维持平衡。肘节另一端系着长线,利用树丫作为定滑轮,长线另一端负起重物。绊线一端系在释放棒中部,另一端穿过重物正下方地面后,系在一固定点上。葡萄藤可用作绊线。

  可用一根叉桩改变绊线的受力方向。

平衡木落石阱

  叉状棒两端削尖,保证触动灵敏。分叉的一支水平位于重物的下方,前端有适当的诱饵。竖直叉上端支撑着横木以维持重物的平衡。重物既可是重的岩石,也可用圆木。动物扑向诱饵时,带动叉状棒,破坏了平衡,重物会在瞬间坍塌下来,砸向猎物。

  诱饵棒位于落石阱正下方。
  
方形面释放阱

  扳机接触处,负重的水平棒与具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间接触面是方形的。垂直棒下端削尖,尽可能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提高落石阱的灵敏性。

肘节诱饵释放阱

  一根支柱撑起一块岩石或一捆圆木,支柱中部架在固定在地面的叉桩上,以维持平衡;另一端斜撑在地面上。绳索一端系在扳机棒上,另一端穿过叉桩系在支柱的下端。诱饵棒一端支在扳机棒上,另一端支住圆木。动物扑向重物下的诱饵时,牵动诱饵棒,扳机棒失去平衡释放,重物随之迅速砸下。

  叉桩首先要垂直钉在地面上。

夺命落石阱

  先固定三根小木桩,两根平行固定在树干底部,另一根固定在跨过动物踪迹的另一方向地面上。绳索一端吊起重物,跨过树丫沿树干向下,经底部木桩(用一水平扳机棒夹住,维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横拉,通过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桩上。绳索要足够长,以保证扳机棒触动滑落时,重物能瞬时砸向地面。

“4”字形夺命落石阱

  看上去似乎有点复杂,其实好记易学,而且效率很高。大小可以任意设计。水平诱饵棒通过凹形切口平衡在竖直固定棒上,锁棒尖端斜撑在诱饵棒斜槽上,中部支撑在竖直棒顶端,上部撑起重物,位于诱饵上方。

  注意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锁棒下端削尖,以便迅速释放。  
4、3、3 尖刀桩阱

  警告: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它们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每个探险队成员都应了解尖刀阱的确切位置及其危险性。做好可引起他人注意的标识。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尖刀桩落阱

   机理类同于夺命落石阱,可用石块增加落木重量,而且落木上绑有尖刀桩,猛击加上猛刺,功能合一,效果更佳。

弹性尖刀阱

  具有相当威胁性的夺命阱,能有效对付野猪。弹性树干上端绑牢在大树上,下端绑有尖桩。在肘棒(a)作用下使之保持弯曲状态。动物绊上扳机线后,圆环被拉开脱离,尖刀桩在树干弹力作用下迅猛刺向猎物。

水平尖桩阱

  类似弹性尖刀阱,不过在绷紧的竖直弹性树干前端垂直绑牢尖刀桩,水平弹性树干的另一端绑在固定于地面的四根短木桩上。路的两旁各有一根固定木桩,其中的一根在顶部绑紧一根水平短棒,在肘棒及相应的线环共同作用下,维持绷紧的弹性树干的平衡。从另一根长木桩上牵出的绊绳,通过一圆形套环套在水平短棒和肘棒上,组成陷阱的扳机。

  确保尖桩牢固地垂直捆在弹性树干上,否则很难刺入动物体内,而很可能会歪向一旁。

  尖桩的高度应视猎物的大小而定,角度也要考虑。

  弹性树干下端应紧紧绑牢在短木桩上。

  切记:正是由于尖刀桩阱如此具有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
  
诱饵弹性尖桩阱

  用悬挂诱饵的绊线带动拉环,进而释放扳机棒,尖桩在弯曲绷紧的弹性树干带动下,急速扎向猎物。为了增加有效性,可在弹性树干相应位置平行绑牢几个尖桩。
  
栖木尖桩阱

  捕猎猴类很有效。类似于诱饵弹性尖桩阱,但是用一根树枝替代诱饵来带动整个扳机开关。如果安全拉环套在树干上,必须保证接触面比较光滑,便于被触动。

弓阱

  警告:别把弓阱设置在别人可能无意中闯入的范围内——它会成为潜伏的杀手。

  用适当的弹木制成一张简单的弓,架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叉桩上,箭搭在绷紧的弦上,与绊绳相连的肘节棒顶住上端卡在箭尾侧向下凹槽上的扳机棒上,使张开的弓箭维持平衡。用三根相距较远,固定在地面上的短木桩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猎物触动绊绳时正好位于箭头所指的方位。这类阱适合捕猎迎面奔来的大型猛兽或者从绊绳侧面靠近的动物(箭会正好射中奔至中前方的猎物)。

a:箭尾有弦口,还有用来卡住扳机棒的侧下方凹口。系着绊绳的肘节棒前端顶在扳机棒下端,后端顶在固定于地面的矮木桩上。

b:另一类可供选择的扳机系统:扳机棒中部的方形凹槽卡在固定于地面的方形木桩上。扳机棒前端的水平凹槽用于平衡紧绷着的弓弦的弹力。再用与前类似的方法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

坑式诱饵套索阱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獾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4、3、4 鸟阱

罗网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粘鸟胶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悬式绳套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一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最好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诱饵钩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绳套棍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比较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纠缠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

  “4”字形鸟阱

  机制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备更简易却也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鸟笼。你也可选用一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一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最好。

罗网释放阱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TOP

5 狩 猎


      首先得学会观察和辨认猎物踪迹;必须具备有关狩猎对象生活习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求生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狩猎位置。

  在狩猎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
,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声响。急促而突然的移动会引起动物的警觉、留心嗅闻和倾听。狩猎时应该逆风,至少不应该完全顺风。

  黎明时分,多数猎物都会出动,是狩猎的理想时机。傍晚时动物也会出动,但光线会迅速变弱,你必须相当熟悉地形,并且了解如何回归宿营地。这如果是在你熟悉之地当然不会有问题,尤其是月明星稀,晴空朗照的夜晚。

  在黑幕降临之前,如果狩猎活动已经开始一小时有余,那么眼睛会逐渐习惯依次减弱的光亮,夜视能力也会加强——尽管动物的夜视能力很可能会比你更强。

  白天尽量在清晨时上山寻狩,中午时回归营地。这样,清晨上山时,动物的足迹会更易于找到及辨别,因为视线的落点更靠近上坡的地面。白天里暖气流会逐渐上升,各种气息向上方扩散,因此在下山回归时,你会先嗅闻到动物的气息。而且经过半日寻狩的劳累,下山也只消耗较少的能量,此时你会感到步态轻松。

  只要选择正确的前移方式,动物通常不易察觉到你的行动。如果感觉动物已经瞥见你的身影,应立即屏息不动。它也可能首次见人,好奇心会比恐惧感更甚。保持完全的静息状态,直至它们离开或者继续进食。避开大型猛兽,诸如熊等,除非确实绝望无助,没法捕获其他动物,或者当你确信能一次成功将它击毙时,方可一试,否则你很可能会由狩猎者变成它们的猎物。

  在没被发现之前,要尽可能靠近目标,选准稳固有利的位置,在最佳方位进行瞄准。精确的迎面射击会十分有效,但除非你靠得很近,动物也静息不动,否则是很冒险的。动物前膀背侧是极好的攻击点,精确地猛击会使多数动物倒下。糟糕的射击会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捕猎者也不得不追踪相当长的距离。

  如果一击便中,应在动物倒下后等上五分钟,然后再靠近。站在猎物的背面,先观察一下。如果猎物只是受伤流血,还没死亡,等五分钟会使它因失血过多变得虚弱,当你靠近时,它已无力逃走。如果动物受伤后逃走,在追踪前先耐心等待15分钟,否则会使它整天奔走。

5、1 武 器

5、1、1 弓和箭

  弓和箭是临时所能制备的最好武器,也很易于制备。只需花上很短时间,你就会在使用它们时成为受益者。

  有完全干燥结实的弹木材料当然更好,没有时你应有能力制出好弓。如果你预计在所在地会呆上数月,你就应该贮存一些上等弹木以备用。其他弹木寿命会短一些,你可以多做几张弓,失去弹性时,再换一张使用。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兰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种紫杉树,但每种并不都常见。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弹木挑选

  应选择弹韧性都很好的易弯曲材料用来制作弓柄。一般长约120厘米,但可根据个人情况加以取舍。

  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弓柄:

  右手放在腰下部一侧,握住弹木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举伸直,并握住弹木,作好标识,取这段弹木作为弓柄,长度会很适合。这可作为弓型大小的标准(使用长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的加工

  弓柄中部宽约5厘米,两端渐窄,直至1、5厘米。在距离柄尾约1、25厘米处刻上凹槽(a),以便固定弓弦。先剥去树皮,弓柄削成形后,外表涂抹一层油脂。

弓弦的安装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宽3毫米的坚韧长条。其他各类绳索在应急时也可以选用。老荨麻树皮具上好的粗纤维,可搓成结实的弓绳。如果弓柄弹性很强,可能需要相对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时弓柄只可稍稍绷紧——只有在拉开弓时,弓柄才进一步弯曲紧绷,提供相当大的弹力。

  先将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环,然后绕两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没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时应放开弓弦的一边,否则容易使弓柄变形。

  一柄制备精良的硬弓会比一个弹性陷阱更有效率,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但是失去弹性后的弓就不要再用了。再换一张弓。

箭的制备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桦木无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杆长约60厘米,宽6厘米,应该绝对很直(两定点间系紧一根弹绳可作为直尺标准),也应尽可能光滑。箭杆末端应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

  检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宽度是否足以容纳你的弓弦。

羽箭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首选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选用——纸、轻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状的叶子。

a:从顶端开始,撕开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b:羽毛两端各留有20毫米宽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

c: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

箭头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锋利箭头系紧在杆上,效果会更好。马口铁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制成真正锋利的箭头。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紧紧缚住箭头。

利用燧石制作武器

  燧石是一类有着钝金属微光泽的黑色石块,常见于石灰岩地质层中,敲磨破碎后可以制成箭头、尖刀桩头、斧刃和刀类武器。选择大小适当、光滑片状的燧石。用另一种硬度更大的石块不停地敲磨,直至得到你需要的形状,铲磨使之形成非常锋利的刀刃。(见“野外露营”章)

射箭术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与视线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后拉满弦,然后释放——箭会自由急速飞出,射向目标。

  多多练习。弓套里多装几枚箭,可以快速连发。

  防止被箭磨伤

  许多射手发现,箭在飞离弓弦时,常会磨伤脸颊和手部的皮肤。脸颊部可用头巾或其他布料遮挡,手腕部带上皮革护套。
5、1、2 弹弓

  简便的弹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就可以成为很受用的武器。一根弹性绳索,中部穿上一小块弹弓布,两端固定在弓架上,就可制成一副不错的弹弓了。皮革是制作弹弓布的首选材料,也可用坚韧的织物替代。弹性绳索既可以是以皮革为原料的条带,也可用粗纤维搓成绳,但后者必须保证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韧度。可用一根弹性绳索将弹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两根等长的弹性绳索牢固系在弹弓布的两边。

弹弓技巧

  选择直径约2厘米的卵石,应尽可能光滑(粗糙卵石也许有更强杀伤力,但运行轨迹不是弧线,不好控制)。

  举起弹弓,瞄准目标,拉紧弹绳,释放。卵石会以很高的速度沿弧线飞向前方。不断练习和摸索,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提高精确性,调整射击距离,你可能还得调整弹弓绳的长度。

  用弹弓射鸟时,可以一次同时发射几颗卵石。

木柄皮弹弓

  可能有人称之为顽童的玩具——可是别忘了古罗马人曾用同一机理制成巨型石弩作为攻城武器。首先需要选取强度大的叉状树枝削成木柄,最好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榛木树叉是最棒的。还需要一些弹性材料制作弹弓绳。从汽车或自行车内胎上割下的长条就很理想(尽管可能已用旧了,但强度仍超过衣物、布料)。

  在弹性橡胶皮条中部仍然穿上一小块长方形弹弓布,方法同前。选取适当的小石块作“弹药”。
5、1、3 波拉弓

  爱斯基摩人用来捕鸟的武器。圆形布内包有许多石块,用长90厘米左右的弹绳打结系住。众多弹绳另一端被紧紧系在一起,握在手上。向前快速挥臂旋转。当离心力大于布与弹绳绳结间的摩擦力时,包有石块的圆形布会迅速脱离弹绳,散开的石块飞向前方,能够覆盖相当大的面积。

  南美牧羊人也使用同样的武器。该武器在战斗中也被广泛运用。

  散开的石块可以击落飞鸟,或击中动物的腿、颈部,为捕猎它们提供了机会。
5、1、4 梭枪

  长棍在行走时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可变成有用的刺杀或投掷武器。长约1、80米的直棍可制成理想的刺杀梭枪。长约90厘米的直棍可制作更易操作的投掷标枪,长度再缩短一半的直棍可制成投镖——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投射更远的距离。

  梭枪前端加上各式枪头,会更有杀伤力。枪头材料可供选择的有:锋利的燧石、马口铁或者直接用尖刀绑在梭枪头部。不过如果你仅有一把刀,就不要如此冒险,这很容易丢失或损坏刀刃。

  梭枪投掷器

  半片圆木,具光滑沟槽,可用作梭枪投掷器。沟槽后末端是封闭的,是没贯通的截头,正是梭枪发射前的着力点。

  选择至少是梭枪两倍宽度的大树枝,用来制作投掷器。树枝上还得有一叉柄,可作为向前推动的把手。将大树枝从中部劈开,中央掏出一光滑沟槽,前末端打通,后末端封闭。必须保证沟槽内面绝对光滑。先实践几次,摸索出合适的沟槽长度,能够满足投掷标枪以及维持你自身平衡的需要。

  将投掷器举至肩部水平位置,前端瞄准目标,手握把手,急速向前下方推动。梭枪在投掷器推动下急速冲向目标。
5、2 捕 鸟

活动套索

  一根长杆,前端有一活动套索,是捕捉栖落在低矮树枝上的小鸟的有效工具之一。留意鸟类栖息和落巢的地点——鸟类自身会给你许多提示——在充足的夜光下,偷偷地靠近,先用活动套索套住鸟儿,拖紧绳索后,捕住鸟儿。

追捕水鸟

  潜入水中,用芦苇或其他植物伪装你的头部,非常小心地靠近水鸟落巢或时常出没的区域。但要当心鸟类在防卫时是相当凶猛的,尤其是大型猛禽,如野鹅和天鹅等。

  某些地区一直沿用着利用葫芦瓢卡在头上的做法。葫芦瓢上一边留有洞口,可供呼吸和观察。葫芦刚好漂出水面,捕猎者隐蔽在水下,可以很容易靠近鸟类栖息地而不被发觉。为了迷惑鸟儿,可以先扔几只葫芦漂在水面上。抓到野禽后,捕猎者可将其在毫无防备之下拖至水下扼死。

坑阱

  在鸟类较常觅食的地面上挖一深约90厘米的洞,宽度依据你准备捕捉的对象而定。在洞周围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越大。

  先将诱饵放在洞的周围,鸟儿会进一步前进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时可以冲赶它们,慌乱中它们没有充分有效地展开双翅,糊里糊涂掉入洞内,一时难以挣脱。

捕捉海鸥

  将内裹石块的食物扔向天空,海鸥在张口衔取食物时双翅展开,吞食了内裹石块的食物后,体重突然增加,会瞬时跌落下来。很明显这类技巧只适用于海边陆地上。准备着,在海鸥跌落地面时赶上杀死它们。   
5、3 危险动物

  除了自我防卫的需要,动物一般很少攻击求生者。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更关心如何避开你。遇到大型动物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比如大象、犀牛和河马,或者那些属于野生动物保护种的野兽等。别把帐篷搭建在动物饮水的水源边或者有动物足迹通过的地方。否则,你很可能会被一群大象包围,或者迎面奔来一头好奇的美洲狮。

  别去招惹猛然间面对的猛兽。在北部森林地区,熊类会经常出没于耕种地搜寻食物,有时会打翻垃圾罐,也可能直接拜访你的营地以寻找更易得的食物。用噪声驱走它们——别试图捕捉,也别靠近它们。熊要杀死单个人是很容易的,受伤的熊更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所有伤兽或困兽都是相当危险的。一般来说,多数动物遇见人时,第一反应是逃走。如果你堵住了它们的退路,那是逼迫它们应战。

  鳄鱼极其凶猛,应与它们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要当心是否有一条更大的鳄鱼在水下尾随你们!头部具角动物在被制服前,可能会用角伤着你。刚刚性成熟的雄鹿在发情期尤其好斗。不仅仅只有有蹄动物才能给你致命一脚——被鸵鸟踢中也会伤筋动骨,严重的甚至会送命。

  常有许多关于狼的传说,其实在野外遇见狼的机会并不多。掠夺成性的故事事实上是夸大其词了。狼可能会对你感到好奇,从远处注视着你。但在被一群凶恶的狼群追赶时,你会发现原先带着一品脱食盐是多么的明智。如果你伤得很重,失去自卫能力,狼群很可能会干掉你。

  贪婪的鬣狗也会成群猎食。尽管它们通常懦怯胆小,但作为肉食性动物,它们还是非常厉害的。遇到人类时它们也许会卷起尾巴逃走,只需尽量把它们赶走就可以了,不要轻易攻击它们。

  大型类人猿要想杀死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但通常它们只会发出要求你后撤、不要冒犯它们的警告。它们一般很少攻击人类。你可能常会与小猴狭路相逢,这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它们的牙齿相当厉害。被动物咬伤后应仔细清洗伤口并消毒,否则会易于感染。被有些哺乳动物,包括吸血蝠咬伤会引发破伤风。

  一般情况下,蛇类在不被触动时不会构成大的威胁。应留心检查衣物、床被和各种装备,以防各类不速之客——爬行类或各种昆虫。懂得与它们和平共处是很有必要的。偶然,也会有条蛇或蜈蚣钻入暖和的被窝。曾有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有人一觉醒来,发现一只不受欢迎的来访者躺在自己的腋窝下或其他私处。记住,它们并非必然要攻击你——只是贪图享受罢了。轻轻移开身体,保持平静,与它们脱离接触,然后再赶走或杀死它们。

TOP

6 捆绑猎物


      伤兽或落入陷阱的困兽更具有危险性。在靠近之前,仔细观察猎物是否已经被杀死。

  将刀或尖桩绑在长棍前端,刺触猎物的颈部和主要的骨骼肌。失血会使它们变得虚弱,你可以靠近,并牢牢控制住猎物的头部。

  如果有同伴,可将猎物绑牢在粗木条上,两人抬着走会轻松许多。不要把猎物尸体直接放在帐篷里,那样会引来其他食肉猛兽。

  只需将猎物翻转,四脚朝上,大型动物也会易于拖走。如果是头部有犄角的动物,应先砍去头部,否则很难拖行。

  先沿躯干部与粗棍绑牢,再将对应的双腿捆牢。动物有犄角时,可以交叉捆紧犄角两边的头部。

  在设置陷阱的路线上宰割猎物,这能吸引其他肉食性动物,你也许会收获更丰。利用猎物的内脏更换陷阱中的诱饵。只需把处理干净的瘦肉带回营地,这样也可省去许多力气。严寒气候条件下,可将剩余物贮藏备用。

猎物的隐藏

  宰割后的生肉应悬挂在肉食性动物够不着的粗木柱上。还得防范具攀爬能力的肉食动物。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肉悬挂在树上,猫科动物可以很容易地偷食。

  在秃鹫以及其他大型食腐性动物分布地区,贮存物一点不受侵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尽可能在身边多带一些。炎热天气下,也很难贮存肉类食物。

  动物血液含有很多重要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用容器盛放,带回营地。要盖好,冷藏,还得防范飞禽及其他偷食者。

  警告:食用病变动物有损健康。

  仔细检查猎物尸体上淋巴结是否异常肿大。如果肿大且变色,是病变的症状。任何头部变形或变色的动物都必须经过沸煮后方能食用,比如患有多发性粘液瘤的兔子。在宰割时也得小心。你手部的伤口或伤痕都必须仔细加以包扎。如果猎物携带病原菌,很易侵染伤口进入人体内。   
6、1 预处理工作

  尽可能不浪费猎物的每一部分资源。预处理工作做得好,会提供最大限度的食物来源。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不能食用的其他部分。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 放血:如果肉要贮存,该步骤是必需的。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加鲜美。

□ 剥皮: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时挡风避雨。(猪类不需剥皮,因为其皮下的脂肪层很有价值。鸟类则需拔毛,通常无需剥皮。)

□ 开膛:除去内脏及杂碎。

□解肉:从关节处切断,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适的条块,以便于随后用各种方法烹烧。
6、1、1 放血

  别浪费了动物血液,其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盐分。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东西。牛血是许多非洲牧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人族土著通过饮用敌人的鲜血来增加力量、改善健康状况。动物血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眩晕症。

  将猎物头朝下悬挂能放出更多的血液。用绳绑住猎物腿部肘关节(注意不是踝部——这样易滑落),吊在树丫或自己构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以便收集血液。

  需要一些结实的木料来构建支架。支架的两端相互交叉,牢牢捆紧,并固定于地面,支架上架有一横木,用来悬挂猎物。

  割开猎物颈部的主静脉或颈动脉以便放血。悬挂着的猎物颈静脉与颈动脉都很明显,易于找到。切口位于耳后根部,同时要刺断颈两侧的颈静脉。也可开口更低一些,在主动脉弓分支前割开,形成“V”字形切口。如果没有匕首之类的刀,选择后一种方式较好。还可将颈部及喉咙断开,但这样做可能会同时割断食道,使得胃部食物倒出来,污染收集的血液。不过如果刀锋前端不是很锋利,也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了。

  对于猪类猎物放血尤其重要。猪肉组织里有高含量的水分和脂肪,血液若留在组织中,会加速新鲜肉的腐坏。
6、1、2 剥皮

  在动物体温尚未降下来之前,剥皮还是很容易的,放完血后即可进行。首先要除去可能会腐败肉类的味腺。有些鹿类在后腿膝关节稍下部位有味腺。猫科和犬属动物有肛门腺。同样的原因,除去雄性动物的睾丸也是明智之举。紧贴皮下部位开口小心剥皮,按图示的切割线下刀,关键步骤如下:
  
1、后腿膝关节上部沿环线切开皮肤,留意不要切断了绑绳。

2、在前腿相应位置也切开环线。

3、沿后腿内侧向下切开,至两腿分叉处,小心沿生殖器周围切一环线。

4、沿腹中线向下切开至颈部。留意刀锋不要伸入过多,以免切破胃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用手扒开皮肤,插入两指,刀尖紧贴两指,刀刃朝外,缓缓向下切开皮肤。

5、沿图中虚线所示部位切开前腿内侧的皮肤。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避免刀尖过度内送,切中内脏。手指挑起皮肤,刀刃朝外,缓缓滑动,沿腹中线向下切,直至颈部。

  勿需匆忙,别伤着自己。小心别弄坏了完整的兽皮,这会为以后利用时带来方便。

  接下来,将兽皮从后腿部切口开始从鲜肉上撕开。尽可能少用刀。将剥下的兽皮里朝外翻起,再使劲向下拽。

  后腿部兽皮剥离后,沿尾部周围切一环线(生殖器周围已经切开)。当剥至背部时,可直接用手将皮与肉分开。接下来剥前腿。这样你即会拥有一块完整的兽皮。当剥至颈部时,喉部断口会不停地滴血,将头部狠狠扭曲,可以阻断流血。兽皮上粘连的肌肉组织应随后切除。
  
一人独干

  悬挂大型猎物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如果仅有自己一人,也可在地上完成剥皮和解肉的过程。为了阻止猎物卷缩,可切下有蹄动物的四足垫在下面。

  猎物可以自然躺放。在地面挖个坑,以便放置收集血液的容器。遵循同样的剖腹程序,然后先由一边剥至背部脊骨处,展开兽皮后,将猎物翻过来,压在剥开的兽皮上,再剥完另一半——这样可以避免鲜肉直接与地面接触。
  
小动物剥皮

  对兔类和其他小型动物可先从胃部以上切开小口(小心别切破内脏),用手可以很容易将皮肤从肉上撕开。腿与头部都砍断弃去。

  如果没有刀,可先折断猎物后腿,露出裂口后,用断裂物的锐利边棱切开兽皮。
6、1、3 开膛

  剥皮后的猎物仍悬挂在支架上。剖开膛,除去肠管,将有用的内脏分开。

  先向里挤压腹部,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一道裂口,可容得下你伸进去两个指头。不要直接用刀刺入肉中,这样会很容易刺破内脏。在手指牵引下,刀尖向外向上将腹部切开直至肛门,向下切直至胸腔。用手阻住内脏外滑。

  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开一道小口,能允许伸入两指的宽度就可以了。如同剥皮法一样,在手指牵引下,先向上,再向下,切开腹腔与胸腔(用手背阻止内脏外滑)。

  开膛后,让内脏器官滑落出来,允许其向下悬吊着,这样可以方便你检查,除去肝脏和双肾。

  胸腔内脏器外面覆有胸膜,小型猎物的胸膜易被忽视。切开胸膜,取出心脏、肺与气管。

  确认肛门部位已被清除干净——白天时间应该能看清(大型动物可用手完成)。

  6、1、4 解肉

  先沿脊椎骨劈开成左右两半。各自在第十与第十一肋骨间切成两截,这样分出了四大块。后块包括排骨肉、腰部肉以及臀部和其他类型的上等肉;前块多筋,烹烧所需时间较长。

  根据猎物类别和烹烧方法的差异,解肉的刀法也各有差异。

       1、腰部肉 最鲜嫩的肉——仅占总体积百分之一,是贮存的首选品。

  2、上腰肉 比腰部肉稍稍次之,剥去脂肪后可以贮存。

  3、臀上肉 煎炒很适宜,只需稍加烹烧。可切成条形,风干保存。

  4、臀下肉 多为腿上部肌肉,口感相对粗糙,可加以焖烧,或切成小块沸煮。

  5、顶臀肉 后腿前上部肌肉。烹烧方法同臀下肉。

  6、最佳臀部肉 后腿外上部肌肉。烧熟后极香。

  7、后肋腹肉 腹部肉,适于焙蒸和煨炖。

  8、腿肉 口感粗糙,肌腱很多,切成小块加以煨炖。

  9、肋腹肉 腹部肌肉向前的延伸。适于煨炖相当长时间,才会煮烂至口感鲜嫩。

  10、胸部肉 烹烧方法同。

  11、前腿肉 最好切成小块煨炖。

  12、颈部

  13、颈肉 煨炖很不错。肌腱组织比腿肉少。慢慢烹烧。

  14、颈后肉 比较鲜嫩,通常切成块煨炖。

  15~18、肋条肉 适于烧烤,也可慢慢烹烧。
  
6、1、5 悬挂贮存

  内脏杂碎应尽快食用,剩下的肉可以悬挂保存。常温下可以悬放两至三天。气候炎热时,最好腌制保存,或者直接烹烧成熟肉。

  杀死动物后,尸体肌肉中会释放酸类物质,毁坏肌纤维,使肉变得松软。存放时间越长,肉会越松软变嫩,易切割,口感甚佳——前提是尚未腐坏,同时还能杀死肉中有害寄生菌。必须将鲜肉与各类飞虫隔开:如果它们在肉上产卵,肉会加速腐坏。
6、2 猎物的内脏

  
□ 肝脏 应尽快食用。先除去中央部位的胆囊,体积一般较大,摘去应没什么困难,但要小心,别把胆囊弄破了,否则流出的胆汁会污染鲜肉。有病症状从肝上也能看出。若肝脏覆有白色病斑或有色斑纹,就不能食用了。若仅一部分发生病变,可以切除,留下完好的部分烹烧。肝脏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生吃,就不会丧失丝毫营养,但稍稍加以烹烧还是有必要的。

□ 胃部 非常易于消化,是体弱病残者的理想食物。除去胃部内容物(也可作“病号饭”),冲洗干净后,小火缓缓煨炖。胃部内容物气味甚差,但重伤病人则可能会因之极易消化而获救,因为动物已做了破碎消化食物的最主要工作。内容物营养丰富,微微沸煮即易于消化。在某些地区,猪被屠宰前一段时间只喂食苹果。猪胃可以与整肉一起烹烧。微妙的苹果香味浸入肉中。煮熟后取出胃,内容物可作为调味汁。

□ 肾脏 肾脏营养也很丰富,适于煨炖。可与药草一起沸煮。肾外围的脂肪组织(板油)是很有价值的,提炼后可以制作干肉饼。

□ 脾脏 大型动物脾脏也是不小的器官,但营养价值不大;小动物脾脏就没必要留用了。最好烧烤。

□ 肺脏 味道可能不错,但营养价值也不大。任何呼吸系统不适在肺脏上都会表现出症状。带有黑或白色病斑的肺脏不能吃。健康的肺应是紫红色、无杂色玷污。它们还可用作鱼饵或陷阱用诱饵。

□ 心脏 心肌组织没有或仅含少量脂肪。烧烤或者煨炖,其味都很好。

□ 肠子 长的肠管最好用来作腊肠肠衣。先将肠内壁翻向外,清洗干净后,彻底沸煮。将肉和脂肪等比例混合填充进肠衣内,蒸煮熟透。放入沸水中之前先在沸水中加一些冷水使水温处于沸点稍下——可以防止肠衣胀裂。腊肠营养丰富,熏烧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干肠可制作软鞭。

□ 甜面包 指大型动物胰腺或胸腺器官。有人视为美味佳肴,可以烧烤或煮熟。

□ 尾巴 剥皮后沸煮,可制成极棒的肉汤。因为其中既有肉,又有胶质。

□ 蹄肉 屠宰时可以剁下蹄子,但不必扔掉浪费。沸煮后再很好地煨焖。清洗时要仔细除去各类脏物和蹄毛。蹄肉煨炖后可制成富含营养的肉冻。

□ 头肉 大型动物头部肉也很鲜美。面颊肉可制作精美的菜肴。舌头也很有营养,沸煮使之变软,食用前剥去外皮。动物脑可以腌制。其余部分或小型动物的头肉在食用前都得沸煮后再清洗。

□ 骨 所有猎物骨骼都应该沸煮熬汤。骨肉汤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可用来制作各种有用的工具。
6、2、1 体型较大猎物的处理

  请遵循以下指示,依次进行:

  1、沿背脊线把肉剖成两半,刀口应对准椎骨的中央线。

  2、剁下后腿,尽量沿关节接合面下刀。

  3、剁下前腿,沿肩胛骨线切开。

  4、沿颈圈剁下头部。

  5、割下肋条骨下的松软垂肉。

  6、沿肋骨切开,你可以得到排骨了。

  7、里脊肉是位于背面里侧的一条瘦肉,肉味最为鲜美,也适于保存。

  猪类动物的处理

  别企图剥皮。先开膛,后放在篝火余烬尚热的地面上,刮去猪毛。先用热水烫泡会有助于拔毛,水温也毋需过热,可用手试一试温度。水温过高反而使毛孔收缩,毛发更难于拔除。

  猪肉会引来各种寄生者:蜱、虱和蝇等,因此要彻底烹烧。沸煮也可以。
6、2、2 小型动物的处理

  基本步骤参照大型动物的处理,也都要开膛剖肚。   
6、2、3 爬行类动物的处理

  必须去除所有内脏,因为其内脏中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在烹烧前可以不必剥皮。大蟒蛇可以剁成许多段,最好在这之前先剥皮,蛇皮也很有用。蛇类的处理:应在头部毒囊后方剁去蛇头,从颈部撕开,肩胛骨里朝外翻,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脏,避免在剖膛时刺破它们。稍微倾斜一点悬挂,剥皮会很容易。   
6、2、4 鸟类的处理

  鸟类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其他动物——尽管通常需要拔毛,却不需要剥皮。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

  放血

  扯断鸟类细长颈部可以直接杀死它们。然后切开喉部,头朝下悬挂以便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断位于舌根下部的主神经和主动脉,鸟儿会很快死亡,放血也很容易。尽可能别捕食那些食腐性鸟类——它们很可能携带大量蜱、虱和寄生虫,以及各种易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拔毛

  在鸟体尚有余温时,直接拔毛很容易。先用热水烫一下,使毛管松软,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海鸟和水鸟——烫毛之后毛管会收缩得更紧。羽毛可用来制作箭羽,也可作绝缘体。从胸部开始拔毛。直接剥去皮肤也许更省事——但你会浪费许多营养物质。

掏膛

  在鸟类腹部开口,用手掏出所有的内脏器官。保留心脏和肝肾。剁去鸟头和鸟脚。
  
烹烧

  食腐性鸟类必须彻底沸煮,以免鸟肉携带任何病原菌。幼鸟烧烤肉味会更香。

TOP

7 鱼类及捕鱼方法


      鱼类是有价值的食品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类。所有的淡水鱼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热带鱼类具有危险性,如电鳗等。捕鱼需要技巧,根据鱼类的觅食及生活习性,利用下面介绍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捕鱼并不难。


  从狭窄的沟渠到弯弯的海湾,鱼类都能生存。它们不同种之间食性习惯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在不同水层、不同时间里觅食。有些鱼类捕食其他鱼类,有些种捕食水生昆虫,有些种吃草。但只要你选取合适的鱼饵,它们都会被吸引过来。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人,当然可以运用你娴熟的技巧,尤其是在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捕鱼本身也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但如果是因生存的迫切需要而捕鱼,那么各种运动类的钓鱼技巧并非是最适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夜间垂钓线和刺网捕鱼等。
钓鱼地点

  选择鱼儿最易找到食物的风平浪静的水域。应该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气温高,水密度大,鱼类喜欢深水池中的阴凉水域。炎热天气下,湖中的鱼会返回到阴凉的深水区。

  气温较低,应选择有日光照射的浅水区。当河水仍在缓缓流动时,选择相对静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湾处,或者选择较小的支流。

  鱼儿喜欢游弋于岸边的蔽荫处、岩石水草边以及没入水中的杨柳林中。

  钓鱼的时机

  常用的方法是将鱼钩鱼线投入水中过夜,凌晨之前检查。有些鱼类会在月明之夜觅食。如果有迹象表明暴风雨正在逼近,可在其来临之前垂钓。暴雨过后,河中觅食的鱼儿会很少。

  鱼儿上钩的信号

  如鱼儿跳出水面,或者在鱼头露出的水面上鱼线经常性间断地被带动、水面产生涟漪等等,都是鱼儿上钩的信号。在许多小鱼云集的水域,较大型肉食性鱼类出现时,会引起小鱼的骚动。

  光的折射

  水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水里的鱼儿可以看到水面之外稍偏低角度范围内的人或物——它们能见的范围可能比你认为的要多许多。钓鱼时选择坐卧式比站立式要好得多,这样你可能就会在鱼的视野之外了。检查时从侧面靠近鱼杆,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垂钓的水面上。   
7、1 鱼钩

  鱼钩与鱼线是常用的必备钓鱼工具(尽管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效),它们已经准备在你的救生宝盒里了。鱼钩也可用金属丝、骨、木块、别针一类材料临时制作。

  大钩只会钓着大鱼,小钩则既能钓大鱼,也能钓小鱼。鱼线尾端应穿上浮标和下垂物,既能保证鱼钩没入水中,也能确保水面上漂浮一段鱼线,以便有效地显示鱼儿上钩的情况。

  钓竿不一定非得有,尤其是在深水区垂钓时,手线就很有效,不过有了钓竿把上钩的鱼弄上岸时会更方便。

  各种材料临时制作的鱼钩见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别针钩、荆棘钩、多重荆棘钩、钉钩、骨钩和木钩。   
7、2 浮标与下垂物

  在鱼线前端穿上浮标,可以方便岸上观察,确保鱼儿上钩后有明显的信号传送到垂钓者眼中。浮标在线上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控制鱼钩下沉的深度。

  在鱼线浮标与鱼钩之间穿上小型下垂物,以保证鱼线前末端能沉入水中,或者避免有浪时轻易涌出水面。设计时还得考虑水下的鱼钩有相对摇摆的自由度。在救生宝盒中有一些裂开的小弹丸,沿着裂缝夹住鱼线,压紧固定。

  在深水区垂钓时,将鱼钩线稍加延长,末端系上重物,这样既能保证浮标漂在水面上,又可使鱼钩沉入较深的水层,而且可以更自由地摆动。   
7、3 非弯形鱼钩

  鱼钩不一定必须有弧形弯曲。垂钓鳗鲡和猫鱼时,只需在鱼线末端把作诱饵的蠕虫系成球状即可。这类动物不会咬,只是吞食食物,同时把鱼线也吞入胃中。一旦鱼儿吞下诱饵,就得赶快把它们拽上岸。

  也可用直木针系在鱼线末尾,竖直包埋在一小块脂肪中,鱼儿吞下诱饵后,木针会卡住鱼喉。
7、4 鱼 饵

  鱼饵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鱼类生活水域的环境而定,可以是悬挂在水域上方的浆果,也可以是水域周围生活的昆虫。肉食性鱼类也会吞食肉块、生鱼片、蚂蚁以及各种昆虫做成的鱼饵。

  一旦你捕了一条鱼,应该检查一下鱼胃中的食物糜,推测这类鱼的饮食习惯。可以不断尝试不同的鱼饵,直至找到最有效的一种。

  地面饵

  分布于垂钓区域周围的饵料会吸引该水域的鱼类。有种极棒的方法——在垂钓水域上方悬挂白蚁或蚂蚁,当它们掉入水中时,鱼儿会相互争食。鱼钩上穿有同样的饵料,肯定很容易成功。落入水中的合适饵料一般都可招来鱼儿,但最好与鱼钩上的饵料相同或近似。

  鱼钩装饰物

  可以招引好奇心强的鱼儿注意。尝试用硬币、棉球、小片马口铁、纽扣等等——任何能闪烁反光的小玩意来唤起鱼儿的好奇心。可制成螺旋桨式,穿在一段金属线上,抛入水面,随着波浪涌动,它们会闪烁发亮。在线的末端系上鱼钩。

  人工诱饵

  可选用色彩鲜亮的衣料作材料,也可选择羽毛或光亮金属。形状类同于真实的诱饵。系在鱼钩上端的羽毛会促进摇摆。用小木块雕刻成小鱼状,涂上颜色(如果用接合式木块组合,可以摇摆得更加自然)。尽量让诱饵在水中摆动,看上去活灵活现。榛木有松软的木髓部,易于在中央穿孔,做成接合式,可以自由摆动。

  活饵

  蠕虫、蛆、昆虫和小鱼都可用作活饵。尽量用饵包住整个鱼钩。活的小鱼或蝗虫穿在鱼钩上,会在水下痛苦地扭动,引来更多的鱼儿。这类诱饵也易于捕捉。
7、5 夜间垂钓线

  主线一端系上重物,沉入水底,另一端系在岸边固定的木桩上。主线上系有许多平行的支线,支线末端系有穿上饵料的鱼钩。可用蠕虫作饵料。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在不同水层觅食的鱼类。夜间可以不去管它,清晨检查有无鱼儿上钩。

  白天也可放置在那里,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换饵料——即使你什么也没钓着,因为只有活蠕虫才会不断扭动,更有吸引力。   
7、6 漂浮板

  在鱼线够不着、远离岸边的水域中钓鱼——例如,在湖泊中,鱼儿常在湖中央觅食——可利用有着活动航向舵的漂浮板。舵的上端水平系紧一根短棒,两端系上长线,这样在岸上你也可以控制方向。漂浮板上系有许多钓线,线末端系牢穿有饵料的鱼钩。风向适宜时放入湖中。在漂浮板下面还需连有龙骨木,保证它不会翻转过去。漂浮板上钻好两只平行铆眼(水下木棒遇水会膨胀,榫合更紧),钉上木棒,木棒上系好一块平衡石——过大的龙骨会与舵板相冲突。

  漂浮板摆动过大表明有鱼上钩。
7、7 多重鱼钩

  多重鱼钩可以钩住鱼体任何部分。当鱼儿四处游荡,可就是不吞饵时,多重鱼钩会是捕鱼的好方法。主线下端系上根状多重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主线距离水面20厘米处悬挂轻便闪亮的物体。当鱼儿被亮光吸引游近时,被搅动的水流会带动众多的鱼钩,动荡不定的众多鱼钩有可能钩住鱼体。
7、8 鱼 笼

  鱼笼可以有多种类型,基本原理相同——一端迎着水流为进口,鱼儿可以自由游进,不过会失去游出的自由。

  在狭窄的溪流中,迎着水流建一个木质或由岩石垒成的死胡同,让鱼儿自由游进,却无法掉转游出。箭头指明水流方向。

  瓶状鱼笼

  塑料瓶可用来制作效果很好的鱼笼,捕捉小鱼。在瓶颈部与瓶筒之间的接合处切开,上半部掉转瓶口,插入瓶筒之中。小鱼能从瓶口游进瓶筒,却出不去。可在瓶筒里装上诱饵引诱它们。

  可以用中空的木笼制成类似的瓶式鱼笼,捕捉大鱼。向内倾斜的网络骨架作进口,笼底端封闭。

  柳条鱼笼

  选择幼枝柳条或其他柔韧的枝条——烧烫的竹条也很易弯曲——制成鱼儿有进无出的鱼笼。柳条鱼笼可以让流水自由通过,而且取材自然,像是芦丛或溪底的废墟。

  用柳条编织筒式鱼笼是很方便的。鱼笼入口迎着水流,放置在溪流之中。

  开口最初相当宽,鱼儿易于从开口处游进笼中,而入口末尾的交叉柳条阻止鱼儿逃离。

  篓笼利用一环形木板供柳条插入,固定成形。不过没有木板也能制成鱼笼。笼内悬吊饵料可以引来鳗鱼、小龙虾及其他生物。
7、9 鱼 套

  大型鱼类,如狗鱼,躺在水草之中,可用活动鱼套捕捉。长棍上捆有许多硬线制成的小孔,或者直接用打通关节的竹杆穿过长线,线的末端是活动绳套。轻轻从鱼尾部套上绳套,迅速猛拉,可以系住鱼身,把鱼拖上岸。
7、10 鳗鲡袋

  将新鲜的动物内脏残余系在麻袋或布袋中(塑料袋不行),袋内还应放入一些稻草杆、蔬菜或蕨类。用长线系住布袋,线上可系有重物以确保布袋能够下沉。如果水中有鳗鲡,会钻入袋中偷食饵料,当你收起布袋时,它们还缠在袋内杂物中。
7、11 筑 堤

  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边,用石块在坝下游建一小型狭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鱼儿会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拦网捕捉上游游下来的鱼。   
7、12 刺 网

  编织鱼网,网眼间隔约4厘米。上网沿加有漂标,下网沿系有重物,将网横拦在河上,可以捕鱼。这种刺网会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鱼儿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预期在该地长期呆下去,就不要用这类网。在非求生境地下,也不应使用刺网,免得鱼儿被赶净杀绝。如果刺网的上下沿两端都被紧紧固定在河岸边,就不需要用浮标和重物了。

  刺网两边都可以系在岸上,通过浮标和重物维持网形展开(图a)。如果刺网位置与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图b),就不大可能会阻住上游而来的漂浮物。   
7、13 其他技巧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法用,或都不成功,请接着尝试以下方法。

  用手捕鱼

  这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法,需要有耐心。在相当狭窄的溪流两岸水草间,常有鱼儿栖息,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俯卧在岸边,双手缓缓插入水中,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接近岸边水底,轻轻移动手指,直至你摸出栖息的鱼儿。手轻轻沿鱼腹移动,直至你抓牢鱼鳃(鱼儿在觅食时常逆着水流游动),把它拖上岸。

  诱迫法捕鱼

  夜间用火把或手电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会引来鱼儿,这时再撒网捕捉。河床边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镜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阳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叉刺或射击

  警告:如果你有火器和充足的弹药,不妨试一试用来捕鱼,但绝不要将枪管伸入水中,否则很可能发生枪管爆炸。

  如果枪管伸入水中,水会封住枪口,开枪后后坐力会猛地击向你。这不仅仅是危险,而且很可能会致人死命。一定要确保枪管离开水面。

  长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鱼枪,若削有倒钩,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枪头,这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

  确保水中没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鱼儿所处的水域。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因为还得考虑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

  如果你是训练有素的射手,弓箭也可用来捕鱼(木制箭杆的浮力会将猎物带上水面)。死鱼最后也会漂浮在水面上。

  混水摸鱼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滞留有鱼。用棍棒搅动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鱼,会向较清水面游动,你可以直接把它们舀上来。

  炸药炸鱼

  水中爆破会杀死该水域附近的鱼儿。爆炸释放的混和气体及冲击波会使更远处的鱼浮上水面。   
7、14 毒 鱼

  有许多地方的渔民利用当地植物毒杀或麻醉水中的游鱼。鱼儿失去知觉会浮上水面,很易于捕捉。该法适于深水池中捕鱼。筑堤围成小池,以便养鱼。此外,在任何静水水域这种方法都适用。

  有些植物可使鱼儿头昏眼花,昏迷不醒。多数植物所起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中溶氧量降低,鱼儿不得不浮上水面。

  一般将植物撕碎,扔进静水中就可以了。但结果可能会有戏剧性变化,鱼儿不会昏迷太久——水中溶氧量会很快恢复。在温暖水域,这种方法的效果来得更快,所以常应用于热带地区。

  如果该法应用于封闭池水中,可能会一次性清除池中所有的鱼类资源,断了以后的食物来源。当河流或海岸边的水池重新向主流水域开放时,又会有鱼儿游进来。

  海贝壳、蜗牛壳或珊瑚在高温下煅烧,可以产生生石灰,撒入水中可以毒鱼,对人的消化系统则无害。

  警告: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看上去似乎是易得的肉食,但是很可能携有病原菌。如果时间长,就更不宜食用了。当然,如果是捕鱼者将鱼杀死,浮上水面,直接捞上来应该是安全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毒植物,它们通常只对冷血动物才有毒害,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可以随意食用。有些人吃了它们也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生食。可以利用它们来毒鱼,而不是你自己——吃鱼应该无妨。许多植物都有类似功能,以下几种相当有效,在分布地区也很常见。

鱼藤属植物

  鱼藤分布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一带,木质藤本,小叶心形对生,花和种荚均为紫红色,根可研磨成粉末,撒在水中,很快就会有昏迷的鱼儿浮上水面。(图a)

  Barringtonias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及波利维亚,常生长于海边。将石榴形果荚里的种子碾碎后撒入水中。(图b)

沙漠蔷薇属植物

  Adenium(图c)分布于热带南非及阿拉伯部分地区。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厚革质叶,紫红色筒状花簇生,毒鱼效果最好。茎与根磨碎后流出毒性很强的汁液。
  
皂角树

  野生种分布于西北美洲干燥开阔的灌木丛林中,具狭长革质叶,白色星形花(图d)。鳞状根磨碎后,撒入池水中。
  
山羊根

  芸香属植物山羊根(图e)分布于北美旷野,体表具微绒毛,狭长小叶对生,种荚长而扁平。磨碎茎干或者毒性很强的根都可用来毒鱼。
7、15 极地捕鱼

  在终年封冻的极地地区,鱼可能是最易得到的食物。即便是夏季,在冰窟中钓鱼也比在有流水的冰面捕鱼安全,后者冰面常会坍塌。

  下面描述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冬季结冰的湖面。冰层必须足够厚,以承受你的体重,但又不要过于坚固,否则你无法破开冰洞。

  首先得在冰面上破洞。如果手头有冰锯,破洞是很容易的。如果没有,就得冒所站冰面可能会破裂的危险。操作时要小心。

  钩线

  与通常方法相同。穿好饵料。你可能需要用重物垂住鱼线,使鱼钩位于一定深度的水层中。

  别只凿一个冰洞,这样你无法施展冰上垂钓技巧——最好构建多重钓鱼点。你还需要掌握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了解鱼儿何时上钩。用小块衣物或纸片制成三角旗——最好色彩鲜艳,便于与冰雪区分——系在一根轻木棍上,将该棍垂直捆绑在另一根木棍中部,后者应比冰洞直径至少长30%,以便横架在冰洞上。将鱼线系在旗棍下端,使得鱼线位于冰洞中央。

  鱼吞饵后,十字形交叉棍会被拖动,上面的三角旗会左右摇摆。保持注意力,很快就会有动静,及时发现才可以有效地捕到上钩的鱼儿。否则扭动挣扎的鱼儿很快就会成为游弋在附近水域中的海豹的美餐。

  冰网

  鱼类虽不会冬眠,但当冬季气温下降时,它们体内的代谢速率也随之变慢,并且很少觅食,所以上钩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时,鱼网是你的另一种依靠,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将网布置在冰下水中。沿着浮冰边缘布网,网很可能会被冻结在浮冰上,扯动时会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可先在冰面上每间隔80厘米打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冰洞。网底沿系有重物,网上沿每隔80厘米悬有一根吊线。准备一系列长度大于冰洞直径的木棍,以便系住网吊线。

  先将网一端的吊线系在边洞木棍的中央部位,从边洞将网放入水中。用另一根带钩的长棍(可以临时准备)从第二个冰洞伸入水中,钩出网上的第二根吊线;用同样的方法,把吊线系在横担于冰洞的木棒上,使整个鱼网悬挂完毕。

  如果冰层足够薄,可将所有吊线都穿在钩棍上,然后将网从第一洞放入水中,第一根吊线系牢在第一根横棍上;小心握住吊线,使钩棍穿过下一个冰洞,将第二根吊线拴在第二根横棍上。依次将吊线拴在相应横棍上,直至整个鱼网全部展开。

  需要检查鱼网是否有收获时,可用钩棍拖起鱼网。

  在极地区域,如果不按时检查,最终你会发现网上的鱼全都成了海豹的美餐。
7、16 鱼的清洗与处理

  几乎全部淡水鱼种都可食用。长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条煮食,毋需处理。大鱼必须剖膛清洗。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其他鱼类需要去鳞。鲇鱼有软的骨架,大多数其他鱼类有许多鱼刺。

  放血

  鱼被捉上来后,应尽快切开喉咙,放掉鱼血并除去鱼鳃。

  剖膛

  沿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可以用来作垂钓用的诱饵。要保留鱼卵,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的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去鳞

  并非必须去鳞。可以直接带鳞沸煮。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除去鱼鳞。从尾部开始,用刀刮去鱼鳞。

  剥皮

  鱼皮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可以食用。食物相当充裕时,可以弃去不要。鳗鱼或鲇鱼去皮时,可用细棍穿过鱼头,架在叉桩上,从头部后端切开皮肤,直接用手撕至鱼尾。

TOP

第五章 露营与帐篷


1 庇身所与帐篷搭建


庇身所可以遮挡日光、防风避雨,并保持一定的室温。睡眠充足和休息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构建庇身所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作为飞机失事或轮船遇难后的幸存者,机械残骸也许能提供庇身之所,或者提供建造庇身之所的原材料。如果飞机或轮船正在燃烧,油箱有可能会爆炸,请暂时不要靠近。

  作为突发事件的幸存者,身边可能没有野外生存所必需的装备。雾中迷失方向,或者黑夜即将来临、继续前行已很不安全,精疲力竭,或者已经受伤无法前移,你都不得不停下来,寻找天然庇身场所过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形势,你也得寻找能够防风避雨和保温的场所,以便耐心等待。如果山风使得庇身之地变得不再安全,可沿同一等高线的山坡寻找,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如果一时找不到能够庇身的山洞或岩缝,也可以找一天然凹坑,四周加高加固(尤其是处于迎风口处)。

  如果天还没完全变黑,你也并非因伤无法行动,周围也无不可逾越的悬崖峭壁,你可在附近寻找更理想的地点。长期居住的庇身所应该建在安全可靠、有利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地方。

何处搭建帐篷

  如果你身处较高的开阔地带,应往下移动;如果所处之地低湿难耐,应向上移动。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着的较高处,而且此地不会受到落石或雪崩的威胁。

  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所以谷底常有冷空气聚集。气温较低时,很容易形成湿雾和霜降。在某些区域,沿着山坡有许多接纳雨水的平台,那里比较潮湿。山坡其他部分则相对干燥一些。

  理想的地点还应离水源较近,附近有充足可利用的林木。别把帐篷搭建在与水源过分靠近的地方,那样极易受到蚊虫的骚扰,而且流水声会干扰你的判断,危险将至也不会察觉,或者与救援队伍失之交臂。

  应该找到河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山区小溪在暴雨之后几分钟内即可变成湍湍急流,一小时内水位可以升高五米!在平阔之地,洪水甚至会超出河道。附近山川所下的暴雨很容易在无任何先兆时变成滚滚洪水向你扑来。要选择这样的地点——平坦无太多石块,使你有足够的空间发送求救信号,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抬头察看周围有无蜂巢,有无在下一次暴风雨中可能倒下的死树。要远离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它可能会成为雷电的目标。身处森林边缘可使你看清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帐篷不能搭建在野兽经常奔走的路径上——因为你不会希望正在觅食的野兽成为你的客人,还有可能一群前去饮水的野兽在瞬间踏平你辛苦营建的帐篷。但是可以将帐篷建在有人类留下痕迹的地方。

不适宜搭建帐蓬的地方

  1、有风的山顶(向山下移动,寻找背风场所)。

  2、谷底和深不可测的山洞——相当潮湿,若白天天气很晴朗,夜间可能会有霜。

  3、山腰平地——容易集聚潮气。

  4、通向水源的山嘴——常为野兽饮水必经之路。   

1、1 庇身所的类型

  这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以及计划中何时使用等等。若仅作临时用,只需拼凑庇身之所即可。如果你准备在庇身所里生活一段时间,同时等待救援,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构建一个长期的庇身居所。

  对于准备亲自跋涉、寻求出路的求生者来说,可在途经地修搭临时的庇身帐篷。如果庇身帐篷足够轻便,而且有迹象表明沿途向前可能会没有适宜的搭建材料,我们甚至可以将它随身携带。

  如有病人或伤员,应修建永久性的居留所,作为恢复健康前的休养场所。如果天气持续恶劣,永久性的居所也是需要的,在等待的日子里,你可以收集装备和食物。

临时庇身所

  如果缺少搭建材料,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利用悬崖下的突出物、斜坡等天然有利因素。如果身处大片的开阔地带,可以背着风坐下休息,在背后堆集各种物品防风。

简陋庇身所

  高大乔木的大树枝有时会被狂风折断,但仍牢靠地连在树干上。利用它们可搭建简陋的庇身所。但是要检验树干与树枝的连接处是否足够牢固,以免瞬时落下时砸伤自己。用一些细枝编进大树枝上,可以增强防风效果。针叶树会比阔叶树更有效,只需较少的编织就会达到理想效果。

  将折断的大树枝绑在树木的树干分杈上,可以产生类似效果(图a)。

树根庇身所

  倒地树木伸展的根冠及其固着的泥土是很好的搭建材料——如果角度恰好合适的话,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根冠空隙处可以进一步编织或填埋加工。这类庇身所为进一步用其他材料搭建更精致牢固的住所提供了基础。

利用天然凹坑

  浅坑也会有部分挡风效果,并且使得你进一步搭建庇身所时会省许多力气。但必须采取措施,让附近的流水改道。如果凹坑位于斜坡上,这就更为重要了。否则下雨时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小水池里。

  为了防雨保暖,坑顶要加以遮蔽。先在坑四周横向搭建一排结实的棒状树枝,在其上中部纵向放置一根圆木,枝条、小棍的一端搭在圆木上。使得棒状树枝相互挤紧让雨水顺着一边流淌。还可用泥巴、细枝和树叶加强防雨效果。

利用倒地的树干

  如果倒地树干的方向恰好与风向垂直,那么可以利用它来防风,可以在背风处挖一凹坑,坑上可以搭建棚顶。

排水与通风

  在棚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可以使棚内保持干燥。对于简易的庇身棚,只要不是完全封死,通风应该没问题。

利用石块的庇身棚

  如果棚里体积较大,不仅仅能躺下,还能坐起,甚至在棚内活动,那无疑会舒适许多。所以要在坑的四周垒起石块以增加棚高,用泥炭、树叶和泥填充石块间的缝隙。加上顶盖后,即便大雨倾盆,也可以有干地居留了。

利用小树苗的庇身棚

  寻找两排合适的树苗,除去彼此间的障碍物,将对应的树苗上部绑在一起,构成帐篷的支架,盖上篷布,用石块或圆木压住底边,帐篷就搭成了。

  也可以用易弯曲的枝条插在地上替代树苗的功能。

  如果没有帐篷布,选择较矮的小树苗,用枝条把它们编织在一起,并用泥炭和蕨类加固。

庇身棚所用的覆盖物

  防水雨披、地膜、塑料布或帆布等都可以用作庇身棚顶的覆盖物。图a主要利用自然条件,图b搭建成背风的三角形帐篷。如果覆盖物足够长,可如图c那样,将多余部分沿下坡的方向折向内面,这样可以避免地表水流进棚内。在棚中躺下休息的地面上,一定要铺上干燥的野草或蕨类,以免受潮。

  只要倾角比较大,编织紧密的帆布即可挡住绝大部分雨水,尽管并非绝对不渗水。将大小相差无几的帐篷套在一起,效果会更好(图d)。注意:在去除帐篷顶上的积水时,不要触及帆布内表面。

圆锥形帐篷

  一种著名的印第安人帐篷,别的种族也曾使用。将三根或更多的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是最快最简单的搭建法。圆杆另一端斜插入地面中固定。可用兽皮、白桦树皮或防雨布覆盖。

  圆杆间夹角增大,帐篷内的面积即会相应增加,不过帐篷排水会略加困难。

伞形帐篷

  把降落伞中央部分悬吊,伞缘固定于地面即可。

  降落伞及其类似物可以直接覆盖在圆锥形支架上。但将伞顶悬吊于树下、伞缘钉牢于地面可能会更简便。如果材料防水性不是很好,可适当增加倾斜程度。帐篷出口要用双层防水材料,上部绑紧。

防风墙与屏风

  用两根粗棒夹住一排横木,绑紧,竖起即成一面防风墙。设法堵塞横木间的缝隙。活动木墙也可作为庇身棚出口的防护门,或用来反射篝火的热量。另外,还可用来筑坝引水。

  为使防风木墙更加结实,可增加竖直夹棒的间距,使对立两根木棒间夹住双排横木,横木间填充一层泥土,呈三明治形。

覆盖物

  弹性树苗、枝条、野草、长树叶都可用来编织篱笆及其类似物,用于护墙和遮盖棚顶。叶片过大时,可以适当切割以便编织得更加紧密。先用硬度大的材料作骨架,加以编织和填充。可以在原位上直接编织,也可先编织成块板状,再安排至适当的位置。绑牢主要交结点,然后逐渐编上一些较为柔软的材料。

  如果没有绳索,可先将作为骨架的硬棒插在地上(间隙不要过大),再编织上树枝,最后用泥和野草填充缝隙。

  如果适用且结实的树枝太少,可利用藤茎编织。大型树叶,无论是成束垂下还是串连在藤茎上,都可相互重叠,如同建房用的房瓦,可以挡风避雨。

  长草按束编织,不断掺加草叶使其延长,可制成很不错的草席。

  以60厘米为长度标准,环割白桦树树皮,剥离待用(图a)。棍棒或藤条成对设置在架上,彼此距离很近(图b)。桦树皮上端夹在排棍中间,下端搭在排棍上(图c)。

半开放式庇身棚

  如果不是搭建可抗暴风雨的长久居留场所,而且也无坚固之物可供利用,可以搭建简便的构架,上面覆盖野草。

  在树与树之间或树与立柱之间搭上一根横木。根据风向,在横木与地面之间呈45°角搭上简便构架。用木棍加固成一面边墙(图a),在背风处生火,用板或活动木墙使热量反射到避身棚里(图b),可以保暖。

1、2 在热带地区搭建庇身棚

  身处热带雨林之中,地下常很潮湿,而且很可能会有各种昆虫、吸血虫或其他令人讨厌的虫类使劲往身上爬,这时你最好搭建高出地面的躺床。相应地,你也许愿意把庇身棚建得更高一些。

  海拔太高的地区夜晚也会较冷,此时保持干燥爽洁比防风更重要。大篷棕榈、香蕉树或其他大型叶片可用来遮盖棚顶或墙壁,效果很好。

1、2、1 叶片

  Atap  即所谓“耐心藤”——等一会才能用的藤。尽管叶前端有倒刺,给利用时增加了难度,它的作用仍很大。具图a结构的植物复叶越大越理想,单叶片宽度越大越好用。

  在复叶尖端沿叶脉切开小口,由此把叶片撕成两半(b)。注意:如果从叶片后部切口,很可能无法撕至叶前端。

  半片叶子层层交叠,固定在支架上,用作棚顶时可以叠得密一些,用作护墙时可相对稀疏一些(c)。如果感觉效果还不理想,可以将复叶编织后再用。

  另一种方法——不把复叶分开,直接将叶片沿脉中线对折后编织(d)。从一端开始,止于另一端——如果经过练习,这并不难完成。

叶缘三浅裂叶片

  如果找不到叶缘三浅裂叶片,也可人为加以切割(图e)。这种叶片不需任何固定即可搭在支架上(图f)。

大型叶片

  可以如图g所示直接跨棍编织。这样只需较少的大型叶片就可搭好庇身棚的棚顶及四壁。

长而宽的叶片

  可以用藤条穿过,直接固定于棍上(图h)。

棕榈叶及其他长柄叶

  可将长叶柄绕过棍后压住另一叶片的叶柄,自身游离端也被类似结构固定(图i)。注意使叶片交叉重叠,以遮住空隙。

1、2、2 竹子

  竹子是具有细长直茎的木质化草本植物。作为建筑材料,竹子有着广泛用途,例如作为支撑材料,制作地板、房顶和竹墙等。

  一种原产亚洲的竹类高可达30米,直径30厘米。印度与中国都盛产竹子。竹类通常生长于平原和山坡上的潮湿地带。非洲和澳洲也有原始种竹类,美国南部地区也有两种分布。

  将竹杆竖直劈成两半,打通竹节,安置在棚顶上,雨天里可以收集雨水,也可用作导水槽。劈开的竹片也可相互锁定,形成很有效的防水系统。

  将竹片剖成长条展平,可用作平坦的墙壁、地板及物品架等。竹节上每隔1、25厘米处垂直节面剖一刀,展平成竹片,可作很好的建筑材料。

  警告:砍伐竹类时要小心。作为丛生种,许多竹杆常互相纠缠在一起,被弯曲绷紧的竹杆会产生相当大的张力。如果贸然砍伐,可能会引起竹杆爆裂,露出锋利尖锐的断面。

  竹类裂断面有着与刮胡刀同样锋利的刃口,千万要小心。竹杆底部外苞叶上有蜇人的绒毛,会严重蜇伤皮肤。   

1、3 在北极地区搭建庇身棚

  天然的凹坑或洞穴在极地地区可以成为简易的庇身所。如果携带有露营装备,你可以搭好帐篷,在周围堆上尽可能多的松软积雪来加强保暖效果。严寒气候下,很难用坚实的雪块作材料,因为你首先要有切割雪块的工具,或把雪块垒成适当的形状。铁锨与雪锯在极地探险中是必备的工具。

  雪坑和岩坑很易辨认。如果被大雪掩盖,针叶林中、树木枝条下是否有坑洞,就不那么容易辨别了。中等体型的树木树干四周可能会有空隙(图a),某棵大树的某个枝条下也可能有个坑洞(图b)。在背风处的枝条下面用硬物挖一挖,确认是否有坑洞。

  松软的雪团也可用来组建防风墙。用工具把雪团切成条块,垒在一起就可以了(图c)。这是最省力的方法之一。

  将塑料布或雨披的下端用雪块压稳在地面上,上端压在搭好的雪墙上,周围用雪块封住,就可形成庇身棚了。

制作雪块

  雪锯、铁锹和小刀是切割紧密冻合的雪块必不可少的工具。雪块强度若能轻松支撑成人体重,而且也能被尖锐之物刺穿,就比较理想了。

  体积为45×50立方厘米,厚度为10~20厘米的雪块搬运方便,并且可以提供很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允许部分光线透过。

1、3、1 雪沟

  因地制宜地利用雪沟搭建庇身棚,要比在平地上全用雪块垒建快得多。不过它只能供单人短期使用,例如在行进途中。

  在雪地上标出睡袋的大小(含头部位置),沿标线向下挖出约60厘米深的沟,沟边上部切出15×15平方厘米的雪块,在切出位置上放置雪块(图a),沟两边雪块相互依靠支撑,形成顶篷。

  装备及其他物品放在沟下面,睡袋靠物品支撑,不直接与雪地接触。

  迎风的沟口要用雪块填实。背风沟口安置可移动雪块,方便进出(图b),或将出口封住,再在雪下挖一通道作为出入口(图c)。若所在地点在缓坡上,冷空气很难进入庇身棚,棚内会更暖和。

1、3、2 雪洞

  先在雪地上挖开孔,里面扩展成一个舒适的雪洞。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道理,雪洞内分成三层:上一层生火,中央层睡觉和放置用具,下一层仅容纳冷空气。顶篷上开口,可便于通风,让篝火散发的烟雾能散出去。

  用可移动的雪块堵住洞口,作门。为了防止冻融,雪块与洞口不必吻合太好。雪块位置也应尽量与洞内接近,这样即便冻合,也易于分开。

  洞内表面可以修得光滑一些,这样即便有冷凝水形成,也会随壁滑下,而不会滴落下来弄湿装备。洞内沿外周应开凿水沟以便及时排走水分。

1、3、3 雪房

依格鲁——爱斯基摩人的圆顶屋

  搭建一座“依格鲁”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居住效果很好。数百年来,爱斯基摩人一直生活在雪房中,这足以证明这一点。首先要挖好进出口通道,至少得能让人爬进去,出口还必须位于背风处。

  在地面上划出直径4米的圆,开始建房前踩实圆内的雪,在圆的外周摆上一圈雪块,这时即可开始修建如同图的坑道式进出口,或进一步建成图样式的进出口。在第一圈雪块上再加一层雪块,其中心对应着下层雪块间的缝隙,如此相互交错,一层层叠加,直至形成半圆形顶。在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上下两端各钻一个通风孔。底部通风孔不能过低,以防积雪堆积,把通风孔堵住。通风孔也应背风而建。用雪堵住雪块间的裂隙。雪房内壁要打磨光滑,防止凝结水直接滴落。

螺旋式建房法

  先摆好底层一圈雪块,雪块上表面为螺旋式升高。第一圈雪块的形状也应是向内向下倾斜。第一圈雪块建得很好,再摆放上一层雪块就会相当平稳,这样一层层摆上去,每一层都向内倾斜,也许直到最后几块才会需要额外的支撑。

  第一圈雪块上表面修平会对下步垒加很有利。上表面也应缓缓向中央倾斜。

  最后一块雪块必须削得恰到好处,这对于“依格鲁”整体稳定很重要。假如最后一块空间太小,可以留作通风口。

“依格鲁”房内布置

  休息睡眠处要高出地面,既可垫高睡觉之地,也可挖低周围地面。较低处冷空气较多,可以贮存食物及用品。

  地面上挖一坑道作为进出口。如果一天没完工,出口也还没挖,可从圆房尚未封闭的顶部爬出来。

搭建一座庇身棚

  庇身棚的类型取决于某种材料是否易得、身边拥有何类工具及搭建的目的与用途(防风、保暖、避雨雪,还是防蚊虫等等)。

  你准备在此地呆多久?行进途中,雪洞及天然洞穴就很不错,不必搭建永久性庇身棚。

  避身棚的大小取决于露营人数的多少。

  搭建庇身棚需要时间和精力,这是值得投入的。但要劳逸结合,防止过累流汗。

  所有庇身所都必须经常通风,以防一氧化碳累积,同时也可赶走湿气。因此需要两个通风孔,一个接近顶端,一个接近底部。如果庇身所是由雪块垒成的,应经常检查通风孔是否被冰雪堵住。

  要经常清扫出入口坑道内的积雪,以防堵塞。

  避身棚越小,相对就越暖和。不过棚内气温还是较低的,必须能很快适应。

伞形雪房

  如果船只搁浅于北极冰海之中,冰岸上又无足够雪块可供建造“依格鲁”,这时伞形雪房是适宜的选择。建筑材料仍是雪块,还有在大块冰相互挤压时在其边缘形成的大小适当的冰块。

  在冰面上划个圆圈,边缘处垒起一米高的墙,要留有缺口以供出入——因为在冰上无法如同在雪地那样从地面上掏洞了。圆中心部位可以挖低一些,以容纳冷空气。

  在圆心处可用雪块、冰块立起直柱,比四周墙高1~1、5米。将降落伞或雨披盖在柱子与墙上,用冰块压紧固定。

  注意事项

  □这类雪房的伞形屋顶上容易积雪,所以应该经常清除,否则积雪的重量会破坏庇身所的结构。

  □生火时,首先要保证通风良好。地点应靠近房外侧,而不是靠近柱子的中央部位,这样可以确保房子的安全。

  将降落伞的牵引绳系在较远处的冰块上。或在冰上打孔,绳子穿孔后系牢。

  无论外界温度多低,雪房的室温不会低于零下10℃,只需点上一支蜡烛,就可使室温升高4℃。爱斯基摩人传统的取暖方法是点燃浸在一碗油脂里的灯芯。在体积大的庇身棚里,用木材取火会使室温升高。没有木材时也可用其他燃料或油料替代。

  生活在雪屋中

  储备足够的木材或液体燃料,以备天气不好时使用。

  进入帐篷前应掸去鞋帽及衣物上的雪花,别把它们带入帐篷。

  进出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易于找到。

  雪屋内应存有铁锹和其他工具,以备必要时进行自救(把自己从屋中挖出来)。

  在房内滴水处抹上一把雪,可以使滴水停止。

  尽可能放松自己以保持体能。

  集体居住的人们应该分工协作,比如有人负责烧火,有人负责检查通风孔、收集燃料、打猎、准备食物等等。

  要记住,在寒冷条件下,你需要更多的食物。

1、4 长期庇身所

  由于路途遥远、气候不好、缺少装备或身体状况欠佳等原因,你放弃继续探寻出路或者由于继续前行过于危险的时候,你都应该搭建能较长期居留、安全舒适的长期庇身所。尽可能选择使自己方便的地方。在这里,你应尽可能发送信号,引来救援人员,并且要重新装备自己,使得有朝一日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寒冷季节里,首先需要的是能保持温暖的小环境。长期庇身棚应能应付季节性气候变化和昼夜间的温差。

1、4、1 山洞作为庇身所

  即便很窄很浅的洞穴,也可能成为很好的临时避难所。大山洞可改造成舒适可靠的家。地球上有许多地方的人们还是愿意生活在山洞里。有的山洞具有所有现代居家所需的功能!位于山谷较高处的山洞比较干燥,即便洞上面有水流过,并能渗入洞内也一样。洞内气候受外界影响不是很大。改建工作量并不很大。通常需要做的是:修建一出入口屏障,形式可以是篱笆、山石或圆木等等。

  山洞内也许很凉,也许居住着野兽,所以进洞时要小心。将大量枯干松树枝条堆在洞口前,生起篝火,可把野兽吓跑。

  如果洞口迎着风,需建双层挡风屏障,相互间有重叠,同时还起到门的作用。

  在距离洞口较远的地方生火,烟会升到洞顶,最后从洞口与屏风间预留的烟道散发出去,洞内中下层无烟。但是如果是敞口山洞,烟就不容易散去,而且会被风吹进山洞。

  有时,洞内会有活水源,这在比较深的山洞中更常见。水源既可能来自地下河,也可能是洞顶岩石上渗出的水分。

  警告:检查是否会有石块坠落的可能,包括洞里洞外。你可能已对身处庇身棚彻底失望了,如果再被落石困在洞中,岂不更糟。   

1、4、2 轻便结构的庇身棚

  根据前述的斜靠结构,你可以进一步发挥——屋顶角度更小,几乎没有前墙,或者可以修建竖直墙壁,房顶的屋檐可以提供额外的蔽护,晴天防日晒,雨天防水淋。房子四周要挖沟,以便排走积水。

  如果有竹子或其他很棒的材料,可以搭建牢固的支架。在热带气候下,垫高棚内的地板,使之远离潮湿的地面,免受地上小生物的侵扰。

  炎热气候下,需要加固房顶,阻止日晒雨淋。

1、4、3 灯芯草原料建筑物

  如果没有树木以及竹子一类建筑材料,可将灯芯草或其他较硬的植物茎干成捆扎成柱状——位于伊拉克境内的马尔什阿拉伯人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将芦苇用丁香结扎成粗长的几捆,选出其中最长的芦苇,其末端要间隔开,这样聚拢成捆时便不会显出薄弱处来。其底部要平齐,顶部成一锥形。芦苇要多备一些,尽可能更长、更细。

  将粗厚的芦苇束在居所较长的一面平行竖直放置。在地面掘坑,把芦苇束末端放进去竖起,再将较细的芦苇横放在上面。

  将芦苇束顶端向下弯曲,使它们之间交相迭盖,然后捆扎起来,添加更多细的芦苇束横担在平行的柱状芦苇束上,一直到拱形的顶部。

  在这个框架上用细一点的芦苇束交错编织,直到可以完好庇护。也可将树叶或芦苇间隔编织其上。   

1、4、4 土坯房

  在木料缺乏或者没有工具建造小木屋时,另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建造土坯房。将草皮切割成长约45厘米,宽约15厘米的块状,像垒砖块一样将它们垒筑成墙,相互间要砌合严密,侧面墙顶要有一定倾斜度,以使屋顶自然倾斜——屋顶要用圆木料或其他硬实的材料支撑,倾斜度越大防雨效果越好。圆木的长度决定房屋的框架大小,屋顶上用草土泥或青草覆盖。

  如果草土泥数量有限,难以寻找,房子可建得低矮些,有足够的空间坐下即可,能站立的地方不必太大。房门对着生火的一侧敞开。

  如果时间和材料充裕齐全,用土坯可建成高大的棚屋。这对于门框和屋顶材料要求更高,要相当结实。室内可建上炉灶和烟囱,但是使用的是草泥坯时,为防止炉膛和烟囱自身起火,可在其内壁涂上一层粘土。

  屋子敞开面或门户(a)要避开风向,小泥房可把火生于室外,在门户对面建一个反射器,使热量反射至室内。

  即便屋的一侧敞开,一个短的弯转侧面(b)会使四角更为稳固。屋角砌合采用类似砌砖结构的方式,以使其更加坚固牢靠。

1、4、5 圆木结构小屋

  按比例绘制小木屋建筑图,在此之上可扩大或增加额外的房间。能找到的圆木大小决定了墙的长度,正方形或矩形屋顶坚实稳固,也最为方便,长约2、5米的正方形是一个理想的尺寸。如有幸能够使用已伐倒的树木,你可以将它们捆绑起来,再将它们之间的空隙塞满,但将它们互相对接、形成犄角效果更好,凸出的末梢不可去除,这是屋架支撑力量所在。

  依照房屋形状放好第一层圆木。

  把圆木顶端相互契合对接,再砍伐其他圆木整齐嵌进其顶部。

  由于圆木两端粗细不均、略成圆锥体,所以头尾间要交错放置。

  底层屋架确定之后,在房屋背风侧要留出一定空间建成门户,可以用砍伐剩下的圆木安放在门的两侧,门洞留成方形,正好安放一个门框。不必费力添加窗户,一个门洞足够通风了。

  房屋前部要高于后端,使房顶有一坡度,前排、后排的最后一根木料应当适当伸出,长于墙壁,以便更好支撑屋顶。在架于屋顶的木梁上刻出凹痕,使其他木梁可契合堆放。从前至后放上屋椽,屋椽要伸到木房墙外。

  给小木屋选出地势平坦的空地,或者整理弄平一块地面。如果需要,可在小山坡上挖坑,但地基必须平坦。

  如果工具箱中有软锯,可把圆木锯成合适的尺寸。如果你是飞机或船只失事后的幸存者的话,可能会在飞机或船只上发现一柄消防斧。

  不必特意去做扇门,在门框上悬挂一条毛毯就可挡风遮光,或者用枝条编织成帘,也会觉得经久耐用。

  用泥巴和木头碎屑将圆木之间的空隙填满。如果空隙较大,在堆放泥巴之前可放上一些幼嫩树枝。把杂草和苔藓混合在一起,用削尖的棍棒担放在木梁之间。先用一些小树枝将屋顶覆盖起来,然后再添加一层泥巴和草皮。

  可以使用轻便的材料和泥巴堆放在木材架上,以代替完全用圆木建成的屋顶。如果圆木上的树皮能像瓦片一样平展铺开,就可用来很好地覆盖屋顶。当泥层软湿未干的时候,用柔软纤细的枝条能进一步加固。

  如果没有积水危险,可在屋内挖掘泥土,以提供填补屋顶空隙所用的泥土,同时也会使屋内的高度增加。

  如果在屋顶留下孔洞排烟,可以在小木屋内生火,但不要弃之不管,到时候就扑灭,否则房屋可能烧塌。

  如果方便寻找石头,可以建个烟囱和壁炉——如果建在房屋中心,会保持更多的热量。石块堆砌要尽可能紧密,并使用小石块或泥块将空隙塞好。

TOP

2 生 火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机。它不仅可以将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广泛的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卡散失,这些热卡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还可以烘干衣服使人穿着舒适。火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还可煅烧金属打制工具、削尖木棍、煮水烧饭,烟雾则可驱走害虫。对于火要充分利用。

  火的这个三角结构值得你牢牢记住:三条边分别代表空气、热量和燃料。如果其中任
意一边缺失,三角形构架就会坍塌,火势也就烟消云散了。

  每次生火,要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足够的燃料和必备的热源。为了燃起一堆大火,温度须维持在某一点,以使空气和燃料不断产生反应。获得的氧气越多,火烧得越旺;如向火中鼓风或在其中埋进一根通风管道,火会烧得更旺,达到一定的高温点时,就会急速燃着燃料;如果通风得到抑制,火势自然就会减弱。余火也会散发热量,但是需要的燃料更少。

  如果了解了这些道理,就可避免火苗释放浓烈烟雾。冒烟是由于不充分燃烧引起的,小心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就能够让烟冒得更少一些。

  2、1 点火练习

  火对于生存至关重要,它可以提供热量、用来防卫、作为信号、将水煮沸、煮熟和保存食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方生火。光知道各种方法是不够的,在这方面,你必须成为一个专家。

  2、1、1 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你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火种、引火物和燃料,然后准备一个壁炉,以便可使火势得到控制。点火时不小心可能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引发火灾。

  壁炉

  建造壁炉要小心谨慎。选择一个安全的地点,尤其在风大的时候,除了发出信号(见“营救”一节)或者在一个临时的大树枝下或雪洞里隐蔽取暖外,不要在树根或树桩下点火。将周围2米以内的树叶、树枝、苔藓和枯草清理干净,直到地上什么也没有。

  圣殿火

  如果地面潮湿松软或积雪深厚,则需要搭建一个高出地面、悬在空中的平台,这就是所谓的圣殿。

  这种炉台由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由刚砍伐的新鲜木材建造)构成。四根木桩竖直,叉点上横担着木棍,在上面放置一层圆木棍,再覆盖几英寸的土或石头,才可在上面生火。成对角线的两根最长的直木上横担一根木棍,用来悬挂锅等器皿。

  风中生火

  如果风力强劲,可以挖一处壕沟生火。也可用以下方式:用岩石块将火堆围住,以使热量散失减慢,保存燃料;岩石上可放置器皿烧煮食物;另外,岩石散发的热量同样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用岩石垒成炕。

  警告:火堆边不可放置潮湿或带孔隙的岩石或石头,尤其是曾经浸泡在水中的岩石更要小心——它们在受热时可能爆炸。也要避免使用板岩和较软的岩石——通过岩石间彼此猛烈撞击就可以检验出来;一切有裂隙、高度中空或表面易剥落的岩石都不可使用。如果它们含有水分,则膨胀速度更快,极易爆裂,迸溅出危险的碎片。如果你就在火边,它们可能会把你的眼球崩出来。

  火种

  火种泛指仅需一点热量即可点燃的材料。优质火种只需一个火星即可引着。

  桦树皮、干草、细木屑、鸟绒、蜡纸和衣服上露出的蓬松的棉花都是很好的火种,干燥的真菌可以精研细磨成粉末用作火种,烤焦的棉花和亚麻,昆虫如树黄蜂钻孔打洞留下的粉末,以及粉末状的鸟类和蝙蝠排泄物,鸟巢里鸟儿落下的一行行排列的羽毛都易于点燃,适合作火种,甚至干燥的田鼠窝也可以。

  无论用什么作为火种,一定要保持干燥。随身携带防水容器,将火种收集在里面。要在平时多注意采集火种。

  引火物

  引火物是指那些可将燃着的火种火势增大的木质材料。

  最好的引火物是干燥的小树枝;质地松软的木柴也不错,因为它们燃烧迅速。含有松脂的木柴易于燃烧,火光犹如一把剪刀。软木柴的缺点是容易冒火花,且燃烧过快,这样,就需要准备更多的主燃料。如果用其本身作为主燃料,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不要直接从地面收集引火物,它们会多少含点水分。可从一株未伐倒的死树上取材,如其外表潮湿,可以刨去,仅留下干燥易燃的中心部分。

  简易火杖

  将树皮稍微刮起,状如毛掸,这样引火时,燃烧更充分,很快就会使火堆燃起。

  燃料

  木柴

  用干柴点火;一旦火势稳定,就可加进较青的柴或晒干的柴。

  一般情况下,木柴越重,释放热量越多,这对于枯柴和生柴都适用。将生柴和干柴混在一块燃烧会使火势长久不熄,在晚间这一方法十分管用。

  硬柴:例如山核桃木、山毛榉、栎树,燃烧充分,释放热量大,并可以持续燃烧很长时间,能够维持一宿不灭。

  软柴:燃烧过快且易迸出火花,其中雪松、桤木、铁杉、松树、栗树、柳树溅出的火星相对较少。

  记住:潮湿的木柴也有其作用,可以放出烟雾驱赶苍蝇、蠓、蚊子,并且燃烧持久,使火种不致熄灭。

  将需要干燥的木柴放在火堆上面的支架上。不能离火堆太近,否则会燃着。在火堆的一角放置生柴,在风势较弱的地方烤干。其余的圆木可靠在悬挂器皿的横木上烤干。

  建一个木棚,天气潮湿时会十分管用。将木棚建在火堆附近,这样火的热量能够帮助烘干木材,当然不可太近,以免失火。建上两个底台,从靠近火源的一边一批批依次取柴,一批用完,另一批也干了。

  注意保存体力

  不要将气力浪费在劈柴上。把木柴放在一块岩石上猛击将其劈开(a)。如果这样不管用,将其架在火堆上燃烧,从中间烧断(b),或者如果木柴不长,将其末梢首先投进火中。如果必须把木头劈开保存燃料,也不需用斧头。取一把小刀放在木材顶端,刀刃朝下,用石块敲打刀背也可劈开木材(c)。一旦木材被劈开裂口,在缝隙里塞进一块木楔,向下用力,就可将木材彻底剖开。但是如果仅有一把小刀,不要冒险损毁它。

  星火

  将圆木交叉放置,当不需要过多热量时,将圆木分开保存,使仍在冒着火星的余烬在中心燃烧即可。

  如果想使火势变旺,将圆木重新堆放在一块。这种点火方式既可以节省燃料,也省得劈柴。

  其他燃料

  在木材缺乏或没有木材时,必须寻找别的燃料替代。

  □动物粪便

  是很好的燃料。在西部荒凉区域,人们使用干野牛粪点火。让排泄物干透,就能燃起无烟火,可以掺进草、地衣和树叶。

  □泥炭

  在干燥的沼泽地带可以找到泥炭。踩在脚底的泥炭很松软,富有弹性。它可能会出现在露头岩矿的边上,呈黑色,布满纤维,用小刀易于切割。燃烧泥炭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

  将泥炭一块块码放,周围留出空间,这样会干得快,时间不长就可以燃烧。

  □煤

  煤有时在地表就可找到,如北方冻土地带的大矿床。

  □页岩

  页岩富含油质,易于燃烧。一些油沙层中也含有油质——燃烧时放出浓浓的烟雾,可很好地发出信号火焰,也会放出充足热量。

  □油

  如果你的机械不能继续发动,而燃料却安然无恙,可以改烧汽油、防冻剂、水压液和其他易燃液体,甚至驱虫剂也是易燃的。

  在寒冷地区,在油料凝固前把油排出发动机油槽。如果没有容器可盛,把油排到地上,然后使用固体油。

  轮胎、弹簧垫、橡胶封盖以及失事之后的许多残余物都能燃烧。将不易燃烧的物品浸入油中,可以试着将它们点燃。

  往汽油里掺混沙子,在一个容器里(如小火炉)点燃;或者挖一个坑,在坑内点燃。不要径直朝液体燃料上点火,要做一个灯芯。驱虫剂同样如此。

  □动物脂肪

  做一个灯芯,在利于通风的镀锡铁皮罐中点火,形成一个小火炉。当脂肪(有时只能在极地才能找到的燃料)燃起时,往里面添加一根根骨头。

  用火种或一根蜡烛点燃火苗,在上面放一圈骨头来支撑油脂或海兽脂。首先少量使用油脂。如果食物并非过剩,烧油脂意味着牺牲有限的食物。海豹脂肪变坏很快,却是好的燃料。

  燃烧油和水

  这种混合物在所有火焰中最为炙热。在装盛油和水的每个锡罐底部刺一个小孔,塞进一根尖尖的木棍,以控制液体流出(a)。油和水沿着沟槽流进一个金属盘子,拔出木棍可加大流量,重新堵上可减少流量。平均每2~3滴水混合一滴油。

  首先点燃一堆小火,让盘子变热。油水混合物加热后极易挥发,在盘子上把它点着。这种火几乎能燃烧一切。

  2、1、2 点火

  为火种建一个底座,再环绕其搭建一个引火物棚屋结构。如风力强劲,将引火物斜靠在背风一面的一根圆木上。先点燃火种,一旦引火物已燃起,添加大一点的木柴,或抱来一捆干树枝(这些树枝和木柴粗细相当),将它们首先点燃,放进棚屋内。

  火柴

  火柴是点火的最便利工具。多携带一些标有“非安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划着”标记的火柴,把它们扎成一捆放在防水容器内,防止它们相互磨擦,意外自燃,另外也可防止火柴自身变潮。

  有人喜欢将火柴折开使用,据说这样可让一根火柴成功地分成六根,但不要冒险加大浪费——一根比六根更加顶用。

  用一只手指按住折断的火柴头,在火柴皮上划着。如果火烧灼手指,尽快处理,使手冷却——放入凉水、雪中或干脆对着灼伤处吐口水,用嘴吹一吹。

  潮湿的火柴

  如果头发干燥并且不油腻,将潮湿的火柴放在头发里磨擦一番,头发产生的静电会使它干燥。

  通过在火柴上滴蜡可防止火柴变潮。点火时,可用指甲将蜡层剥除。

  划湿火柴时要将火柴头放在火柴皮上斜划下去,而不是沿着火柴皮来回刮擦。

  切记:无论何时,当你划着一根火柴,首先点燃一只蜡烛。蜡烛作为火源可以做许多事情——首先是节省大量火柴。用蜡烛点燃火堆,只要火势一起即把蜡烛熄灭。一只小蜡烛只损耗最小的能量,却可以维持很长时间。

  无论携带多少引火物,尽可能多的火柴都必不可少。所谓耐用火柴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但迟早会不灵,因此也要携带普通火柴。就其重量和占据的空间算算哪种更方便可行。

  使用凸镜

  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镜聚焦后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日常生活中,强光透过破裂的瓶碴片可使树叶或牧草变干,继而引发意外的火灾。在你的备用工具箱中,放大镜或者望远镜和照相机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镜为你服务。

  使火种避开风,将太阳光线聚焦,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保持不动;当火种开始冒烟时,用口吹气助燃。

  弹药粉

  如果随身携带武器,可利用弹药帮助点燃火种。

  将弹筒破开,将火药倒在火种上,然后使用打火石(a);或者仅倒出一半弹药,向弹药壳中塞进一块布(b),像通常一样,装上子弹,向地下开火,布就会携带火焰喷射而出。将剩下的药弹放在火种上,大火很快就会燃起。

  打火石和打火镰

  可作为打火石的石头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能找到。在一块钢制的打火镰上用力敲击,四溅的火花将会点燃干燥的火种。一条边缘带齿的钢锯比普通小刀可产生更多的火星,工具箱中应该备有这种锯条。如果将镁片与打火石一起使用,效果更好:镁片着火点低,燃烧剧烈。

  将刀背抵在打火石上敲击(a),或者在打火石背面横拉钢锯(b),靠近火种好让火星落在上面。首先从镁块上刮磨下镁片,落在火种上(c),然后用锯拉出火星。

  电池生火

  车辆中的电池发出的火花可用来点火,手电筒、收音机中的电池也有同样的功能。

  取两根长的导线,将其连在电池接线柱(正负极)上;如果没有电线,可取出两个扳手或其他金属工具应急。如果导线长度不够,可将电池从车中取出。

  将两根导线裸露的末端慢慢接触。在即将接触前会迸出火花,必须让它们落在火种上。一小块沾了点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种。

  火弓

  这是一种简易的生火技巧,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用一块坚硬的纺锤状木头在一块软木底座上摩擦钻孔,起初会落下细碎的木屑(可用作火种),而后摩擦处会变热。松树、白塞树、竹子是典型的软木材;栎树、*3木和癆木可作硬木材。硬木、软木都必须干燥。

  在靠近软木底座末端处挖一小洞,在下面凿一窝坑,里面放上火种;制一个规则的纺锤。将一根易弯曲的嫩树枝弯成弓状,可取材于榛树或竹子。弓弦可用兽皮、细绳或皮靴带子。另外,还需要一块被凿空的石块或木块,或用一个小坛来稳固纺锤木的顶部,以便向下施以压力。

  将弓弦在纺锤上缠一圈,将纺锤木插入底座小孔中,将稳固的一端握牢,向下轻轻用力,另一只手来回拉动木弓,这样纺锤木就旋转运动。当纺锤要穿透底座软木时,加快转动速度;当开始钻进凹坑时,压力加大,且用力使弓弯曲,不停用力,直到不能再弯曲为止。

  如果一切顺利,像烟头一样亮热的纺锤木顶端会直钻至火种上。轻轻向上吹气,火舌会迅速腾起。必须保持纺锤垂直,不晃动。曲起一条腿将木板底座踩住,将握纺锤棒的手抵在这条腿上,同时,用另一只手拉弓,且保持弓来回拉动,均匀有节奏。

  手钻

  是火弓点火技巧的一种延伸,在湿度低、雨量少的干燥区域尤其有用。干燥使一切火种都变得焦干。

  在一块硬木板的底部凿一个V字形切痕,用来盛放火种,但仍要留出空间使空气透进来;在切痕附近凿一小洞,用一根中空的较柔软的带有软木髓的树茎作为纺锤。

  将纺锤木放在两手掌间搓动,持续用力使它向下渐渐钻深。摩擦使纺锤木发热发红;轻轻吹气,点燃火种,在纺锤孔放小撮沙增大摩擦力,加速提升火种的热度。

  在纺锤下方弄一凹坑,如同火弓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火犁

  这种方式也是利用摩擦生热点火的原理。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使用化学物品

  一个幸存者的提包中不会有齐全的化学装备,但是如果有,一些普通的化学品都可当作易燃物使用。下面列出的混合物都可通过岩石碾碎,或者将它们放到我们介绍过的任意一种类型火钻下来点燃。小心地将它们混到一起,避免接触到任何金属品。所有这些化学品混合物都易受潮,必须保持干燥。

  警告:处理这些化学品时要小心谨慎,尤其注意氯酸,它一经碰撞就会燃烧起来,因此避免使其晃动或洒出。你可能知道,洒落在坚硬路面上的除草剂踩上去时就会燃烧,用水扑洒才可将其熄灭。

  氯酸钾和糖按3∶1的比例混合可以剧烈燃烧。也可在上面滴上几滴硫酸。高锰酸钾和糖按9∶1的比例混合就没有如此易燃。温度是其燃烧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添加丙三醇也可点燃。也可将氯酸钠和糖按3∶1比例混合。

  □车辆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一些润喉片中含有氯酸钾,药盒上可能会说明使用方法。先碾碎一粒药片,看是否管用。

  □工具箱中应备有高锰酸钾。

  □丙三醇(甘油)是防冻剂的成分。

  □氯酸钠是除草剂的一种主要成分。

  2、2 火的不同类型

  无论生火的要求多么迫切,在搜集燃料和准备好火种之后,都必须花番工夫选择生火地点和火的类型。

  2、2、1 取暖用火

  在户外点燃一堆篝火取暖,当然只有迎火的一面可烤暖;生上两堆火则可以坐在它们中间,不过这样会耗掉太多燃料,并且不管风向如何,都会处于烟雾包围中。可以生上一堆火再使用一个反射器。

  反射器可加强取暖效果,要将其靠近火堆。反射器不仅可以反射热量,且有助于烟在热气流推动下向上飘散,而不会扑面熏入你的双眼。用反射器可把热量导入你休息的房屋内。

  如果缺乏经验,常会将火堆靠在树桩或岩石处。正确的做法是让火远离它们,你坐在中间,这样岩石可以反射热量温暖背部,等于又添加一个反射器。

  如果没有现成的反射器,可临时简易制作,多一个反射器会多一份热量。

  2、2、2 蛇形洞火

  这种方式可给火苗提供屏蔽,防止风力干扰。做一个合适的通道,一经点燃,可以烧烤任何东西。在岸边泥质厚实稳固的地方,掘出一个深约45厘米的坑洞,从坑洞上方插进一根木棍,操纵木棍轻微转动,做成一个小烟囱,将挖出的泥土清理干净,将火生在坑洞之中。

  这种方式适于燃烧废弃物,也可用烟火保存鱼肉。蛇形坑洞的洞口设在顺风向处效果最佳(在有风的条件下)。

  2、2、3 育空火炉

  用这种方式可以烧煮任何食物,不过建造火炉却要花费一番工夫,但是值得努力。这种火炉结构可以充分散发热量,在其顶部可做饭做菜。

  挖出一个环形洞,在一侧掘出一条约24厘米的坑道通向主洞穴,在主洞外侧垒上石块,建成一个漏斗状圆筒架于坑道之上。石块首先向内倾斜,在顶部再敞开,用泥土将石块之间的缝隙塞住,火苗就得到了良好荫庇,烟囱本身就是不错的通风口。

  首先在坑道内将火点燃,再将火堆推至烟囱正下方。从烟囱口可以添加燃料,并且通过其开启、封闭控制燃烧的速度。

  这种方式下燃烧几乎不留灰烬,在需要清除之前可使用相当长的时间。

  2、2、4 壕沟火

  火堆位于地表之下,可避开强风。挖一个约30厘米×90厘米×30厘米的壕沟,加上一层岩石,将火生在岩石上面,即便火已熄灭,岩石仍然滚烫,是不错的烤架。

  若火势已尽,在余火上横放一个烤叉,可烤制食物。

  2、2、5 流浪者火炉

  几个人可以围坐在一起享受这种火炉散出的热量,且其顶部可以烧锅做饭。制作这种火炉需要一个约五加仑大小的圆铁桶。

  在底部弄些小洞,这样利于通风,在一侧割开一块铁皮,约5厘米,通过此孔可添加燃料。

  如果仅仅是用来取暖,在顶层击些洞孔。当然,如不想让烟从顶部散出,可在一侧上部弄些小洞。

  将圆桶放在大岩石上,这样通风更为便利。

  自燃

  干草如果堆放严实,有时会产生自燃现象。当气温高且天气干燥时,浸过亚麻油的棉也会自燃,这其中温度最关键:要么在两三个小时内突然起火,要么根本没事。这不是一种可以信赖的生火方式——更应该意识到自燃的危险性。

TOP

3 烹 饪


      食物加热时,会丧失部分营养——热量越大,营养失去越多——因此所有食物都不应超过它必要的烧煮时间,这样饭菜也更可口,但如怀疑其可食性,用烧煮来杀菌或杀死寄生虫或抵消毒性,则另当别论。


  烹炒蔬菜会使其中的维生素C受破坏,肉食烤煮后则会失去最重要的脂肪,但我们习惯于吃熟食,虽然熟食不见得会提高我们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吃些以前从未尝试的东西要经受极大考验,不过一只蛙、蛴螬或老鼠一旦煮熟后,味道并不太糟糕。

  食物经过烧煮不仅更为鲜美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也会使肉质纤维变软,使蛋白质更容易被吸收,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寄生虫。

  如果地面草木繁盛,动物就易于携带寄生虫,尤其是猪类常带有蠕虫和肝吸虫,充分烧煮可将其杀死,虽然这样做丧失了一些营养。某些食物绝不可生食,如荨麻和其他几种植物,应该煮熟去除有害物质。

  特定的生存环境将决定是否烧煮食物。如果面临不可生食的情况或者食物虽多但种类有限,则烹炒会使食物更可口。你可以不断变换烹调花样。

  3、1 烹饪方式

  烹饪方式取决于食物材料以及现有的或能创造出的条件。火的类型、器具支撑与烹饪方式都紧密相关。

  烧煮时热量要和缓,用烈火将水煮开,然后使火熄灭,用余火和热灰烬炖煨食物。

  切记:不可以对火弃之不管,持续燃烧会把食物毁掉,一旦已经点燃,要一直有食物在上面煮,除非水供应不足。开水是珍贵的宝物:热水烫酒令人惬意。你还会发觉开水的其他用处,从给伤口消毒到给家禽拔毛。

  不要在火上平放罐壶,一旦翻倒,失去的不仅是水和食,火也将被浇灭。可将器具支在坚硬的岩石上,或将它们悬挂在火堆上。

  3、1、1 炖煮

  用开水炖食物需要一个容器,罐头盒和金属箱都十分理想。做一个手柄将其提起,或者用锅钳钳紧,让其靠近或离开火苗(参见“有用的器皿”)。锅上刺穿的洞孔可以通过楔入木塞修补:这些木塞一遇湿就膨胀,从而阻止水分下漏。如果没有金属容器,一截粗长的竹子也可盛水烧煮,甚至可用桦树皮做器皿,当然不能让火烧干水分。

  用竹筒可以做饭。将竹筒斜架在火苗上,用一根带叉的木棍插在地里支撑竹筒。

  尽管炖煨食物确实破坏了食物中一些重要的营养成分,但也保留了天然汁液和所有的脂肪——假如喝下所有的汁液,吃完所有固态食物。坚韧多筋的根茎和肉质变老的猎物炖煨后会变软,便于食用,也会杀死蠕虫和肝吸虫,甚至使已经变质的肉可以食用。

  如果饥肠辘辘,事实上没有腐烂的死动物也可以冒险一试。假如你仅吃肉多的地方,将肉切成2、5厘米大小的方块,然后用烈火煮上至少30分钟,先吃一小点,等半个小时,看看有无不良反应——这段时间以至更短的时间,大部分毒质已经会影响到消化系统,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就大胆享用吧!

  如果想用其他方法烹调蔬菜,先将蔬菜煮一会,以节省时间。

  3、1、2 烧烤

  烧肉就是烧烤脂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肉块串在一根炙叉上,在未烧尽的余火上翻转,或放在一堆热量足以烧烤食物的烈火附近,不断翻转肉块。烧烤食物的味道相当可口,但有两个缺陷:如果不在炙叉下放一滴盘,大量有价值的脂肪就会丧失。可将盘中油脂均匀涂在烤肉上。另外,用烈火烧烤会使外层熟透,但里层仍未烧透,有害菌仍然得以存活。相比之下,慢烧较好,而且在外层肉割掉后继续烤,内层的鲜肉就会得到烤炙。

  火苗应稍稍偏离食物,以使小滴盘能盛接有价值的脂肪。

  3、1、3 炙烤

  这是一种烹制大量食物的快捷途径,但要有东西支撑食物,如一张金属网。将其安放在将要烧完的火堆上。这种方式应该只在食物丰富的情况下使用,因为这浪费了绝大部分脂肪。火堆边的滚烫的岩石也能用作炙烤层。也可将食物用木棍串起,悬于火苗上方。

  如果没有金属线网,用嫩青的枝条做成一格子网,或者把一根长棍放在带叉的支撑物上以便可以在火上方悬挂食物。将食物缠在棍上,可以在烧烤肉和蔬菜时用木棍作支架,横放在燃着的余火上,两侧各支一根带叉的木棍。

  3、1、4 烘烤

  烘烤首先需要一个烤箱,如果有时间,而且能找到材料,这种烹饪方式相当不错。将肉放在盘上烘烤,流出的脂肪再涂在肉上。对于坚韧、多筋的肉,这种方法相当适用,用稳定的火势烘烤一段时间,肉就会变得较嫩。这种方法也适于带根的蔬菜。

  如将肉放在罐盒器皿中,再对烘箱加水,就是一种蒸炖方式。

  可以用烘箱同时烧制不同的食品。

  □金属烘箱

  一个大型食品罐头盒或带有铰链盖的金属箱可以改制成简易烘箱,对于军人,弹药箱也可改成一个理想的烘箱,如果盖子上带有铰链,且上面还有扣环,可以把其当手柄使用。如果没有罐盒或箱子,则可以用粘土做个圆盖(像印第安人的屋顶)。留出一个小孔,在烘烤前容易封上。为了加热,可在里面点火,烘烤前将火掏出。

  将罐头盒搁在岩石上,岩石下留一洞可点火。在罐头盒两侧、后面以及顶部用岩石和泥土(粘土更好)塞好,但罐头盒后面要留出空间,使热气和烟可从后面散去。用一根木棍做一烟囱从上面通到罐头盒后面的空间,然后就可蒸制食物了。

  这种方式不会使食物烧煮过度,因而食物营养不会丧失,对于鱼和蔬菜很适用,新鲜的嫩菜叶不需烧多少时间。

  制作一个简易蒸汽箱。在一个罐头盒里刺些小孔,将它悬吊在较大的罐头盒内,或者在大罐头盒底部放个支撑物,确保里面的小盒高出水面,盖上大盒盖子防止蒸汽蒸发,但不要太严实,否则密封不透气,压力增大会引起爆炸。

  竹管也可制成一个理想的蒸汽箱。在竹节处弄一小洞,使水能从洞中流入底部,顶部安一盖子,也不可过严,底部的沸水产生的蒸汽会蒸熟上层放置的食物。

  3、1、5 煎烧

  如果有脂肪油,且有容器可以煎油,煎烧是变换饮食味道的一种烹调方式。任何金属都顶用,在有些地方有种大型树叶,如香蕉树叶,这种树叶富含油质,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干,可以用来在上面煎鸡蛋。在冒险将有价值的食物放在上面煎时,要先检验一下。不过要注意,只能在余火上煎,不要在烧得正旺的火上煎。

  3、1、6 包土烧烤

  将食物包在粘土中、放在火上烧烤是种不需炊事器皿的做饭办法,甚至有炊事器皿时也可使用这种方法,因为,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风味。用粘土将食物糊成球状,投入火中,热量穿透粘土,在粘土保护下食物不会烧焦或燃烧。

  必须先洗净动物,清理内脏,但不需其他手续,去掉粘土后,像猪脊骨或鱼鳞仍然保存,如果是小鸟,粘土会替你拔毛——不过羽毛可以绝缘,且会防止小鸟烧烤过头。用此法烧制菜根会将外皮去掉,这样自然也失去了部分重要的营养物质。

  3、1、7 “汉吉”方法

  这是另一种在没有器具情况下的应急手段。在美国海滨野餐会中和传统的毛利人群以及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土著人群之中这种方式相当流行。需要的材料有引火物,圆木,圆形岩石(拳头大小),石头质地要坚硬,不可带孔隙或表层剥落,以免突然爆炸。

  挖一个卵形坑,两边深约45~60厘米,在洞底放上引火物,在洞坑上方横放一层圆木材,然后在上方垂直方向再搁置一层圆木,如此交替约五六层,要求上面圆木比下层短一些,上下层之间以及最顶一层的圆木上再放些石头。

  点燃引火物,顷刻圆木将燃着,加热石块,最终所有的东西,即石块和木灰烬都落入坑中,将仍在燃烧的余火和灰烬清除掉。将食物放在滚热的石块上,肉置于中间,蔬菜放在边缘,食物与地面保持距离。在坑里放些小树枝,再放上树叶等,用泥土(可用从坑中挖出的温热的泥土)将坑洞掩盖严实。此时这个洞坑犹如一个加压蒸煮器,一个半小时后将覆盖物去掉,一顿可口的饭菜已然呈现眼前。

  □使用“汉吉”法烧水

  如没有容器,同样可使用“汉吉”方式。无论用什么盛水,都不要用塑料制品,但可以是其他防水织物——如果不会融化,都能压缩收紧,水不会外溢,且能够放入“汉吉”装置中;煮开需要一个半小时,织物不会烧通烧坏。

  3、2 可用的器具

  钳子

  选择两根自然弯曲的树枝,将它们捆绑在一起,让其末端可自如伸张富有弹性,或者用一根尖锐的木棒撑在捆扎处将两根树枝分开。如其中一根的末梢成叉状,可以增强力量,可用它夹住锅罐、滚烫的岩石和木头。

  悬锅横杆

  除了在火堆上架起吊锅烧煮食物,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将器皿悬起。向地下插入一根结实的末梢带叉的木棍,既要靠近火堆,又不可贴近,在上面担上一根更长的棍子,棍子一端正好置于火的上方,另一端在地表用沉重的岩石压住,防止它弹起。靠顶端刻一道沟槽,防止器皿滑落,或者为了更加安全,在上面固定一个结实的挂钩。

  摆动式悬置

  可由两根带叉的木棒和一根结实、笔直、插入地表的木柱组成。将两根木棒捆在一起,让两个叉状物保存垂直。这个悬臂装置可保持一定的高度,推动树枝两边即可使器皿来回摆动。也可用直立木柱控制锅的高度。

  可变挂钩

  既然火和食物间的距离会影响烧煮速度,制成一个可变挂钩就便于你自如控制。从一棵小树或灌木上砍下一段带有许多分杈的树枝,将分杈剪成10~12厘米长,剥去树皮——树皮可能会包藏腐烂物质。

  竹杯

  在靠近自然节点处砍下一段竹子,将四周刨平,防止有碎片。

  汤匙

  取一块稍平的木头,将其雕成匙状(用小刀尖),再加工成合适的外形。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偶一失手,就将前功尽弃。不可将刀尖对着身体或手的方向。

  桦木皮制容器

  桦木皮内层物质可制成储存器或临时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将其缝上或系扎在一起。一种临时方法是用劈裂的木棒钉牢顶部周边。将茎皮环绕卷成四层,可制成锥形杯或一个用来煮食物的容器。

  3、3 食物保存

  如果食物稀缺或受时节限制,确保储存安全十分重要。

  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如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空气中会滋生繁衍。将食物置于阴凉处,如地窖,或冰于凉水中,都可延缓变质,但这仅是权宜之计,要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必须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主要的方法有:晒、熏、醋腌、盐腌。除非在密封条件下,用糖保存食物不能持续很长时间,不过比用浆果保存要长一些。酒精可作为很不错的防腐原料。

  切记:当花费一番时间、精力取得珍贵的食物(尤其当食物缺乏时),就需要用同样的气力来储存食物。

  储备的食物不可置于直射的阳光下——此时温度和潮气都较大——同时也要避开喜食腐食的小动物。用不透气、防水的材料将食物扎好,或者将食物放在容器中(如桦木皮制的盒子),盖好密封。如果同时储藏数种食物,做好标记,且分开储藏,以免串味。定期查看是否有问题。

  3、3、1 晒(晾)干

  风和太阳光可使食物变干,不过,多数时候,将食物架在火上烤干更为容易。食物失去水分后干缩,体积和重量都变小(轻),营养成分更为集中。当水分含量大于10%,食物会生出霉菌;当水分仅5%或更少时,几乎不会生霉,也很少生蛆。

  猪肉、鹅肉以及其他高脂肪肉类难以保存,最好将脂肪切除,在新鲜肉内涂上食盐(盐是很好的干燥剂),将腌过的肉挂在阴凉通风处。

  3、3、2 烟熏致干

  烟熏肉类既可以使其脱去水分,又给其添上一层保护衣,犹如在外表涂了一层漆。肉类内部被干化因此不会变质,外面被干封后,防止了细菌侵入。在烟房中或圆锥形烟帐中烟熏的效果很好。

  圆锥形烟帐

  在地上插入三根木棍,形成一个三角架,将顶部系在一块,中间搭一平台,平台底下用于生火。

  烟房

  除烟帐外,一个垂直的方形框架是另一种熏干方式。用横杆支撑一个烟熏平台,将火生于平台之下,使用方法与圆锥形烟帐相同。这两种情况下,肉类都应切成精瘦、无脂肪的细条,鱼要掏尽内脏、切成片状,肉块长度可以随意,不过应控制在宽约2、5厘米、厚6毫米。

  燃起火堆,准备一些青树叶,最好取材于质地坚硬的树木,尤其是栎树,但冬青和其他有毒的树叶不可使用。针叶树富含树脂,且燃起后火势很旺。不要用青草叶。一些树叶会使肉具有一种独特的风味,西班牙辣椒叶熏制出的熏肉风味独特。

  当火堆中已无火苗,将树叶堆放在灰烬上,用块布将框架盖住,使烟不致散失。如果无合适材料,就备好大树枝和草皮堆在上面,封上整个框架达18个小时,使烟可以充分作用。

  如果锥形帐中余火灰烬又突然窜起火舌,框架可能因此而起火,这种情况可通过在岸边挖个洞坑建个火堆来避免(参见“蛇形洞火”)。将圆锥形框架树立在烟囱上方,这样既能控制火势,又使烟源源不断供应。这种烟比地下火堆中直接冒出的烟温度稍低,食物因此慢慢变干,且被包上一层“外衣”,而不致烤糊。

  晒干肉条

  这种方式是通过阳光直接把肉晒干。这不如烟熏肉那样保存更好,只应在无法烟熏时使用这一方式。

  把肉切成条,像烟熏时一样,悬在阳光下晒干,确保不让动物偷食,距地面约2~3米高。

  晒干肉可能需要两个星期,这段时间中必须一直保持干燥,要注意防雨。如必要,将肉条翻转,使肉皮可以充分曝晒,另外,一开始就不让苍蝇挨近,以免其在上面产卵。

  晒干鱼

  与晒干肉条方法相同。去除鱼头、鱼尾,清理内脏,切开鱼肉,去除脊骨,放在阳光晒过的岩石上,在内层切割出条条沟痕,以加速晒干。不超过7、5厘米的小鱼不需掏出内脏。

  鱼肉也可熏制保存。将肉剖开外翻,洗净后去掉内脏,不需去掉脊柱骨、头尾,这样悬挂更容易一些,可将鱼头一侧串起悬挂。

  干肉松

  由干肉条制成的营养浓缩物可以随身携带,易于保存,是很不错的干粮,尤其是你认为可以安全可靠地作长途旅行时。干肉饼中富含除维生素C以外的所有重要维生素及矿物质。

  原料:一份干肉条加上一份等质量的熟油。把肉切开、捣碎,油脂在火上烤化,但不要煮沸,滚烫的热油浇在肉末上,搅匀,晾干,即成干肉松。

  气温较低时,将肉松放入防水包中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在气候严寒的情况下。

  3、3、3 醋腌与盐腌

  野生酸橙和柠檬中富含柠檬酸,提取出来可以用来腌制鱼肉。一份水加两份水果汁,混匀后将肉浸入,至少12小时,再转移到有盖、最好不透气的密闭容器中。必须保证汁液能浸渍所有的肉片。含有较高水分的蔬菜保存很困难,醋腌则很适合它们。如果盐分比这类水果汁更易弄到,可以先用盐将它们煮一下,再保存在盐水溶液中。沸煮会杀灭细菌,盐水则会使细菌远离。

  检验盐水浓度是否足够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不断往盐水溶液里加盐,搅拌溶解,直至其密度足够大,可以使一块土豆漂浮在盐水溶液中。也可用小块水果或在无盐溶液中不会漂浮的蔬菜根茎替代土豆作尝试(不能用苹果——它们太容易漂浮了)。另一种腌制方法是,用盐层层填塞蔬菜(如蚕豆或豌豆),在你需要时可以一层层取用,洗净盐渍。

  3、3、4 坚果与谷类

  晾干后,只要不回潮,能很好保存。可以把它们放在用火烘烤过的滚烫岩石上不断翻动,直至完全变干,再放入防潮防水的容器中保存。

  3、3、5 水果、真菌和地衣类

  完整的水果或浆果能直接弄干,也可切成片状,日光、烧烤或热气流都能使之变干。真菌类晒干后也易于保存——尤其是牛肝菌属类真菌。干水果可以直接食用。干的真菌可直接加入汤中或煨炖的食物中,也可先用水浸泡几小时,待其恢复原状后,再用其他方法烹烧。

  地衣可以先用水浸泡过夜,捞出适当煮烧,或待其变干后碾成碎粉,再加水烧煮成浓厚浆状。经这样处理的地衣存放在密闭容器中,可以挪出较大的空间存放其他食物。

  3、4 烧煮注意事项

  肉最好切成块烹烧。猪肉在气候炎热时很容易变质,野外生活的猪类体中常有寄生蠕虫和肝吸虫。其他野生动物的肉中也容易寄生蠕虫类。

  过于坚韧的肉可放入柠檬汁中浸泡24小时,这有助于它们变嫩发软,以适于炖煮。

  内脏或下水类

  侍弄肝肚时要特别小心。只有肉质致密结实、无异味、无变色褐白斑及硬块的,才能食用。先要沸煮,如果你乐意,可以再煎炒。心脏最好半煮半焙烧(先煮后焙烧)。

  动物血

  可以先盛放在容器中凝聚,要掩盖好容器口,防止污染。血浆里的水分会逐渐渗出成为清亮的上层。当血块与水完全分离时,去除水分。血块可用火烧烤,形成更结实的块状物,添加进滚汤或煨炖的食物中。

  香肠

  肠管里儿外翻,彻底洗净。管中填塞肉与脂肪的等比例混合物。系上肠管两端烧煮,熏烧后保存。

  鱼类

  淡水鱼类一般无寄生病菌。煮鱼花不了多长时间。鱼肉最适于煨炖,也可用树叶包裹后放入炭火中。繁缕和蟾斗叶属植物较合适,其树叶无毒。

  鸟肉

  可以烧煮。老乌鸦、乌鸫及鹦鹉肉不易烹烂,可直接烤烧。在鸟肉里填充水果和草药,烧烤后肉味更加鲜美。

  爬行类

  掏去爬行类动物体腔中的内脏。其皮粗糙坚韧,可以用炭火烤烧,去皮后的肉可以煮烧。有几种蛇类皮肤上分泌有剧毒的粘液,多数则在头部有毒腺,因此烧煮前要切除头部。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无毒种,在清洗处理时更要小心。

  许多蛙皮有毒腺,在烧煮前要剥皮。可以串在木棍上烧烤。

  甲鱼类

  龟鳖类可以清洗后烧煮,壳会脱落。将肉切碎继续烹煮,直至更加松嫩可口。

  鲨鱼肉

  烧煮方法不当时,肉味会很差。可切成小块,先浸在淡水中过夜。连续烧煮并换水,去掉讨厌的氨味。

  水生贝壳类

  因为可能寄生有害寄生虫,蟹、虾类煮熟后食用较安全。所有的贝壳类肉质都很易变坏,必须尽快烧熟。可放入沸滚的盐水中,烧煮10分钟。

  在海滨野餐时准备一些淡菜、蛤肉及诸如此类的食物,无疑非常美妙。先挖个沙坑,点燃篝火,坑外围上石块,石块发热后再放入坑内;将贝壳类动物放在烤烫的石块上,覆盖上青草或海藻,草上覆盖厚约10厘米的沙层。火坑里冒出的蒸汽会把软体动物蒸熟。

  昆虫类

  最好烧煮,然后用瓶体把它们碾碎。也可放在热岩石上烤干,再碾成粉,添加入肉汤或炖肉中。

  蛋类

  很适合煮。如果没有合适的容器,先用一端削尖的木棍或一把锋利的小刀在蛋的一端刺个小洞,再烤烧。可平放在温热的余火堆中慢慢焙烧,这能防止蛋壳爆裂。

  富含油分的香蕉叶可用来作煎蛋烤锅。将其放在火堆上方,将蛋壳打破,蛋清蛋黄盛在叶上,很快就能熟。如果蛋中已出现胚胎,可去掉后焙烧。

  绿色蔬菜

  清水中洗干净,烧煮至恰好脆嫩——经常会被烧煮过头。确保无毒的植物清蒸食用会更加脆嫩可口。新鲜的莴苣洗净后可以生食。

  根茎类

  有些根茎有毒,通过加热煮烧可以破坏毒素。所以植物根茎作为食物时总应该先煮熟。煮烧也会使坚韧的根茎变得松软。烧烤味道也会很好——但要首先沸煮5分钟,再捞出放在火堆下掏好的小洞里,用热炭灰盖上。

  地衣及苔藓类

  在清水中浸泡过夜,加到炖肉汤中。

  西米

  正宗西米来自于西谷椰子属植物。西谷椰子属植物每株平均可产275公斤西米——足够一个人食用一年。

  从根部砍倒西谷椰子树,修剪清理至倒数第一花茎的下方。将树干分成几部分,沿纵向削砍——这是份并不轻松的工作,因为外层树皮厚达5厘米,而且坚硬如竹片。把树心捣碎成糊状,在盛水容器里进一步搓揉,待类似淀粉的糊状物沉淀下来,可以捞出搓成球状烧煮。

  树汁

  棕榈的树汁提炼自开花部分,而非树干。选中带有花头的粗壮茎干。在树冠底部用木棒擦破树皮,刺激树汁流出。切去头部,甘甜的树汁会从茎干一端流出——每天约有1、5公升。可以每天擦磨、切割,以刺激树汁外流。汁液可以生饮或煮烧,冷却后可制成太妃糖状——几乎是纯糖糖块。尼巴棕榈、可可果及布里棕榈都适用此法。

  谷类和种子

  谷物外被种皮,晒干后有些会自动裂开,可以用木棍或石块帮助谷类去皮。如果谷物有韧度,可用手搓去种皮。把谷物与种皮混合物盛在平底敞口器具上,迎着微风扬起至空中,谷壳会被风吹走,密度大的种子下落回到器具上。

  炒粉

  将种子放在用火烤烫的岩石上烘烤。热气可以烤干种子,而不会将之烤焦。干种子很易保存。烤熟的种子冷却后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再加热后食用。可以与炖肉一起烹烧,也可磨成粉放入热水中——富有营养,味道也不错。炒粉干吃不易消化,但可以填饱肚子。

  面粉

  没有合适的磨臼,要想把谷物碾成面粉还是很费时费力的。可以借助石块。寻找一块岩石,其向上的平面中央应有凹槽,可以盛放谷物。用光滑的石块加以研磨。

  也可在一根管形硬木上钻洞,用它盛放谷物,用木槌舂捣。

  在面粉里掺和少量水,揉捏可成面团,在炉火上烘烤;或者制成长条状,包裹在一根经过修剪的嫩木茎上,放在炭火上烤烧。还可将面团捏成小球,压平后包在烘热的干净卵石上继续烤烧。用水沾湿手指,只要行动迅速,就不会被卵石烫着;也可用木棍或钳子夹起卵石。

  面粉不一定非要由谷物制成。只要富含淀粉,如香蒲的花枝,煮烧后压碎去皮的根茎,或者无毒的原生植物类都可以浸泡在水中,用木棍或石块挤压以析出淀粉。去掉纤维类杂质,倒去水分,留下的淀粉晾干后,你就有了面粉。

TOP

4 组建营地


  在求生环境中,许多时候或许已有某个人负责带头组建营地、制订营地行动计划。但是,如果在一群遇难者中没有这样的人,则应成立组织,委任或选举一些人负起责任。如果遇难者人数很多,而且又不可能即刻获得营救,则有必要采用负责人员轮换制度。经验必须大家分享,要立刻对遇难者进行调查,发现何人能贡献何种专长。


  对于营地的日常琐碎事务,如收集木柴、草料、水,做饭,捕猎,建厕所和值勤等,建立一个花名册相当重要。

  遇难者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大家情况各异。每个人只要有能力,都应承担一些必要的事务,即使这些事务并不令人愉快。但对一些各方面都有专长的人,让其承担某些事务就会大材小用,得不偿失。每个人应该承担其最擅长的工作——对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天赋的人,应积极鼓励他(她)努力发展。

  每个人都应做份内之事,不过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劳累疲惫,营地中应保持高昂的士气。身体有病或受伤的人做一些最轻的工作,并且最好在营地附近工作,直到他们已经康复。营地中应始终有人留守,留守人要有操作信号设备的能力,如有营救的飞机出现,努力取得联系。如营地人数众多,离开营地时,不要孤身一人。

  在沙漠中,白天为了避免过强的阳光,大部分时间都应在营地度过,清早和晚上才是活动的时间。而除了在沙漠中,日常工作大多在白天完成。夜晚人们会感到烦躁、厌倦,此时,在营地周围点燃一堆篝火,有助于给大家建立一种活动方式,培育出一种井然有序、一切正常的感觉,也使大家有机会讨论白天的事务,制订第二天的计划,谋划新的策略。

  音乐无疑能鼓舞大家的情绪。如没有携带乐器或乐器被毁,则可简易制作一些,如打击乐器或排箫都比较容易制作,大家都可和着音乐歌唱。

  唱歌、跳舞、猜字谜、智力测验、讲故事,在这里都可以派上用场。你或许有创作出更多娱乐方式的天赋,对于个人消遣,书籍无太大价值,可以制作一些棋子进行木板游戏,如跳棋、象棋。可用石头或制成棋盘,或雕成简易的游戏棋子。

  4、1 营地卫生

  对于遇难人员来说,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应始终遵守所有严格的卫生要求,不仅个人如此,对于整个营地都应给予计划管理。垃圾和厕所应该远离营地,以减少苍蝇的干扰。由于大多数常见疾病是通过水源传染的,所以饮用水应极力避免污染,如可能,食物残渣和垃圾要用火焚毁。

  4、1、1 营地布置

  营地的日常活动场所要选择好位置,使其不会相互影响,或者使生活或厨房等区域受到污染。如果有一条河流或小溪经过营地,则日常活动在河溪边的位置要固定,并且不要变动。

  建立一个固定用水地点,用来收集饮用水。确保大家不要在此洗浴、清洗壶罐等物品或洗衣裳。如有河流经过,则将用水地点固定在上游,下游用来个人洗浴或清洗衣物,再下游则可用来清洗各种用具。

  厕所应建在营地的下坡,远离水源储备,保证粪便不会渗出而形成污染。

  厕所和垃圾处理应远离营地——最好在下风向处——但不要过远,以防大家不方便。坚决反对随地大小便或乱倒垃圾。如有必要,修出一条小道使上厕所或倒垃圾更方便。

  4、1、2 厕所

  修建一个适宜的厕所很必要,即使遇难者只是孤身一人。如果性别不同,厕所要分开,让使用者感到方便。垃圾应予焚毁,不适宜焚烧的应掩埋。

  不要在厕所里使用消毒剂,石灰或消毒剂能杀死有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粪便分解掉),随后粪便就散发出恶臭味。将粪便用泥土覆盖住,添加少量水,以利于细菌存活。

  厕所要覆盖好,以避开苍蝇。记住要经常更换盖子。否则,苍蝇在粪便上驻足后,又会在你的食物上驻足,开始传播病菌。

  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厕所开始散发异味,则应该修建新的厕所,而旧厕所要填起来,旧厕所使用过的木材和覆盖物要焚毁。

  深坑厕所

  挖一深约1、25米,宽约45厘米的壕沟,在壕沟上用岩石或木材垒起一个高度合适、使用舒服的“座位”,“座位”的一部分埋入泥土之中。在“座位”上放一些木棒,仅留下一个洞口以供使用(如果人多,建成的是公共厕所,可留几个洞口。)可撒一些木灰到厕所里,形成一个薄层,以阻止苍蝇的侵扰。

  用一块宽大平滑的岩石或一片大树叶作盖,上面压上小石块。记住,这些盖子要经常更换。

  小便坑

  挖一个深约60厘米的小坑,其中四分之三的空间用石头填起,然后在上面堆放一些泥土,再用树皮做一锥形孔,安置在泥土上,作为尿液下渗的通道。小便坑的位置离营地尽可能近一些,以便人们使用方便。

  4、1、3 垃圾处理

  如果营地中产生太多的废物需要焚烧清理,可在偏僻的地方如厕所附近焚烧。可以用大的听罐作为焚化炉。不能燃烧的废物可扔到垃圾坑中处理。

  营地纪律

  □不要在营地内捕猎,内脏、血块、皮毛等诱饵要放到陷阱里,以吸引猎物。

  □食物应覆盖好,不能接触地面。如将食物搁在树上,要防止树上的小动物吞食或污染。

  □水壶等容器使用过后,要即刻盖好盖子。

  □“房屋”内的衣物、工具要有条不紊地放好,防止受潮和着火。

  □每件物品都应合理摆放,保持整洁。可将食品罐和炊具放在树上——将其悬挂在树枝树丫上;找个地方放杯子匙子——不要在地上乱放,在树上钉个盒子就可作为碗橱。

  □烧火时要时刻注意照看。

  4、1、4 肥皂

  清洗身体时,使用肥皂易于去除肌肤产生的油垢。但这也会使皮肤缺水,且更易于遭到细菌的攻击。在求生条件下,清洗时过于频繁使用肥皂是不明智的。但无论怎样,肥皂也是日常最普遍的抗菌剂,比其他东西如碘酒更好(碘酒在消灭细菌的同时也会毁坏身体组织细胞)。在清洗伤口前,用肥皂洗洗手很有必要。注意要节约使用肥皂。

  肥皂的制作

  制作肥皂的两种必要成分是油和碱。油可以取自动物的脂肪(包括鱼类)或植物,但不可取材于矿物质;碱可通过焚烧木材或海藻产生的灰烬取得。

  制作方法:用水浸泡灰烬,过滤,再加油煮沸。在火上煨一定时间,让液体蒸发,再从火上取下,让其冷凝。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肥皂可用来清洗皮肤,但不具有抗菌剂的功能。不过,在酿造过程中添加一些山葵根或松树树脂就能用作抗菌。

  要得到比例适当的混合物,经验是最重要的。开始时使用的油要比碱多,因为碱过多将使皮肤过分干燥,易发生溃疡。

TOP

5 工 具


      人类在发现金属、学会使用金属之前,使用的工具多取材于石头——特别是燧石、黑曜岩、石英和别的明亮的岩石,以及骨头和其他天然材料。石头可制成效果不错的锤子,可以单独使用,如果外形易于固定也可绑上一个手柄。对于色泽明亮的岩石,可通过敲击(削或其他方式)使其边缘锋利。其他石块,如板岩,尽管在敲击时不是相当结实耐用,但也可产
生刀一般的薄片。

  一个裂开的卵石是制作石器的最佳方式。裂开的卵石或取自河床,或用另一平滑坚硬的卵石撞击而成。撞击时角度不应小于90度,撞击力要被卵石完全吸收。用另一石块击打卵石边缘,清除覆在光滑平面边缘的薄片,进行精细制作时可用软一点的器具如鹿角击打和按压。如果产生了光滑的平面,连续击打即可产生锋利的刀片。

  制作石器的技巧不是轻易可以掌握的,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坚持不懈地进行操作练习。

  不仅石头可制作成工具,鹿角或其他动物触角也可用来挖坑或制成凿子、锤子。制作时,可用石器切割或在粗糙的岩石上磨擦。可以学习史前人类的制作经验,模仿他们的技巧。如有个小刀或其他金属工具,则有助雕刻骨头。

  有些木材,如澳大利亚的围篱树,常被当地土著用来制成长矛。它的质地十分坚硬,可制成相当锋利耐用的刀片,用来捕猎和切割。

  5、1 石器和骨器

  5、1、1 石器

  这里介绍一种制作石斧的技术:首先将一石块劈开,使部分边缘成形(a),在一边用锐利石片(b)连续垂直敲击,可产生一个“平台”(图c)。

  用较软的岩石或一片鹿角或硬木块击打、压制石块使其成形。

  掌握制作石器的技巧需要足够的耐心,练习时产生的一些石块薄片也可用于刮擦、切割,或作为箭头。

  5、1、2 骨器

  薄薄的肩胛骨很适合于制作一把质量不错的锯子(a)。首先将肩胛骨劈成两片,然后用小刀切割成锯齿。也可用边缘锋利的肩胛骨制成小的骨头利刃(b)。

  5、1、3 骨针

  选择一个尺寸合适的骨头或骨片,削尖,用灼热的金属线在上面烫出一个眼;如没有金属线,可用小刀的尖端或燧石在骨上刻眼,不要在火中加热小刀。

  5、2 斧 子

  5、2、1 斧子的制作

  斧子是所有船舶飞机上常备的工具,在斧头上安装一个合适简易的斧柄将利于携带与使用。斧子重量约500~700克是理想的。

  制作斧柄

  适合用作斧柄的木材要平直,无疤结,质地坚硬。*3木和山核桃木都相当理想。在热带地区根肿树(a)的肿根的弧制作斧柄相当合适:微有弧度,平直的纹理,加工简易。

  制作方法:在一个肿根上切两个槽口,长度与斧柄相当(b至c)。

  在切口附近沿着肿根边缘敲击,可以使肿根沿着这一深度劈开。

  安装斧头

  将斧柄一端削成合适的形状,且在上面挖出一个凹槽,然后将斧柄塞入斧头之中,在凹槽上加一合适的楔子加固。

  将楔子适度钉入凹槽,然后将斧头浸泡在水中过夜,以使斧头斧柄间结合牢固。

  安装石斧

  选择一质地坚硬的树枝作斧柄,在距离一端点约23厘米的地方用绳索缠绕几圈,系紧,然后从端点处将其劈开,裂口延伸至绑带处为止(此时可利用小刀、楔子或一片制斧头时余下的燧石)。将斧石插入斧柄裂口,再将末端用绳索缠好,固定结实。

  此斧可劈木头,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使斧子锋利

  如果斧刃过钝,使用起来无异于一把不太有效的锤子。使斧口保持锋利可以节省体力。除去斧口上的毛口用锉刀最好,而磨刀石可使斧刃更加锋利。使用锉刀时只能按一定的方向运动——只可使用推力而不可以回拉。

  可用木桩和圆木将斧子撑住(如图a),打磨刀口时要在刀口的内侧用力,同时注意不要产生毛口。

  用锉刀或质地粗糙的磨石打磨斧子刀口的褶皱和毛口(b),然后再用质地光滑的磨石进一步打磨。打磨时,磨石应作圈状运动,不要拉动(c)。用手指适度按压推动其旋转磨擦刀片(参见第一章必需物品中的刀类部分)。

  将斧头翻过来,按相反的方向重复打磨。

  5、2、2  使用斧头

  大多数人是天生的左撇子或右撇子,手臂的摆幅也有一定的习惯。按习惯方式使用斧子使人感到舒适自然。握紧斧柄,试着摆动一定弧度,既不会伤着自己的身体、腿或手,又感到十分方便。使用时一定注意,在没劈着树木或目标物时,也不要劈着自己或他人。不要将斧头随地乱扔。要包裹好,或者将斧头砍入木头中。

  伐树

  砍伐前,检查头上有无枯死的树枝,防止其落下伤人,同时注意大黄蜂窝。先清除一些树枝或藤本植物,以防斧子劈砍时变向。如果树根或树干在底部膨胀出来,可建筑一个平台,以砍伐树干直径较小的地方,节省体力。平台要足够牢固,在树木倒错了方向时,你可以快速跳下。

  砍伐的高度要十分舒服顺手,最好与地面成45度角。另外,砍伐口的底部有必要与地面平行,这有助于清除砍伐口内的木屑。

  砍伐时,在树干相对的两边同时开始,首先按45度角伐出一个豁口,然后在对面更低一点地方按45度角伐出另一豁口,这一面就是你预计的树木倒下的方向(a)。在砍伐另一豁口之前,这一豁口的深度不能超过树干的一半。

  如果两个人一起按相反方向同时工作,则要特别注意:如果树干倾斜或者树的某一面拥有大量的树杈,那么树的重心所在的位置就是树木倒下的方向,这与砍伐时选择的落刃点是没有关系的。

  用力稳定、节奏感强的砍伐动作比试图用力足、次数少的砍伐动作更为合理,效果更佳。用力应集中在斧头上,且砍伐位置准确,否则不久你就会精疲力尽。让斧子本身的力量也起作用。

  砍伐时,要轮流变换角度,以防止树木楔挤斧子。砍伐时角度过陡,树干受力就过小(a)。如果砍伐力垂直于树干,则易于将斧子塞住,效果不佳(b)。应该采用45度角砍伐(c)。

  清理树枝树杈

  清理时的位置应选在树枝从树干分杈处角度大的外部(a),而不要从内部(b)入手。

  劈断圆木

  砍伐时,站在大圆木的后面,两脚分开,砍伐的一面远离自己(a)。

  不要从上往下垂直砍伐(b)。

  如要劈开一根细木棒,可将棒的一端放在圆木上(c),不可以将脚放在上面。

  如木棒过小,可将斧头楔进木棒使两者联在一起,然后一起向大圆木上击落(d)(为安全起见,别砍过短的圆木)。

  也可利用楔子或岩石来劈开圆木(e)。

  斧柄折断怎么办

  要经常拿起斧头练习砍伐技巧,获取经验,不过练习中斧柄常会折断——大多由于斧头未击中目标,斧柄承受所有的重量引起(a)。除去折断斧柄的最简易方法是放在火上焚烧。为了防止焚烧使铁块失去韧性,尽可能将斧头埋在泥土中——单边斧口如图(b),双边斧如图(c)。

  5、3 弹性软锯使用法

  使用弹性软锯时要使锯口向上(a),而不可向下(b),否则软锯会因物体挤压而受阻。

  使用时,锯条绷紧(c)成一直线,不可弯曲成某一角度拉伸软锯(d)。两人一起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使节奏保持一致,否则软锯可能会缠在一起(e),引起断裂。

  独自一人锯割圆木时,向上用力通常更容易(f),用一岩石将圆木支起离开地面,有了一定的角度,锯口更易分开。

  锯割位于头顶上的树枝时,可向下用力拉动锯子(g),不过相当危险。

  树枝过高时,可在软锯两端接上绳索,增加长度。操作时也相当危险,要双眼盯着树枝,一旦有险情,随时准备跳开。

TOP

返回列表

Powered by Discuz! X3 ©Comsenz Inc.

GMT+8, 2024-3-19 13:0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